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對國家地質檔案館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舉辦的地質資料進校園活動問卷進行了統計分析,從對檔案館的認識、獲取地質資料的主要途徑、對地質資料類型和服務方式的要求、檔案館窗口服務和用戶滿意度評價、影響檔案館借閱利用服務的主要因素四個方面對統計結果進行了分析。同時,根據不同的專業背景和是否有在圖書館借閱的經歷,分別對結果進行統計和比較,得出壹些認識和成果。最後提出了重視高校宣傳、開展差異化服務、加強檔案信息化和網絡化建設等建議。
關鍵詞:地質資料服務評價需求分析
為進壹步加強地質資料的社會服務,提升地質資料的社會認知,使地質資料更好地服務於高校科研實踐,國家地質資料館(以下簡稱“國家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於2010年5月聯合舉辦了“傳播地學知識服務於地學發展”主題活動,並向在校師生發放了地質資料服務問卷。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是壹所擁有重要地質專業的綜合性大學,每年為國家輸送大量地球科學家。在此類高校開展地質資料服務調查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針對性。
問卷內容涉及四個方面:對國家館的了解和獲取地質資料的主要途徑;對地質資料類型和服務方式的要求;對國家圖書館窗口服務的評價和滿意度;影響國家圖書館借閱服務的主要因素。
本文通過對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分析,了解中國地質大學師生使用地質資料的現狀和對地質資料的主要需求,從而更好地開展相關服務,開發相應的服務產品,擴大國家館的影響力。根據本次調查的性質和特點,將調查對象分為專業用戶、潛在用戶和非專業用戶進行統計分析。其中,專業用戶包括地質、礦產能源、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專業的師生,是國家館的主要用戶。潛在用戶包括遙感、土地、測繪、地理等專業的師生。,是國家館的潛在用戶;非專業用戶指的是機械、計算機、人文。他們是國家圖書館的非專業用戶,代表著普通大眾使用資料的程度和方式。此外,還對國家圖書館實際借閱過的師生進行了專門的統計和分析。
1調查對象及基本特征
本次問卷調查的對象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師生,樣本量為797人。調查對象具有地質類專業學術水平高、份額大的特點。
從學歷分布來看,參與本次調查的797人中,教師12人,本科生531人,研究生247人,其他9人。從專業相關度來看,地質專業413人,遙感、測繪、土地相關專業171人,非相關專業213人,如圖1所示。
研究對象的學歷構成基本符合在校學生的學歷比例,能夠很好地反映中國地質大學師生對國家圖書館服務的需求和評價。在專業分布上,以地質學及相關地學專業為主,與國家館日常服務業務範圍重合度較高,能夠反映國家館的實際影響力和服務水平。少量非相關專業調查樣本
這將有助於分析公眾對國家館的理解和需求。總之,調查樣本是充分的、有效的、科學的。
圖1中國地質大學測量教育與專業分布圖
2調查結果的統計和分析
調查結果的分析根據問卷內容分為四個方面。
2.1了解國家地質檔案和網站,分析數據采集方法
在本次調查中,對國家館的了解分為三類:知館借閱,只知館不借,不知館。具體調查數據見表1。
表1了解國家地質檔案利用情況統計表
同樣,調查將對國家館網站的了解和使用情況分為三類:登錄下載資料、只瀏覽網站、不了解網站。具體調查數據見表2。
表2國家地質檔案館網站了解和使用情況統計表
可以看出,在不同專業對象對國家館及其網站的了解和使用程度上,有壹個普遍規律,即地質專業了解和使用程度最高,其次是地學相關專業,非相關專業最低。這也體現了國家圖書館服務的專業特點。綜合分析這兩張表,有以下突出特點:
(1)與國家館相比,國家館網站的了解度和使用率較低。完全不知道國家館的比例為32%,而不知道國家館網站的比例高達66.6%。在網站應用中,登錄下載的比例不超過10%,也低於實際借閱圖書館的比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1)國家館網站宣傳力度不夠;國家館網站提供的瀏覽和下載內容有限,無法吸引用戶通過網站獲取地質數據。
(2)在了解和使用國家館網站方面,地學相關專業的登錄、下載和瀏覽比例低於非相關專業,與國家館的實際借閱和使用比例高於非相關專業形成鮮明對比。這可能說明國家館的網站在信息的獲取上並沒有占據重要地位。地學相關類別的用戶在獲取信息時仍習慣於其他成熟的傳統渠道,而非相關專業由於缺乏傳統渠道,更多依賴網絡訪問,導致國家圖書館網站利用率較高。
