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女生心理咨詢案例分析報告
咨詢師簡介:知望,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
案例概要:張,女,14歲,八年級學生,因不滿心臟手術後胸前留下的疤痕,擔心自己長得醜,與人攀談而抑郁焦慮。根據“疾病與非疾病三原則”,可以排除重度精神病;根據引起癥狀的沖突是正常沖突可以排除神經癥。根據內心痛苦程度,病程小於3個月,社會功能無明顯損害,可診斷為壹般心理問題。經與來訪者協商,我們決定采用理性情緒療法和認知療法,使來訪者認識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和錯誤的思維方式,逐步引導來訪者進行自我行為訓練,緩解抑郁焦慮的負面情緒,最終達到咨詢的具體目標和短期目標,促進來訪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
關鍵詞:壹般心理問題,理性情緒療法,認知療法
壹.壹般信息
1.人口數據
張,女,14歲,八年級學生,身高153 cm,獨生子女。從小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和房間隔缺損,家族無先天性心臟病或精神病史。
1
2.個人成長史
幫工出生在本縣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從小性格開朗,活潑好動,接受能力強,能歌善舞。入學後學習成績優秀並擔任班幹部,同學關系融洽。父親英俊、正直、冷靜、寬容、有耐心;我媽身材豐滿,聰明能幹,是國家幹部。她比較焦慮,容易指揮,有時候不太註意自己的說話方式。張小時候的長相和身材都跟著父親,經常被周圍的人誇漂亮。我在4歲的時候開始學習舞蹈和遊泳。小學二年級時,他被選進縣童聲合唱團,在外地演出。我通常在放學後和假期練習跳舞和遊泳。自從去年壹次體檢查出先天性心臟病,半年前寒假就做完了手術。手術後胸部中間留下了壹道長長的疤痕,非常顯眼,很難看。她感到非常尷尬和自卑。整形醫院做了除疤手術,效果不理想。胸口還是有壹個明顯的疤痕,不過比之前的稍微小了壹些。從此,她抑郁了,有了自卑感。她再也沒有去遊泳了。她上個月甚至退出了學校遊泳隊,沒有心情學舞蹈。
3.精神狀態
求助者穿著整潔,穿著襯衫和褲子,而不是裙子。舉止得體,對他人有禮貌。能集中註意力,說話清晰,思維敏捷。情緒低落,對別人的目光敏感。
4.物態
他從小身體健康,在發現先天性心臟病之前,從未患過嚴重的身體疾病。手術後經過三個月的自我修養,體重明顯增加。最近因為手術疤痕,心情抑郁,不開心,胃口不好,睡眠質量下降。
5.正式社交集會
學習成績沒有明顯下降,仍然擔任班幹部,對音樂、舞蹈、體育等文體課的興趣明顯降低。同學關系還是不錯的,有兩個好朋友。和父母關系還算融洽,有時候還會抱怨父母為什麽要給她做手術。
二、主訴和個人陳述
主訴:心煩、焦慮,有強烈的自卑感,伴有夜間噩夢,易醒壹個多月。
求助者主動要求父親陪同咨詢,並向心理咨詢師陳述了自己的情況:最近幾個月,手術後感覺越來越難看,胸前的疤痕像壹只紅色的大肉蟲壹樣爬在身上,感覺疤痕越來越大,越來越明顯。我感到非常煩惱和焦慮。晚上經常做噩夢,好像有什麽東西壓在胸口,很容易驚醒。早上醒來後感覺頭暈,容易疲勞,註意力難以集中。日常學習生活可以正常處理,但是自覺效率下降了。我想原因是我去遊泳的時候,發現很多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盯著她泳衣外面露出來的胸前的壹塊疤。她覺得很尷尬,很自卑!再加上祛疤效果不理想,胸前的疤痕成了她心裏永遠的痛。我想,這個傷疤會伴隨她壹生,我常常為上帝嘆息。
為什麽對我這麽不公平?希望輔導員能幫助我,改善我的心情。
第三,觀察和他人的反思
1.顧問觀察
幫工由父親陪同,身材偏胖,發育正常;五官端正,五官精致,皮膚白皙。梳個運動頭,穿襯衫褲子。當我走進診室時,我非常緊張。坐下後,我忐忑不安。我低著頭不敢看咨詢師,也沒有主動說話。咨詢師問完後,開始敘述,說話清晰,回答中肯,語氣適中,定位準確。情緒波動,有時會流淚,對咨詢結果有很好的期待。
2.父親的反應
