我是2065438年8月18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開始讀《原理》的,當時我要去倫敦參加壹個學術會議。《原理》是壹本比較厚的書,紙質版576頁。我用手機在微信上看了壹下,顯示的頁數是1070。但是,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已經二十九歲了,閱讀經驗豐富,不再懼怕大部頭的書。於是,我跳過了“中文序言”和“引言”,直接看了“我的歷史”部分,試圖了解芮·達利奧是壹個怎樣的人。
1,我的冒險(1949-1967)
裏達裏奧年輕的時候,是上世紀60年代。當時,美國的普遍情緒是鼓舞人心的,鼓舞人心的,鼓勵人們去實現偉大而崇高的目標。瑞達利奧回憶說,他在中學時就喜歡買賣股票:
那時候每期《財富》雜誌都有壹張小小的撕掉券。將優惠券寄給雜誌後,妳可以免費獲得《財富》世界500強的年度報告。我要求所有企業的報告。我還記得那次郵遞員不情願地把那些報道都拖到我家門口,然後我仔細看了每壹篇報道。我就是這樣開始建立投資圖書館的。隨著股市繼續攀升,“二戰”和大蕭條似乎已經成為遙遠的過去,投資似乎也很簡單——買任何股票,看著它上漲就行了。當時流行的認知是股市肯定會壹直漲,因為如何管理經濟已經發展成壹門學問了。畢竟在之前的10年裏,股價平均上漲了近3倍,有的股票漲幅遠超此數...
1966年,我高中畢業,那年股市還很紅火。我賺了錢,享受了美好的生活,和閨蜜菲爾壹起逃課去沖浪,做了各種愛找樂子的高中男生通常會做的事情。當然,我當時並不知道那壹年是股市的巔峰。從那以後,我所知道的關於股票市場的幾乎所有事情都被證明是錯誤的。
2.大學生活:質疑傳統
1967年秋,瑞達利奧開始在長島大學C.W. Post校區學習,金融專業。魯伊·達利奧回憶他的大學生活:
學習冥想對我也有幫助。1968甲殼蟲樂隊訪問印度,在Maharishi Mahath的靜修處學習“超然冥想”。我對它很好奇,所以我開始學習。我非常喜歡冥想。在我的生活中,冥想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因為冥想給了我平靜和開放的心靈,使我能夠更清晰和創造性地思考。
大學的時候,我正處於自由戀愛的時代,嘗試致幻藥物,拒絕傳統權威。經歷這個時代對我和我那個時代的許多人產生了持久的影響。比如這個時代深刻地影響了史蒂夫·喬布斯,壹個我後來非常敬佩並與之分享彼此欣賞的人。他和我壹樣,學打坐,不想被人牽著鼻子走,喜歡發揮想象力創造新的好的東西。我們生活的時代教會我們質疑傳統的做事方式。喬布斯在蘋果標誌性的“1984”和“向瘋狂致敬”廣告中展現了這種態度。
3.哈佛商學院
1971年春天,瑞大裏奧以近乎完美的GPA從大學畢業,被哈佛商學院錄取。他喜歡在哈佛的學習經歷:
那年秋天,當我進入哈佛商學院時,我非常興奮能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極其聰明的人成為同學。我的期望值很高,真實的體驗更是出乎意料。我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住在壹起,我們在壹個令人興奮和多樣化的環境中壹起舉辦聚會。沒有老師在黑板前告訴我們要記住什麽,也沒有測試我們記不記得的測試。相反,老師給我們的都是真實的案例,我們來讀壹讀,分析壹下。然後我們分成小組,自由討論如果我們和案例中的人處於同樣的情況,我們會怎麽做。這只是我最喜歡的教學方法!