在調查分析了中國地質大學用戶對國家館及其網站的了解後,有必要放大視角,了解國家館在中國地質大學用戶獲取地質信息中的相對地位。本次調查中用戶主要獲取地質資料的統計結果見圖2和表3。
圖2地質數據采集路徑分布圖
表3地質數據采集通道分布統計表單位:個
可以看出,中國地質大學的用戶前三位分別是互聯網、圖書館和書店,國家圖書館僅占據第四位,從互聯網和圖書館獲得的地質信息遠高於從書店和國家圖書館獲得的信息。從特色專業來看,地質用戶中,國家館超越書店,位列前三。地學相關和非相關專業用戶與所有用戶壹致。可見,對於中國地質大學的用戶來說,國家館在地質資料的獲取上並沒有占據很重要的地位。筆者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三:①由於用戶自身的習慣,網絡是信息時代的主要信息來源;圖書館也是中國地質大學在校用戶獲取信息的壹個非常重要的途徑,這也應該是本次調查中中國地質大學用戶與壹般社會用戶的壹個重要區別。②由於國家圖書館的借閱手續相對復雜,大量資料需要有涉密資質才能獲得,對於中國地質大學的壹般本科生和大部分研究生來說,難度較大。(3)國家館因為專業性強,地質專業用戶比例高,相關和非相關專業用戶比例低。
從兩個方面可以發現壹個重要的問題和矛盾:用戶對國家博物館和網站的了解和使用以及中國地質大學獲取地質數據的實際途徑,即國家博物館網站的了解程度遠低於國家博物館,以及網絡是用戶獲取地質數據的第壹途徑。壹方面,用戶在獲取信息時高度依賴網絡;另壹方面,國家館的網絡化、信息化水平不高,沒有有效利用網絡拓展地質資料服務的範圍、層次和方式。
2.2地質數據類型和服務方式的需求分析
在這次調查中,還調查了用戶的需求。中國地質大學所有用戶、地質用戶、地學相關專業潛在用戶和非相關專業壹般用戶關於地質資料類型的統計結果見表4 ~表7。壹般館藏地質資料類型主要有區域地質、礦產能源、水力環境、物化探、海洋地質、地質科學研究報告[1]。
表4各用戶地質數據需求類型統計表
表5地質專業用戶地質資料需求類型統計表
表6地學相關專業潛在用戶地質數據需求類型統計表
表7非相關專業壹般用戶地質資料需求類型統計表
從用戶需求來看,地質專業用戶對各類地質數據的需求遠高於其他用戶;地學相關專業用戶對各類地質數據的需求差異較大,對水力環境和區域地質數據需求較高,對數據的整體需求低於地質專業用戶;非相關專業用戶需求最低。
從數據類型需求來看,對於所有用戶來說,區域地質、水力環境、地質科學研究報告的需求排在前三位。
(1)對於地質專業用戶,對數據的需求順序為區域地質、科研報告、水力環境、礦產能源、物化探、海洋地質。由於中國地質大學用戶科研需求,科研報告占據前沿位置;區域地質報告由於使用範圍廣,占據了最大的需求位置;水利工程、礦產能源、物化探等專業的具體需求程度差別不大,需求程度也達到了85%以上。海洋地質報告的需求量最小,這也反映了海洋地質在我國地質行業的相對弱勢地位。
(2)對於地學相關專業的用戶,對信息的需求程度依次為水力環境、區域地質、科研報告、物化探、礦產能源、海洋地質。其中,對水利環境和區域地質報告的需求達到了較高水平,接近甚至達到了地質專業用戶,體現了這類用戶的數據需求特點。
(3)對於非相關專業的普通用戶,對各類資料的需求處於較低水平,在50%-60%之間。他們主要關註的是水力環境和礦產能源的報告,他們的出發點可能是壹種科普性質的對地質環境和礦產能源的認識,而不是專業角度的需求。
對用戶數據業務需求的調查分為兩個方面:壹是期望的網絡業務模式,二是期望的遠程訂購數據業務模式。在理想的網絡服務模式中,調查給出了四種選擇:搜索、瀏覽、下載和訂購。在理想的遠程數據訂購服務中,調查給出了三種選擇:電話、傳真和電子郵件。具體調查結果如圖3所示。
圖3地質數據服務模式需求分布
從圖3可以看出,在網絡服務模式下,用戶主要關註並迫切需要下載、瀏覽和檢索。電子郵件是訂購信息的主要方式,其次是電話訂購,電子郵件本身也是網絡服務的壹種體現。加強國家館網絡服務的方方面面,也是用戶對國家館服務模式的最大需求,代表著未來服務模式的改變。
2.3國家地質檔案館窗口服務評價及用戶滿意度分析
目前,國家館窗口服務在國家館服務中仍占據核心地位,大部分服務都是通過窗口進行的。在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的過程中,為了保證窗口服務評價和用戶滿意度分析的準確性,特別統計了調查樣本中已借閱過圖書館的用戶。在參與調查的797人中,有123人去過國家館,其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分別為42.3%和53.7%。可以看出,研究生的比例高於本科生,進壹步體現了國家館強烈的專業特色。
參觀者對國家館窗口服務的評價和滿意度如圖4和圖5所示。
圖4國家地質檔案館窗口服務評價統計表