這孩子最近不開玩笑了,總是躲著人走。和妳媽關系冷淡。妳媽媽壹說話,妳就走開,避免和她說話。我現在脾氣很怪。我容易發脾氣,不吃飯。我喜歡看電視。我過去喜歡看舞蹈節目。現在只要有舞蹈我就換臺。我學習很努力,早上很早起床,但是效率下降,經常走神。我壹直喜歡穿高領t恤或者襯衫西褲,以前愛穿的裙子都收起來了。
四。評估和診斷
(壹)精神狀態的評估和診斷
從來訪者收集的綜合資料來看,來訪者屬於正常心理範疇的心理不健康,可以診斷為壹般心理問題,屬於心理咨詢的範疇。診斷依據如下:
1.根據判斷心理正常與異常的三個原則,求助者的負面情緒是由客觀社會事件(顯性或隱性)引起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相統壹;求助者的知識、情感、意向等心理過程協調壹致;性格比較穩定,性格沒有發生明顯的、根本性的變化。有自知之明,擔心自己被困的心理狀態,主動求助,並渴望解除自己的煩惱和焦慮,沒有表現出幻覺、妄想等精神疾病癥狀,可以排除精神疾病。
2.求助者表現出擔心、焦慮、沮喪、抑郁等癥狀。從嚴重程度標準來看,求助者的反應強度不是很強,反應僅限於對物理手術後疤痕的不滿和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缺陷,不影響邏輯思維、智能記憶等。,並不會對社會功能產生嚴重影響。按照病程標準,病程只有1個月,可以排除嚴重的心理問題和神經質的心理問題。
(2)鑒別診斷
1.與精神疾病的區別
根據判斷精神疾病的三個原則,精神疾病的特點是患者的知行不統壹,沒有自知之明;主客觀世界反映不和諧,常表現為幻覺、健忘、邏輯思維障礙、行為異常;性格等的根本改變。幫助者的知識和感情與主客觀世界相和諧;有自知之明,主動求助;沒有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可以排除精神病。
2.區別於嚴重的心理問題
嚴重心理問題反應強度強,反應已普遍化,對社會功能有嚴重影響,病程2個月以上。但是這個求助者的心理問題並不是很嚴重,也沒有泛化,對社會功能沒有嚴重影響。持續時間不到2個月,可以排除嚴重的心理問題。
3.與焦慮性神經癥的區別:
焦慮性神經癥的癥狀主要是焦慮,伴隨持久的疼痛無法解決,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且具有廣泛性。反應與初始事件本身無關,並伴有明顯的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和精神運動性焦慮,持續3個月以上或半年以上。雖然這個求助者的主要癥狀是焦慮和擔心,但並沒有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和邏輯思維,也沒有泛化,持續時間只有1個月,可以排除焦慮性神經癥。
(D)原因分析
1.生物學原因:
先天性心臟病開胸手術,術後胸部留下疤痕,疤痕體質導致疤痕明顯,是術後常見現象。但由於青春期少女對自我認知的興趣首先表現在關註自己的身體形象,手術前形象較好,手術後因為疤痕影響形象,前後反差較大,產生焦慮情緒。
2.社會原因:
(1)有過負性生活事件,比如因為疤痕問題放棄遊泳,退出校遊泳隊,甚至放棄學舞蹈。
(2)家庭的教養方式存在壹些問題。父親寬容,但工作忙,缺乏溝通。母親的虛榮心和不理解對求助者的人格形成和發展影響很大。
(3)缺乏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如被同學在背後議論,很少與老師交流。
3.心理原因:
(1)有明顯的非理性想法和錯誤的思維方式。我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我想獲得身邊所有人的認可,尤其是媽媽的愛和欣賞。有壹種把自己的缺點或缺陷壹概而論、誇大其詞的思維模式。
(2)因擔憂、焦慮、自卑而煩惱,缺乏解決問題的有效行為模式。
(3)人際關系中采取回避,減少與人的交流,甚至與親近的家人、朋友的交流,導致孤獨,加速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
(4)性格特征:好勝,要求完美。敏感,多疑,易受外界影響,虛榮心強。
