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滿足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究興趣;
(2)能促進兒童智力和語言的發展;
(3)能促進兒童人格的良好發展;
(4)有利於孩子自信心、獨立性和創造力的發展。
科學啟蒙教育的意義科學啟蒙教育,開發早期智力
作者:張曉欽發布時間:2008年2月25日頁面瀏覽量:495
-
說起科學啟蒙教育,或許家長們並不陌生。早在學期初,我園區級項目“依托張江地緣優勢開展兒童科學啟蒙教育實踐與研究”和市級導師項目“有效利用家長資源在家庭中開展兒童科學啟蒙教育實踐”均申報成功,確定我園以科學啟蒙教育為特色,構建科學啟蒙教育課程體系, 以及對孩子“能發現的眼睛,能把玩的手”的培養那麽,科學的啟蒙教育到底是什麽?
偉大的發明家愛因斯坦曾將科學定義為“尋求意義的體驗”。劉占蘭教授在《幼兒科學的啟蒙教育》壹書中,總結和提煉了世界各國著名科學家對科學的定義,認為科學不僅是壹個後天獲得的知識體系,更是壹個通過親身體驗探索自然事物意義,進而認識世界的過程。
根據教授的定義,我園科學啟蒙教育的定義是指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活動,對周圍的自然(包括人工自然)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提問、尋找答案的探索過程。
那麽,科學的啟蒙教育是如何對幼兒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呢?我們認為:
(壹)科學啟蒙教育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
3-6歲的孩子對周圍的事情都很好奇。這種好奇心也促使他們去探索,去觀察,去發現,去嘗試,表現出對科學萌芽的渴求。但這種好奇心壹般會被忽視,而兒童科學啟蒙教育活動使兒童的好奇心不斷得到滿足,使兒童對科學知識、科學現象和科學教育活動充滿興趣,並在教師的幫助、鼓勵和引導下,不斷將偶然的、不穩定的好奇心和興趣轉化為強烈的好奇心,並在好奇心的驅動下開展各種認知活動,使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能有積極的學習態度,正確對待身邊的事物。
雖然幼兒園的科學教育不能直接培養兒童科學家,但它往往具有壹些潛在的影響和作用。科學史上許多科學家的成長歷程表明,正是壹些有趣的自然現象,以及科學活動和科普書籍,引起了他們從小對科學的向往,使他們從小熱愛科學,喜歡接觸科學,學習科學,最終走上了科研之路。例如,達爾文,壹位著名的英國生物學家,他的父親是壹位嚴格的醫生,非常喜歡園藝。達爾文從小就對大自然有著特殊的熱愛和想象。長大後,他從對自然的長期觀察中得出“自然選擇”的結論,成為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
(2)科學的啟蒙教育能促進兒童智力和語言的發展。
科學的啟蒙教育將兒童探索自我和周圍世界的自發需求納入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程序,保證了兒童認知、情感、態度和相關技能的協調發展,是全面發展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腦科學和生化研究的深入,人們從科學的角度證明了兒童生理發育與人的創新能力之間的密切關系。美國杜克大學史蒂文?漢裏尼博士認為,2-6歲是創造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孩子從出生到3歲左右都在不斷地接觸周圍的環境。他們已經感知了很多事物和現象,但經驗貧乏,未經加工,往往片面、孤立、朦朧甚至錯誤。科學啟蒙教育可以為兒童創造豐富的環境,拓展和豐富他們的科學知識,使他們的知識系統化、有序化,逐步發現事物之間的規律和關系。此外,兒童的智力和語言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但他們的智力和語言發展取決於他們對客觀世界的理解。科學的啟蒙教育可以通過客觀事物促進孩子的智力和語言發展。例如,通過聞各種不同氣味的物體,兒童可以區分它們,發展他們的嗅覺。再比如,孩子在觀察蠶爬行的基礎上,學習“蠕動”這個詞,發展自己的觀察力和掌握詞匯的能力。
(3)科學的啟蒙教育能促進兒童個性的良好發展。
兒童對環境的認識和情感體驗是道德觀念形成的情感基礎,周圍環境是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的源泉。社會環境的內容對培養孩子的人際關系,學會與人交往也有重要作用。通過科學的啟蒙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周圍環境的這些有利條件,使孩子的身心健康活潑地發展。比如自然界的陽光、空氣、水是促進兒童健康的自然因素;山坡、小路、溝渠等自然環境是鍛煉孩子身體、發展動作的良好條件。利用環境教育兒童熱愛自然、勞動、祖國、動植物,有利於促進兒童在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的基礎上形成道德觀念。通過讓孩子養小動物,可以培養孩子熱愛動物的感情。觀察和關心動植物的科學活動,有利於兒童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的壹致性。