圖5國家地質檔案館窗口服務滿意度統計表
在對國家館窗口服務的評價中,認為“服務方式多樣、材料豐富、工作人員熱情周到”占據較高比例,是對窗口服務水平的最好評價。可見,國家館的窗口服務得到了廣大用戶的普遍認可。分別有39.80%和5.80%的人認為“服務單壹、資料借閱手續麻煩”和“服務方式落後、找不到所需資料”,“服務單壹、資料借閱手續麻煩”是窗口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從本次調查的用戶背景來看,學生占比較大,國家圖書館窗口的借閱手續往往需要正規證明,且借閱涉密資料時有較嚴格的規定,造成借閱不便。針對這種情況,可以考慮簡化非涉密公開資料的借閱手續[2],建立學生借閱綠色通道,培養學生的借閱習慣。
“非常滿意”和“滿意”的比例為67%,而“不滿意”的比例僅為1%。可見去過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對窗口服務的滿意度很高。
2.4影響國家地質檔案借閱和利用的因素分析
在對影響國家圖書館借閱和利用因素的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宣傳不夠”在所有因素中排名第壹。但是,如圖6所示,數據的質量、數據的及時性以及數據的借用和使用政策等因素之間的差別很小。
圖6國家地質檔案借閱利用影響因素統計圖
由此可見,目前國家館在服務方面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加強宣傳,擴大國家館的影響力和吸引力。適當加快信息利用政策改革,簡化不必要的程序和流程。數據的質量和時效性是數據服務的基礎,只有高質量的數據才能談高質量的數據服務。從問題的緊迫性來看,數據服務存在三個層面的問題。第壹個層面的問題是繼續擴大宣傳,保持圖書館借閱人數的快速增長。擴大需求後,第二層次的問題是提高借閱服務的便捷性和效率,擴大地質資料的社會服務能力。第三個層面的問題是提高數據服務的質量和時效性,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地質數據服務。在地質資料利用和開發的不同階段,主要問題也會依次變化。
3條建議
基於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國家館在高校的宣傳活動。中國地質大學的學生是中國未來地質事業的主力軍。通過學生時代的宣傳,培養他們積極利用國家檔案的習慣和意識,他們在工作後也會積極利用地質資料,從長遠來看擴大了國家檔案在地質行業的影響力。地質資料的高效利用也會提高地質工作的效率[3]。因此,應全面總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開展校園地質資料服務的成功經驗,並逐步在其他有地質專業的高校推廣,通過參加圖文宣傳、召開座談會、舉辦講座、增加國家館網站鏈接等方式,加強國家館的校園宣傳活動。
(2)針對不同的專業用戶制定不同的服務策略,開展差異化服務。根據調查樣本的專業背景不同,本次調查嘗試將各專業的師生分為三類。這三類用戶在理解、使用、使用目標、感興趣的資料類型等方面是有區別的。這就要求國家館為三類用戶提供差異化服務。對於地質用戶來說,需要加強目前的專業服務水平,從本科階段就培養他們從圖書館獲取信息的習慣,提高國家圖書館在地質用戶獲取信息的途徑中的比重。對於地學相關專業的潛在用戶,要努力擴大宣傳,讓這些用戶知道“有什麽”“怎麽用”,加強水力環境、區域地質等信息的服務,使圖書館成為其專業工作的重要信息來源。擴大地質資料的利用範圍,加強地質資料服務的深度和廣度。針對非相關專業的壹般社會用戶,針對其對網站訪問的偏好,結合社會熱點制作水力環境、礦產能源等專題,普及地學知識,更好地服務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3)加強國家圖書館服務的信息化和網絡化。從調查結果來看,用戶對信息服務的需求普遍較高。但調查也反映出信息和網絡建設不足的現狀,特別是網絡在用戶獲取地質資料中的首要地位和檔案館網站的知名度低於檔案館。在服務方式的調查中也可以看到,用戶對電子郵件訂閱等網絡服務的需求較高,因此需要加強信息工作。從調查結果來看,應註重網站建設,加強網站資料的豐富性和時效性,增加可下載和可瀏覽的資料數量。加強館藏信息檢索的質量和方法,促進網絡檢索與館藏借閱的互動。嘗試發展電子郵件訂閱等網絡服務,充分利用網絡提升國家館在地質資料獲取中的地位。
參考
鄭,,王。論地質資料服務領域和管理利用模式的改革。檔案與建設,2008,(3)
鄭,,王。突破影響地質資料開放利用的瓶頸。檔案與建設,2008,(9)
姚華君。推進資質數據公共服務的思考。地質通報,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