4.“被解雇”
從哈佛商學院畢業後,Rui Dalio加入Dominic Securities,擔任大宗商品業務主管。後來,他加入了希爾森證券公司,負責期貨套期保值業務。他回憶說,他非常喜歡這份工作和我的同事,但他與希爾森公司格格不入:
我太野了。在加州谷物和飼料聯合會的年會上,我開了壹個現在看來很愚蠢的玩笑:我雇了壹個脫衣舞娘在我演講的時候脫她的外套。我還打了我老板的臉。毫無疑問,我被解雇了。但是公司的經紀人,他們的客戶,甚至那些解雇我的人都很喜歡我,願意繼續得到我的建議。更讓我開心的是,他們願意為此付錢給我。於是在1975,我創辦了橋水。
5.“有意義的工作和有意義的人際關系”
相比賺錢,芮達利奧強調自己更看重有意義的工作和人際關系:
雖然賺錢很好,但是擁有有意義的工作和關系比賺錢要好得多。對我來說,有意義的工作是指壹項我可以全身心投入的使命;有意義的人際關系,就是我深深的在乎對方,對方也深深的在乎我。想壹想:以賺錢為目標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錢沒有內在價值。錢的價值來源於它能買到的東西,但錢不能買到壹切。更聰明的做法是,先確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真正的目標是什麽,然後再去思考要達到這些目標需要做些什麽。錢只是妳需要的東西之壹,但是當妳已經擁有了實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所需要的錢,錢就不再是妳唯壹需要的東西,當然也不是最重要的。在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麽的時候,最好想想它們的相對價值,以便合理權衡。我個人需要有意義的工作和有意義的人際關系,這些對我來說同樣重要,但我對錢的價值評價很低——只要我的錢足以滿足我的基本需求。在考慮有意義的人際關系與金錢相比的重要性時,顯然人際關系更重要,因為有意義的人際關系是無價的,我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所以對我來說,從過去到現在,有意義的工作和有意義的人際關系是我的主要目標,我所做的壹切都是為了實現這兩個目標。賺錢只是副產品。
6.“挑戰對方的想法”
1980,保羅·科爾曼加盟橋水,瑞達利奧欣賞他的聰明和價值觀,並描述了他們的合作方式:
科爾曼和我的工作方式是挑戰對方的想法,並試圖找到最佳解決方案。我們壹直在打來打去,很喜歡,尤其是有很多事情需要澄清的時候。我們經常為市場和市場背後的勢力爭論到深夜,睡前把數據輸入電腦,第二天早上查看電腦的結果。
7.“大錯特錯”
1982年8月,墨西哥債務違約。當時,幾乎每個人都清楚,許多其他國家將會效仿。這可不是小事,因為美國的銀行正在向其他像墨西哥這樣的高風險國家提供貸款,總額約為其總資本的250%。美國的商業貸款活動已經逐漸停止。
因為我是少數預見到這種情況的人之壹,所以我開始受到很多關註...我認為美聯儲的努力是無效的,經濟崩潰的概率是75%;美聯儲的行動壹開始成功刺激了經濟,但最後失敗的概率是20%。美聯儲已經提供了足夠的刺激來拯救經濟,但最終引發惡性通脹的概率是5%。為了通過對沖避免最不利的可能,我開始購買黃金和國債期貨作為對歐洲美元的對沖,這是壹種押註信用問題惡化的風險控制方式。
但是我全身都濕了。經過壹段時間的拖延,美國經濟對美聯儲的努力作出了反應,並以無通貨膨脹的方式復蘇。換句話說,在通貨膨脹率下降的同時,經濟增長在加速。股市開始了大牛市。隨後的18年,美國經濟經歷了歷史上最繁榮的無通脹增長時期。
8.“馬上回到原點”
芮·達利奧回憶起這段痛苦的經歷,意識到自己正面臨人生的重大轉折:
我這期間的經歷就像被蝙蝠打了頭壹樣。犯了這麽大的錯誤,尤其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這是極其屈辱的,讓我幾乎失去了我在橋水創造的壹切。我發現我以前是個自以為是的傻子,固執地相信壹個完全錯誤的觀點。
這是我創業8年後的情況,壹事無成。雖然我是對的比錯的多,但是突然又回到了原點。
在那段時間裏,我損失了很多錢,以至於我沒有能力支付和我壹起工作的人的工資。我只好讓他們壹個個離開,只留下兩個員工——科爾曼和我。然後科爾曼不得不離開,在所有人的眼淚中,他的家人收拾行李回到了俄克拉荷馬州。所以橋水只剩下壹個員工——我自己。
