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四川護理職業學院在哪個區?

四川護理職業學院在哪個區?

壹、四川護理職業學院在哪裏?四川護理職業學院位於成都市龍泉驛區,具體地址在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龍都南路173號。是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的全日制公立醫學職業學院,也是四川省衛生計生委主管的唯壹直屬高校。

2.四川護理職業學院簡介

四川護理職業學院是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全日制公立醫學職業學院,是四川省衛生計生委主管的唯壹直屬高校,也是全省唯壹的護理職業學院。學院秉承“德藝雙馨、濟世創新”的校訓和“自強、完善、能力、求實”的校風,堅持“以德育人、能藝雙馨、突出特色、創新發展”的辦學理念和“以德為先、管理醫院、人才強院、特色立院、實幹興院”的辦學宗旨

學院擁有成都和德陽兩個校區,占地近900畝,全日制在校大學生7800余人。設有7個三年制專科專業(護理、藥學、助產、康復技術、醫學影像技術、醫學檢驗技術、中醫)和3個五年制高職專業(護理、藥學、康復技術),其中5個專科專業(護理、助產、康復技術、藥學、醫學檢驗技術)的優秀學生分別有機會升入西南醫科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醫學院。學院擁有完善的教育教學設施,包括四川省護理虛擬模擬實訓中心、四川省護理生產性實訓基地、四川省康復生產性實訓基地、康復實訓中心、藥學與檢驗實訓中心、醫學形態學實訓中心、醫學影像實訓中心、心理健康中心,並與德國牙科協會建立了德國標準的“口腔實訓”。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華西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等全國4所附屬醫院和116實習基地,為學生臨床教學提供了可靠保障。

目前,學院是中華護理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高等院校高級人才培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人民衛生出版社“十三五”護理教材編寫副主任委員、四川省護理學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護理人才醫學培訓中心、中德護理人才交流項目中國赴德護士培訓基地。 國家高職院校創新教育發明基地、四川省護理康復師資培訓基地、四川省醫學職業院校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學院非常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我們擁有壹支敬業、團結、進取、創新、敬業,在省內外都有較高學術造詣的教師隊伍。現有專兼職教師近600人,其中二級教授1人,博士生導師1人,博士16人,副高級以上職稱83人。其中有教育部高等學校護理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華護理學會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四川省衛生計生委突出貢獻專家、四川省第三屆評審委員會委員、四川省衛生廳護理學術技術帶頭人、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護理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教育部考試中心醫學生英語水平考試特聘專家,中國老年醫學會大學教育分會副會長,四川省護理學會第九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四川省養老與老年健康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人民衛生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護理本科生“十三五”教材評估委員會副主任, 以及全國中醫藥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材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國家專業負責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負責人,四川省中西醫結合特色護理重點實驗室負責人,科技部科技進步獎及項目評審專家,四川省優秀實踐教學指導教師,成都市大中型學校十佳青年教師,院級教學名師。 2017年獲四川省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競賽金獎。

學院壹貫重視人才培養質量。培養的學生理論基礎紮實,實踐技能熟練,綜合素質高,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近年來,就業率每年保持在95%以上。榮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三等獎、四川省職業院校學生護理技能大賽壹等獎、四川省職業院校學生康復技能大賽二等獎、四川省互聯網加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成都市龍泉驛區首屆“龍杯”創新創業大賽壹等獎,使我院全方位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學院註重產教融合和教學改革。近年來,學院在四川省率先承擔了多項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其中“高職護理四位壹體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獲國家衛生銀行教學成果委員會壹等獎2018。我院科研項目近300項,其中省級30多項,局級70多項。發表研究論文450余篇,其中9篇被SCI收錄。編寫了130多冊教科書。學院不斷加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力度,是四川省唯壹壹所醫學職業學院,是衛生中高職壹體化改革試點學院、醫養結合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學院、四川省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學院積極開展對外合作與交流。我院是西南地區唯壹的國際護士資格考試(ISPN)培訓基地。與德國牙科技術協會緊密合作,培養牙齒修復技術等高技能人才;作為全國唯壹的中德護理人才交流項目示範基地和四川唯壹的選送、培養、輸送赴德學生基地,已輸送55名學生赴德學習和工作。

如今,高等職業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尤其是衛生職業人才培養迎來了大發展的春天。學院將圍繞辦學理念和目標,加強基礎建設,不斷提升內涵,加快學院發展,立足四川,輻射全國,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目標明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社會滿意的現代化護理職業學院,為健康中國、健康四川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