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德州哪裏好玩?

德州哪裏好玩?

蘇祿王墓,位於山東省德州市以北約兩裏的北營村,是中菲友誼的歷史見證。1988年1月13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墓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底座朝南。這是壹個占地約五英畝的高臺。高臺的基座是壹個圓形的土堆,土堆的下部有壹個石砌的擋土墻。墓前有壹塊明代永樂十五年豎立的墓碑。禹城禹王亭博物館位於禹城市王世李鎮。文革初期(1966),王宇館被徹底拆除,只留下壹片荒草叢生的荒涼丘陵山地。1977年2月,考古人員考證為龍山文化遺址,被省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6至2002年,禹城市委、市政府順應民心,以大禹治水之德,重修了巨丘山王宇亭。修建了石室、山門、院墻、配殿、王宇堂、鐘鼓樓等,成為禹城壹大文化旅遊景觀。在過去,所有的客人都渴望看到他雄偉的姿態,記住大禹的精神。禹王亭博物館被定為國家大禹文化研究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城市文明之窗。千層“千層”原是中國古槐,位於德州腰站鎮南北街。據說當地人稱之為“千層”,因為歷代官員都在樹上貼告示。

古槐樹樹幹周長約260 cm,樹幹高度400 cm,總高約8 m,樹冠覆蓋直徑約11 m,枯莖朝西南,似“水龍頭”;嘴巴是現實的。關於這種古槐花有很多傳說,比如秦始皇病死死在壹棵樹下的說法,夏天也沒有蚊蠅,說明這種古槐花已經生長很久了。千佛塔位於德州平原縣城北5裏,崔家廟村東50米,津浦鐵路東10米,國防公路西20米。寶塔八角形,四面有窗,總高26米,青磚砌墻,七節,據說都很漂亮。

此塔建於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至今已經300多年了。盡管經歷了多年的風雨,火車和汽車已經搖晃了多年,它仍然獨立而美麗。塔門坐北朝南,門口嵌有石雕“千佛塔”。遊客可以在半明半暗的情況下爬樓梯。他們越往上走,塔肚就越小,四樓只能壹個人上下。越走越心虛,越看越有意思。

離此塔不遠,無法考證當初的“彌勒寺”(俗稱崔家寺)建於何時。舊碑文記載:“趙以寡婦居此,自稱彌勒背……”。從民國十年(1912)到建軍初,寺廟被改造成了村小學,沒有留下寺廟,只有城樓。

關於這座塔的歷史遺址,當地有不同的傳說。有人說這塔是別處建的,壹個撿糞的老頭黎明時用糞叉帶過來的。有人說趙的女人苗條美麗,溫柔勤勞節儉,勸人善良。於是就有了好鄉坤,集資捐錢建了千佛塔,鳥語花香。楊莊鄉坤福文科等人刻碑文,李德瑞、喬勇等9人捐贈鑄鐵“鼎”,放在塔尖上。雖然我們對這些傳說的可信程序大打折扣,但也看到了當時勞動人民對勤勞善良的贊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陵縣,文博苑縣,漢隋唐時期為平原郡治。這裏有中國書法和石刻藝術的瑰寶——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在東方朔畫碑》。此碑文為晉代夏侯瞻所作《東方朔畫論》。贊美的內容對東方朔的畫像大加贊賞,對漢武帝時期的太中大夫東方朔的壹生給予了“豪邁、高潔、驕橫”、“戲耍時從友,視其如糞土”的高度評價。碑刻刀法蒼勁古樸,壹千多年來壹直為歷代碑刻和書法家所珍視。妳可以坐出租車去。文昌閣位於德州市恩城縣第二中學。始建於明代成化十六年(1480),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和六十年(1721)兩次修繕,至今仍保存完好。它的建築形式是:壹個10米見方的高臺,四周是平整的青磚,高3.5米,上面有壹面80厘米高的十字形磚墻。平臺上建有木框架結構的“亭子”,青瓦傾斜,尖頂上豎立著壹個腰葫蘆形狀的白色“尖頂”。館內有“文昌帝”興東公園臨沂興東公園位於縣城中心以北,南臨市場街,北接北環路,東臨商場,西臨城中路。東西長550米,南北寬410米,總面積22.49公頃。它是以明代著名書法家邢東的名字命名的。興東公園分為水面和陸地兩部分。分為公眾活動區、老年人活動區、兒童活動區、體育活動區、文化紀念區、特色植物盆景區六個部分。這裏有邢侗紀念館,珍貴的邢侗墨跡和古代雕刻,反映臨猗歷史文化淵源的博物館,收藏當代著名畫家宋雨桂作品的玉桂閣。有晨練廣場、音樂廣場、市民舞臺、網球場、門球場供人們休閑娛樂,不僅欣賞價值高,而且文化底蘊豐厚,成為繼新世紀廣場之後代表臨沂新形象的又壹標誌性區域。妳可以坐出租車去。萬畝棗林生態旅遊區,位於樂陵市東北部,是樂陵市的主要旅遊景區,擁有獨特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享譽世界的珍稀產品。是遊客遊覽的最佳去處,是集歷史、人文、民俗、世博為壹體的生態農業旅遊區。林中道路縱橫,水電齊全。村鎮錯落有致,布局合理。森林裏有花園,花園裏有村莊。夏秋時節,片片棗樹反射著陽光,景色格外宜人。歷代學者都對樂陵金絲小棗贊不絕口。萬畝棗林獨特的自然美景和金絲小棗的珍貴典雅,自古聞名。位於魯西北平原的樂陵,盛產金絲小棗,聞名中外,被譽為“百裏棗鄉”。

據記載,樂陵金絲小棗的種植“始於商周,盛於魏晉,盛於明清”,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2000年3月,國家林業局和中國經濟林協會命名樂陵為“中國金絲小棗之鄉”。

目前,整個棗樹區有13萬株棗樹,有的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時期,有的是新生的幼樹,風格各異,極具觀賞性。棗品種國內最好,達到173。

30萬畝棗林擁有中國金絲小棗故裏紀念碑、鄭春墓、李先念題詞碑、百棗園、結義園、棗林幽徑、觀光塔、農業高科技示範園等景點,每年吸引遊客65438+萬人次。

觀光塔位於30萬畝棗林旅遊區的中心,總建築面積337平方米,高35.4米。它被分成七層。登上觀光平臺,萬畝棗林盡收眼底,讓人如入仙境,心曠神怡,享受30萬畝棗林賦予的中國少有的無限風光之美。園內棗樹方方正正,春天綠野遍地,夏天黃花飄香,秋天碩果累累,四季自然景觀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