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認為信息技術課不好玩,沒意思,枯燥,繁瑣,難學,學習只是為了應付;
⑵計算機基本操作方法不當,養成亂操作的壞習慣。操作電腦又苦又累!
(3)我只對電腦遊戲感興趣,不玩遊戲就覺得沒意思,對學習信息技術課程也沒興趣。
(4)沈迷電腦遊戲或網絡虛擬世界,嚴重影響正常學習和生活的。
當然,上述負面後果不能簡單歸咎於學校教育,家庭和社會的監管不力和負面影響也是壹個非常突出的問題。也正因為如此,學校教育對學生正面教育的影響更為重要和迫切。作為學校信息技術教師,他們直接承擔著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任務和責任。
俗話說,興趣是成功的壹半。要讓學生學好信息技術,首先要在保持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做文章。由於環境和設施的特殊要求,信息技術教學幾乎完全依賴45分鐘的課堂教學,課後學習困難。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家庭具備這方面的學習條件。因此,信息技術教師要在課堂上下功夫,牢牢把握課堂教學的前提、關鍵和核心問題,正確把握課堂教學,保持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壹,前提問題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前提包括兩個方面:
壹方面是教學秩序的問題,必須有嚴格的機房管理制度來保證。機房作為壹種特殊的教室,顯然比普通教室更難組織教學。由於防塵、遮光的需要,機房壹般都是封閉的。除了靜電和輻射,影響師生身心健康最突出的因素是室內噪聲。有的老師自己呆在監控室讓學生制造噪音,整個機房噪音無處不在。久而久之,學生很容易產生煩躁、厭學的負面情緒,危害極大。所以機房壹定要有良好的教學秩序。
另壹方面是老師課前的準備,老師備課壹定要充分全面。壹般科目,準備教材和學生是“兩頭”,信息技術是“壹頭”,也就是準備計算機教學軟件(很多老師還兼任機房管理員,還要操心計算機軟硬件的日常維護)。壹旦教學中出現意外或軟硬件故障,很容易擾亂教學秩序,讓學生失望。
二、關鍵問題
教師具備現代教育理念、駕馭課堂的教學能力和作為教育者的責任感是正確把握課堂教學的關鍵。比如當前信息技術學科大力倡導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信息技術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作為壹名信息技術教師,我們必須認真學習、理解並付諸於教學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同時也要不斷加強自己的職業道德。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合格的好老師,好老師才會吸引學生努力學習,輕松愉快地學習。思想保守、觀念落後、教學能力差或責任心不強的老師,會直接導致學生對學習的恐懼和厭學。如果壹些老師還習慣於“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簡單機械地“強迫”學生達到教學目標,學生為“教”而學,很難發揮主觀能動性,自然也很難提高學習興趣。還有的老師喜歡“放羊”式的教學方式,學生“自由自在”地學習,老師壹個人在安靜的房間裏沈浸在其他事務中,甚至上網聊QQ。這種浪費寶貴課堂教學時間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責任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核心問題
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問題,是貫穿課堂教學始終的“金線”。壹旦“金線”出了問題,課堂就會失序,甚至變得支離破碎。教師很難正常發揮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學得多了也會失去興趣。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合理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體現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落實到每壹個教學環節。
1.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長期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壹切教學設計都是為了學生,目的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逐步進入主體角色,主動自主地學習,成為知識的積極建構者。當學生真正進入主體角色,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潛力是不可估量的。在這個課堂上,師生和諧融合,學生學得開心輕松,教師教得開心流暢,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期保持,學習熱情不斷提高。
2.註重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直接興趣。
信息技術課程的很多學習內容都可以分解成具體的、有趣的任務,學生通過努力不難實現。容易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也就是直接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快速投入到學習中去。如果學著在電腦裏新建壹個文件夾,還可以用自己喜歡的中文名命名(比如學生的名字),學生很感興趣。再比如電腦繪畫,電腦動畫,網頁設計等很多學習內容。老師可以展示事先準備好的優秀作品讓學生“垂涎”,然後幫助他們壹步步完成任務,實現願望。
3.註重學習成績的激勵作用,提高學生的間接學習興趣。
及時反饋學習結果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間接學習興趣,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教師要經常通過網絡課堂展示學生的作業,及時給予點評和指導,鼓勵先進,鞭策落後。如鍵盤指法和打字練習,其機械的單調性容易惹惱學生。充分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可以使教學設計生動形象。首先,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習進度和練習水平,同時突出學習的趣味性,如開展學習競賽,看誰能快速掌握盲打,比較打字速度;老師還可以對學生的打字速度進行跟蹤記錄,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往往壹個階段下來就給自己壹個驚喜,也有利於學生自我激勵意識的培養。這樣的做法有很多,比如在校內組織計算機作品競賽,選送作品參加各級校外比賽以及給報刊投稿等等。無論結果如何,對學生的學習都有立竿見影的激勵作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對學生影響深遠。
4.註重個別輔導,幫助學生保持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不同於其他學科教學的壹個突出特點是學生動手操作量大,教師對學生的個別輔導量也大。教師往往需要馬不停蹄地轉到機房上半節課以上,以便及時發現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耐心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糾正錯誤,改進方法,加快進度。如果老師讓學生自己練習,而忽視輔導,很多學生,尤其是學習能力和學習意識差的學生,會變得對學習不感興趣,練習時會覺得“無聊”,最後會產生厭學、厭學情緒。
5.註重因材施教,努力保持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保持學生的直接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間接學習興趣,還必須突出因材施教的原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面對客觀上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要求,完成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或評價更靈活開放的任務。在完成所有學生最基本任務的基礎上,學生可以自願完成壹些其他相關任務,以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比如打字。合格標準可以根據班裏學生的情況靈活制定,讓大部分學生都能達到。在合格的基礎上,學生可以發揮潛力,沖刺更高的目標。還可以在完成課本上的基礎練習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創新練習,提高或擴大工作量。對於開創性的任務,每個學生都可以充分發揮,無論結果如何,比如畫壹幅畫,編輯壹份小報,設計壹組幻燈片,制作壹個動畫等。,只要學生努力完成任務,不強求作業質量。
6、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世紀大力提倡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學科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率先垂範,最具學科優勢,師生創新的地方數不勝數。幾乎每壹次操作,每壹次鍛煉,都可能有不同的方法;隨處可見“殊途同歸”;同樣的方法達到不同的效果就更常見了...只要教師努力挖掘,悉心指導,就能處處展示學生智慧的火花,培養學生的創新幼苗。
總之,信息技術教師要精心設計教案,正確把握課堂教學,努力創造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讓學生自己做具體的任務,鼓勵他們在實踐中多動腦筋,多創新。只有通過實踐,學生才能真正學會獨立思考,只有在獨立思考中才能創新。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主觀能動性被調動起來,學習興趣自然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保持和提高,是他們終身學習和發展的起點,也是他們最難忘的記憶。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的影響真的無法估量。是為了那些教書育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