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國道從北陵山腳下經過,從山腳看北陵山。群山茫茫,雲霧繚繞,忽然看到壹位將軍突兀而立,四周萬山環繞。其氣勢恢宏,震撼人心。這將是關公的雕像,將軍山的頂峰。由於距離遙遠,人們忍不住想登上將軍山的頂峰,看看關公的真實面貌。
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往上走,樹木參天,景色宜人。它需要5公裏,即關公財神廟的入口。入口處有乾隆皇帝題寫的“京城瑤島”和“天下第壹名山”兩處摩崖石刻。相傳乾隆年間,肇慶組織百人舞龍隊祭拜財神,正在下江南的乾隆皇帝前來湊熱鬧,為將軍山題寫了“京城瑤島”“天下第壹名山”的碑文。
走進入口,我們面對的是壹個巨大的雲平臺。雲臺是北宋書畫家米芾登上將軍山譚旋廟時的壹個話題。雲修臺的前身是“北陵修臺”。北宋時,直隸端州(肇慶古稱端州)的武官樊勇到北陵遊覽,偶然看到嶺上彩雲,便將此地命名為“北陵秀臺”。雲秀臺位於峰頂附近的半山腰,面積廣闊,平臺平坦,海拔320米。登上這個平臺,可以看雲看日出,群山莽莽;可以看到五湖七巖,肇慶全景。晴天,天空晴朗,景色壹覽無余;多雲,薄霧,漂浮的世界獨立。遠的吞湖,近的抱山,真的賞風景!雲秀臺的北面是關公財神廟。如果妳想去寺廟,妳必須爬三個大臺階,爬上樓梯。每級臺階上有壹個四米深的小平臺,平臺壁上有精美的漢白玉浮雕,雕刻精美。每幅浮雕都包含壹個主題,內容廣泛。站臺欄桿全是漢白玉,古樸典雅。後兩組臺階中,仿故宮太和殿前臺階,每組放置兩個雕龍石雕,飛旋奔跑,顯示出非凡的氣度。
爬上臺階,壹座名為“觀星塔”的高聳八角塔出現在眼前。塔高六層,白墻紅柱黃瓦,帶翼角的圓窗,層層飛檐。看起來渾然壹體,雍容華貴,雍容華貴。塔頂矗立著雙龍戲珠的明珠。門前紅柱上有對聯:“白雲入樓觀端州,門對面西江。”端州的白雲和西江的日月都收入囊中,是畫龍點睛的絕妙壹對。走進樓內,壹樓供奉著彌勒佛,咧著嘴,赤膊,盤腿而坐,手拿元寶。旁邊掛著壹副對聯警示:“忠信皆積德,多為靈修聚寶更重要。”在墻架周圍,有許多藝術品,如廣東硯、奇石、觀音像、臥佛等等,令人眼花繚亂。從二樓到六樓,有五個財神的名字,黑、白、黃、紅、綠。這五位財神是由印度財神演變而來的。登上關興大廈頂樓,步出亭子,從欄桿上遠眺,比在雲中築臺還要開闊,仰望天空,白雲、日月仿佛都是用手采摘的;俯瞰眼前,雲秀秀臺狀如足;放眼望去,肇慶盡收眼底。星湖如鏡,七巖如棋,西江如帶。
下樓離開櫃子,看到壹個大院子。在庭院的北中軸線上,有壹座賜寶殿。庭院東面是郝雲閣,西面是中藝軒。院子裏有個池塘,壽桂、錦鯉、鶴都在裏面。給寶堂白墻黃瓦,與觀星樓的顏色相協調,歇息在重檐的山頂。大門口有壹副對聯:“不要笑我竹骨泥身,許個願。不愁玉袍焚香。”寺內主神,表情莊重,威嚴,16尊神祗如伏、壽、魯、西神、離石天官等,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出了名人堂,我向東走到好運亭,向財神範蠡頂禮膜拜。亭子裏的長聯概括了範蠡的壹生:“應怪大樹招風,成就可疑,事業無奈;贏得壹個紅顏知己,歷史的歷史是美好的,煙酒的事業是娛樂的。"
向西望中怡軒,只見門聯上寫著:“儒家稱聖釋為佛與佛,漢朝稱侯明為王,清朝為帝。”儒釋道都崇拜關公。在漢代,它被命名為“漢壽亭”;在宋代,它被命名為“昭烈武安王”;在明代,它被命名為“謝天皇帝”;清代將其命名為“忠義神武,見其善心,見其護國利民之勇,誠心安撫褒揚玄德關聖帝君”。進殿時,我望著關公雕像,雙目圓睜,眉毛揚起,無與倫比。偶像旁邊還有壹副對聯:“計三分助,攻魏求吳,已辛辛苦苦準備,此生未成事業;“我決心統壹左西王朝,降伏魔族,大國遠矣。我只完成了當天的忠誠。”這是對關公壹生經歷的概述。走出關公的財神廟,爬上500米的陡峭山路,登上將軍山頂峰。關公財富聖殿的高潮——關公的巨型銅像即將到來。關公銅像高39米,由紫銅制成,可以穿透內部。銅像位於將軍山山頂,四周是北陵的茫茫群山。身處山頂,與這個龐然大物最親密的接觸是無法形容的。我看到關公的眼睛睜得大大的,望向遠方,蠶揚起眉毛,緊緊地鎖著。頭戴尼龍圍巾,身穿堅固盔甲,肩披長袍,腳踏作戰靴,身穿制服;左手兩尺胡須,右手青龍偃月刀,表現出沈著、勇敢、剛毅、果敢的神情,既是武將風範,也是帝王尊嚴。勇敢而莊嚴,正直而威嚴。這時候所有的思緒都是空的,我忘了回。只有當我看著關公的眼睛可以到達的地方,我才能看到天地之大,壹切都像滄海壹粟。心裏豁然開朗,壹種敬畏感油然而生。忠誠的靈魂,仁義的精神,在這裏匯聚。
肇慶將軍山關公財神廟是中國最大的關公財神廟,它不僅包含了祝福富人的財神文化,還包含了像太陽和月亮壹樣發光的關公文化,體現了關羽忠義仁勇理智信的美德,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和理想,滲透著儒家思想。寺內的關公雕像威嚴、威武,不僅具有審美價值和宗教意義,還具有教育民眾、為城市增添魅力和內涵的現實意義。關公的偶像不僅保護壹方水土,還象征著和平,弘揚正氣。也提升了肇慶的知名度,為肇慶這座旅遊城市增添了壹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