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江蘇省為例,從江蘇省的經濟、能源和環境現狀出發,通過對該省從1990到2007年的GDP、能源消耗和工業廢水排放量的回歸分析,發現江蘇省的經濟增長是以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環境汙染為代價的。鑒於此,文章提出了促進江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幾點建議。近年來,江蘇省的經濟發展相當迅速。江蘇正處於工業化加速和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全省GDP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但江蘇省的增速普遍快於全國經濟增速。從1990到1993,江蘇省GDP增速逐年上升,在1993達到最大值,具體值為22.02%。1993之後,其增速有所下降,但總體來看,其增速仍然較大,超過了全國平均增速。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消耗也相當大,江蘇省的能源消耗也在逐年增加,並有加快的趨勢。1999年,江蘇省能源消費總量為59601400噸標準煤,但2007年迅速增長到18016700噸標準煤,是1999的3倍多。與此同時,用電量也在增加,其年增長率變化很大,最高達到22.1%。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能源的消耗也會增加。但由於江蘇省產能水平極低,供需缺口較大。而且由於電力供應緊張,過去幾年江蘇省普遍存在拉閘限電現象,很多企業被迫調整廠休,以避開高峰時段,為電力讓路,壹定程度上阻礙了江蘇的經濟發展。因此,能否解決好能源供需矛盾,將成為江蘇經濟持續、高速、健康發展的關鍵。在環境汙染方面,本文主要分析了工業廢水的排放。總的來說,工業廢水的排放量也在增加。1996的排放量最低,為85481萬噸。2007年上升到192426萬噸,對環境影響很大。因此,經濟的高速增長是以環境汙染為代價的,這是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相違背的。能源和環境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雖然社會能源有很多種,但壹個經濟系統中各種能源投入的初始狀態通常是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水電。環境汙染包括空氣汙染、水汙染、固體廢物汙染、噪音和振動危害等。本文僅用全省工業廢水排放量(FS)來表示環境汙染程度。以能源消耗(NY)和廢水排放量為自變量,全省國內生產總值(GDP)為因變量,建立如下計量經濟模型進行研究:Y=β0+β1X1+β2X2+μ其中Y,X1和X2分別代表GDP,NY和FS,μ,μ為隨機項。本部分收集了1990至2007年江蘇省GDP(億元)、能源消費總量(萬噸標準煤)、工業廢水排放量(萬噸)的相關數據。所選數據均來自江蘇統計年鑒1997-2008。由於從年鑒中得出的各省GDP是按當年實際價格計算的,各年數據不具有可比性,因此本文采用1985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作為基期進行修正,使得出的結果更加客觀準確。根據上面建立的模型,用Eviews3.0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線性回歸,根據回歸結果,建立如下回歸方程:y =-554.7009+0.307044 x 1+0.001697 x2(-13.29282)(52從回歸結果看,R2擬合優度接近1,可以解釋99.884%的同時,在給定的5%的顯著性水平下,各變量的參數估計都通過了t檢驗,f值也大於其臨界值,說明回歸方程的總體顯著性水平較高,擬合較好,變量用電量、工業廢水排放量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顯著的線性關系。此外,模型不存在多重* * *線性、自相關和異方差。因此,回歸方程總體上是線性的、顯著的,能夠正確反映能源和環境對江蘇省經濟增長的影響。經濟意義分析。從回歸方程中可以看出,β1為0.307044,說明隨著能源投入的增加,江蘇省的GDP會繼續增加。能源消耗654.38+0萬噸標準煤,全省GDP將增加30704.4萬元。這種正相關也符合現實。能源是壹個國家經濟增長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沒有能源的供應和利用,就沒有經濟的增長和發展,更談不上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但另壹方面也說明江蘇的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能源的供給。但由於江蘇省缺油、缺煤、缺電,消耗的能源95%以上必須從省外調入。因此,江蘇省不適合發展高能耗項目的產業模式,需要調整產業結構。此外,β2為0.001.697,說明江蘇經濟發展與環境汙染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因此,可以說江蘇省的經濟增長是以環境和汙染為代價的。在我國,普遍用GDP或GDP增長率來評價壹個地區的發展成就,用產值和經濟增長率來評價各級政府的政績,導致經濟發展過程中片面追求經濟快速發展,而以環境汙染為代價。由此產生的惡果最終會“報復”到經濟上。因為環境汙染的加劇,會不斷增加治理環境汙染的成本。同時利用Eviews軟件計算變量之間的相關矩陣,得出能耗與環境汙染之間存在很大的相關性,相關系數為0.79059。這說明高能耗是造成環境汙染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改善環境,必須從降低能源消耗入手,不斷提高能源效率,從而促進經濟增長。綜上所述,江蘇的經濟增長是以大量能源消耗和環境汙染為代價的。同時,江蘇省資源並不豐富,供需缺口不斷擴大將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環境汙染最終會對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這是壹種不可持續的發展,也是壹種非常不和諧的經濟增長方式。關於能源、環境、經濟協調發展的建議(1)優化江蘇省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優化升級,調整產業結構,調整輕重工業比例,大力發展輕工業,向輕結構發展。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行業發展。要建立規範的量化技術指標,堅決淘汰水泥、鋼鐵等行業浪費資源、汙染環境的落後工藝、技術、設備和產品。從而促進能源、環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2)優化江蘇省能源結構,首先要加快江蘇省電網建設,大力推進電力需求側管理,緩解電力供需矛盾。其次,積極發展水電,利用江蘇豐富的抽水蓄能資源,重點建設壹批調峰能力強的中型水電和抽水蓄能電站。第三,要優化發展煤電,推廣高效清潔燃燒技術,提高技術裝備水平,提高煤炭等壹次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後,利用江蘇引進天然氣口岸和地址好的條件,大力發展天然氣,加快建設適合江蘇情況的新能源項目,如風力發電、潮汐發電等。從而提高經濟發展的效率,減少環境汙染。(3)依靠科技進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將經濟活動組織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過程,使物質和能源得到合理和永久的利用。循環經濟在環保上表現為汙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集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可持續消費於壹體。同時,循環經濟還可以延長生產鏈,促進環保產業和其他新興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社會發展。此外,循環經濟將生產和消費在不同層面有機地聯系在壹起。因此,發展循環經濟符合江蘇省情。要依靠科技進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消費型向循環型、投資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的轉變,實現江蘇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四)完善綠色GDP指標體系作為全國“綠色GDP”核算試點之壹,江蘇省也是全國首個首次向社會公開通報全省生態公益林建設和監測效益情況。但江蘇的試點並不代表完整意義上的綠色GDP的綜合計算,最多只能稱之為“淺綠色”GDP。而且現有的工作還存在很多不足。比如現有的核算只是當年流量的核算,如何評價歷史造成的汙染治理成本懸而未決;汙染損失的口徑範圍不明確。因此,應努力提高全民尤其是部分領導幹部的認識,提高綠色核算技術,構建科學完整的環境資源統計指標體系,制定綠色GDP核算相關法律制度,探索和完善綠色GDP核算體系。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