失去壹個我如此在乎的人,我為自己工作的夢想幾乎會被摧毀,這對我是毀滅性的。為了收支平衡,我甚至不得不向父親借了4000美元,直到賣掉我的第二輛車。我來到了壹個岔路口:我應該打領帶去華爾街找工作嗎?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另壹方面,我要養活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孩子。我意識到我正面臨著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之壹,我的選擇將對我和我的家庭的未來產生巨大的影響。
9.“穿越這片危險的叢林”
最終,芮·達利奧沒有選擇去華爾街工作,而是選擇了壹種冒險卻精彩的生活:
想象壹下,為了過上好日子,妳要穿越壹片危險的叢林。妳可以安全地待在原地,過正常的生活;也可以冒險穿越叢林,活出精彩。妳會如何看待這個選擇?花點時間思考壹下,因為不管它以什麽形式出現,這都是我們所有人必須做出的選擇。
即使在我失敗後,我也知道我必須冒著各種風險去追求這種精彩的生活,所以我的問題是如何“穿越這片危險的叢林”而不在途中被殺死。
10,“我怎麽知道我是對的”
正如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中提到的,被蘋果解雇是他壹生中發生的最好的事情,而魯伊·達利奧也想到了這次最慘的失敗:
回想起來,我的失敗是發生在我身上最好的事情之壹,因為它讓我變得謙卑,我需要謙卑來平衡我的侵略性。我學會了壹種很好的害怕犯錯的感覺,這讓我的心態從認為“我是對的”變成了問自己“我怎麽知道我是對的”。我清楚地看到,回答這個問題的最佳方式是找到其他與我有著相同使命,但對問題有著不同看法的獨立思考者。通過深思熟慮的方式與他們交流,我可以理解他們的推理,讓他們對我的推理進行壓力測試。這樣我們都可以減少犯錯的可能性。
換句話說,我的目標只是讓自己正確——我不在乎正確答案是否來自我。所以我學會了讓自己保持極度開放的心態,允許別人指出我可能忽略的地方。我發現我能成功的唯壹方法是:
1.找到與我觀點不同的最聰明的人,讓我試著理解他們的推理。
2.知道什麽時候不能有明確的意見,不要急於下結論。
3.逐步總結出永恒的、普遍的原理,加以檢驗,使之系統化。
4.平衡風險以維持較大收益,減少向下波動。
11,“人最大的缺點和最大的優點都是積極的和消極的”
把人們的反對觀點公之於眾,並加以分析,讓我對人們的思維方式有了很多了解。我漸漸發現,人最大的缺點和最大的優點,都是正面和負面的。比如有的人傾向於過度冒險,有的人過於厭惡風險;有的人太註重細節,有的人想的太宏觀。大多數人在某壹方面過度,在另壹方面不足。通常,當我們遵循自己的天性時,我們可能不會考慮自己的弱點,這將導致我們失敗。最重要的是失敗後怎麽辦。成功的人改變做法,使他們能夠繼續利用自己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而不成功的人不會這樣做。在下面的文章中,我會描述具體的改變策略,但這裏需要註意的是,只有當妳能承認甚至接受自己的弱點時,妳才能做出對自己有利的改變。
12,“挑戰妳的極限”
後來我發現,我遇到的那些極其成功的人,大部分都經歷過類似痛苦的失敗,這給了他們教訓,也正是這些教訓最終幫助他們走向成功。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在1985回憶他被蘋果解雇時說:“這是壹劑苦藥,但我猜病人需要它。有時候生活會給妳當頭壹棒。不要失去信心。我深信,讓我不斷前進的唯壹動力就是我喜歡我所做的事情。”
我發現,要想追求卓越,就必須挑戰自己的極限,而挑戰自己的極限可能會讓妳倒下,會造成巨大的痛苦。妳會覺得自己失敗了,但這不壹定是失敗,除非妳放棄了自己。信不信由妳,但之後妳的痛苦會逐漸消散,以後妳還會有很多其他的機會,盡管那時妳可能看不清楚。妳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總結這些失敗所提供的教訓,學會謙虛,學會極度豁達,從而增加妳成功的幾率,然後繼續挑戰自己的極限。
13,“投資的聖杯”
我的最後壹課也許是最重要的壹課,因為它在我的生活中壹再被應用。起初,我似乎面臨著壹個“要麽全得,要麽全失”的選擇:要麽為了追求高回報而冒巨大風險(並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失敗);或者降低自己的風險,滿足於獲得較低的回報。但我要的是承擔低風險,享受高收益。在探索如何使之成為可能的過程中,我明白了當面對兩件妳們都需要但看起來矛盾的事情時,妳需要耐心地做出選擇。這樣,妳就會探索如何盡可能地兩者兼得。幾乎總有壹條有利的路是妳還沒有找到的,所以妳需要繼續尋找,直到找到為止,而不是滿足於壹開始對妳來說很明顯的選擇。
雖然過程非常艱難,但我最終找到了壹個兩全其美的方法。我稱之為“投資的聖杯”,這正是橋水在背後的秘密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