動詞 (verb的縮寫)咨詢目標的確定
顧問和客戶* * *同意建立以下咨詢目標:
(1)具體目標:
緩解擔心、抑郁、焦慮的情緒,減少自卑感。
(2)短期目標:
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觀念。首先,咨詢師用專業知識讓當事人正確認識到術後疤痕是不可避免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疤痕的凸起會逐漸變平,顏色會逐漸變淡,從而變得不那麽明顯。其次,讓求助者理性看待周圍人對自己胸前疤痕的評價,促進求助者與周圍人正常的人際交往。
(3)終極目標和長期目標:在實現上述目標的基礎上,最終尋求促進服務對象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
不及物動詞咨詢方案的制定
(壹)咨詢方法和原則
為了達到咨詢目標,擬采用合理的情緒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
1.理性情緒行為療法。
該療法認為,使人悲傷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物不正確的解釋和評價。事物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但當人們賦予它自己的喜好、欲望和評價時,它就可能產生各種不必要的麻煩和煩惱。具體方法是通過與求助者交談,找出情緒困擾和行為不適的具體表現(C)以及與這些反應相對應的誘發事件(A),分析兩者之間的不合理信念(B),讓求助者了解自己的問題以及與自己不合理想法的關系。心理咨詢師使用各種技巧幫助當事人糾正或放棄不合理的想法,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從而消除不良情緒和不舒服的行為。
2.認知行為療法
這種療法有以下特點:幫助者與咨詢師的關系是合作的;假設心理痛苦很大程度上是認知過程障礙的結果;強調改變認知,導致情緒和行為的改變。心理咨詢師通過壹個評估過程,教來訪者如何確認這些扭曲的、功能失調的感知,讓來訪者學會區分自己的想法和真實事件,了解認知對自己情緒和行為的影響,讓來訪者學會識別、觀察和監督自己的想法和假設,尤其是那些消極的自動產生的想法。
(二)解釋和確定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三)約定咨詢時間和費用。
每周壹次,每次50分鐘左右,預計咨詢6-7次。每次收費200元/咨詢時間。
七。協商過程
(1)咨詢關系建立和診斷階段(咨詢1-2)
1.咨詢1:
通過入社談話收集求助者的相關信息,可以了解他們的基本情況、精神狀態、行為特征和求助動機。心理咨詢師通過情感、理解和關註的技巧,初步與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使他們感到被尊重和接受。指導她進行EPQ、SCL-90、SDS、SAS等相關心理測試,做出評估和診斷,介紹心理咨詢的本質和局限性以及咨詢過程中的相關事項和規則。
2.第二次協商:
鞏固咨詢關系,與委托方確定咨詢目標,制定實施方案,介紹咨詢方法、原則和流程,簽訂書面協議。用實例說明認知行為療法和ABC理論,讓求助者認識到A、B、c之間的關系,並結合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去思考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和錯誤的認知模式。
(二)實施心理幫助咨詢階段(第3-5次咨詢)
1.第三次協商
根據理性情緒療法和認知行為療法,對求助者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和診斷。通過提問,引導求助者回憶自己在幼兒園、小學時被親戚、長輩、鄰居、朋友稱贊為“漂亮”時的情緒體驗和自我感受,引導求助者進行自我審視,可以讓求助者意識到自己從小就形成了壹種思維模式,認為周圍人的評價很重要,很在意這種評價。通過面對面提問等技巧,求助者可以進壹步認識到這種思維模式是錯誤的,在這種思維模式下產生的壹些信念是不合理的,比如“我胸前的傷疤太醜了,不能去遊泳池遊泳,我不能練舞,因為周圍的人會奇怪地看著我,議論我”。列舉求助者的情緒困擾和行為不適的具體表現(c)以及與這些反應相對應的誘發事件(a),並對二者之間的不合理信念(b)進行辯論。尋求幫助的人明白,是信念導致了情緒和行為的後果,而不是事件本身;妳應該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保持敏感。
負責反應;只有改變不合理的信念,才能減輕或消除自身存在的各種癥狀。讓幫手回去完成三個作業。第壹,繼續思考心理咨詢師在這次咨詢中所說的話,分析自己心理問題的根源,並做好記錄。二是讓她從同學朋友中挑選幾個有代表性的人物做壹個小調查,讓他們寫下對自己的印象,要求50字以上。第三是去醫院問壹些有經驗的醫生,自己胸前的疤會不會壹直這樣。如果可能的話,去拜訪壹些手術時間比較長的人,看看他們現在的疤痕狀況。下次咨詢的時候給輔導員看看。
2.第四次協商:
檢查和評估幫助者的作業。實際反饋的結果是求助者對他們心理問題的根源有了更好的理解。尋求者通過調查了解到,周圍的人對她印象都不錯,大多對她的品行和學習成績評價很高,喜歡和她交往。在身體形象印象方面,周圍的人寫了很多這樣的內容:清秀、健美、漂亮、可愛、氣質好。幫工對實際驗證的結果很滿意,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她發現每個人都不討厭她。另外,通過去醫院咨詢醫生,走訪長期做手術的人,她得到了滿意的答案,發現事情並沒有她想象的那麽誇張和糟糕。咨詢師和幫助者壹起分析作業,通過進壹步的辯論,讓幫助者改正或者放棄原來不合理的信念,用合理的信念代替。從而減輕癥狀。繼續布置作業:讓求助者記錄自己壹周中每天的主要情緒和行為,並進行自我分析,找出自己支持的信念,與不合理的信念爭論,學會用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並建議邀請我媽和我壹起參加下壹次會診。
3.第五次協商:
在輔導員的指導下,求助者和母親進行了很好的溝通。求助者問了媽媽壹個問題:“如果我真的變胖變醜了,妳還喜歡我嗎?”如果我放棄遊泳和跳舞,真的會讓妳失望嗎?"得到母親真誠肯定的回答後,求助者喜極而泣. "那妳為什麽這麽說我?"我媽動情地回答:"我從小就很堅強,妳奶奶對我總是很嚴格。妳父親和我現在已經意識到了我們的教養對妳的影響,我們會努力改變我不合理的信念,多和妳溝通。“原諒媽媽,我們壹起努力吧!”求助者發自內心的開心壹笑。
鞏固和結束階段(第6次至第7次磋商)
這個階段咨詢的目的主要是總結、鞏固和提高。
1.第六次磋商:
分析作業,鞏固前幾個階段取得的成果,幫助當事人擺脫原有的不合理的信念和思維方式,強化新的觀念,對當事人的溝通技巧進行指導,使當事人在咨詢後能夠運用所學的心理學知識、方法和技巧處理未來生活中的問題,能夠更好地適應現實生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第7次咨詢:客戶反映與同學交流更容易,能堅持上體育課。又加入了學校遊泳隊,又開始學舞蹈。我意識到自己當初的壹些想法真的不合理,不現實,對自己的認識有偏差,有扭曲。我說我最近心情好多了。咨詢師與求助者全面回顧總結整個咨詢過程,幫助求助者實現知識和能力的轉移,將咨詢中獲得的方法和經驗運用到日常生活中。進行心理測試,通過咨詢開始時的測試對比,評估咨詢的效果。結束咨詢。
八。咨詢效果評估
(1)顧問評估:
輔導的具體目標和短期目標基本實現,求助者的抑郁、煩惱、焦慮情緒基本消除或減輕。求助者的認知、情緒和行為模式發生了積極的變化,人際關系有所改善,自我認識趨於合理,能夠恰當地評價自己。
(2)尋求幫助者的自我評估:
自報心情好了很多,和媽媽的關系也明顯改善。不再覺得和同學相處或者出現在公共場合很尷尬。我以為以前很多想法都是弄巧成拙,現在覺得輕松多了。
(3)心理測試結果:
SCL-90總分129,低20分,各因子分均小於2,屬於正常範圍。
SDS評分36分屬於正常範圍,說明求助者的抑郁情緒得到了緩解。
SAS標準分42屬於正常範圍,說明求助者的焦慮情緒得到了明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