(4)科學的啟蒙教育有利於兒童自信心、獨立性和創造力的發展。
在科學啟蒙教育活動中,孩子們享受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但面對接二連三的挑戰,失敗也是常有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鼓勵孩子勇敢接受挑戰,采取分解難度、降低要求、引導孩子學習的方法,讓孩子逐漸克服困難,體驗成功,獲得自信。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確立了自己的目標,同時也獲得了安排學習任務的初步能力,自信心、堅持力、獨立性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二,科學啟蒙教育的理論基礎
(壹)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主張“兒童的心理只有通過他們的實踐活動和與客觀世界的直接接觸才能得到發展,學習科學才有可能。”因此,在我們的科學活動中豐富兒童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思維,進行思維加工,而不是機械記憶,讓兒童在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初級的科學概念,為以後的文化科學學習打下基礎。
(二)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心理學家皮亞傑總結了兒童認知發展的規律,認為兒童壹定有很強的學習機制,他們天生就有壹定的認知結構,在兒童的發展過程中會依次出現。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過程受環境影響不大。如果允許他們建立壹個新的世界圖式,這些圖式可能與成年人的不同。他強調兒童自發、主動的探究過程。因此,成年人應該非常註意豐富孩子的生活,鼓勵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中活躍,並為他們提供各種分析性和綜合性的材料以及獲得這些材料的機會。充分利用孩子好奇心強、興趣廣泛、活潑好動、愛探索、樂於思考等特點,讓他們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環境,觀察自然和社會,親身實踐。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獲得生動而豐富的具體經驗,特別是邏輯-數學的經驗,為以後抽象思維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布魯納的學習理論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結構主義教育理論的主要代表布魯納發現法的核心思想是讓兒童體驗科學家在發現過程中獲得的情感,從而激發兒童學習科學的動機,兒童通過“發現”的過程了解科學的本質,形成科學知識。布魯納強調充分發揮孩子學習的主動性。他認為對於任何發展階段的孩子來說,孩子看待事物的方式都必須在進行某壹學科時體現出來,要求孩子主動發現知識,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因此,他大力提倡發現學習,並廣泛應用於科學教育。所謂發現學習,就是學習者在教師的指導下,像發現真理的科學家壹樣,通過自己的探究和學習,主動發現事物的原因和內在聯系,從中找出規律,並在這個過程中體驗發現知識的智慧和完成任務的勝利感。
(四)維果茨基的日常概念和科學概念
前蘇聯傑出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強調,要根據孩子的水平提供靈活的“步驟”,幫助孩子跳起來摘水果。“步驟”不僅是為了產生直接的結果,更是為了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他認為,評估應該考慮“最近發展區”、兒童的實際發展水平和在幫助下可能獲得的發展水平。他認為在課程設計中應該強調學習者與學習任務的互動和學習環境的創設。
以兒童發展為導向
《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的基本理念是“以兒童發展為本”,全面闡述了《指南》的解讀:
1.兒童各方面的發展是壹個整體,課程要促進兒童的全面和諧發展。
2.通過遊戲和實踐活動整體認識周圍環境是孩子學習的主要途徑,課程設置要符合這壹特點。
3.兒童的發展存在著廣泛的個體差異,課程應該尊重這種差異。
根據上述理論,我們的幼兒園課程開發註重整體,鼓勵探究,註重差異,註重個性,挖掘潛力,以長遠的眼光面向未來,開發我們的園本課程——幼兒科學啟蒙教育課程。
三、科學啟蒙教育的基本特征
幼兒科學啟蒙教育不是什麽神秘的分子、原子、激光或者枯燥的定義、原理、定律。對於天真的孩子來說,科學就在身邊。是花,是蟲,是魚,是雨雪,是田野,是彩虹,是鳥,是流水,是生機勃勃的周邊世界。幼兒科學啟蒙教育是引導幼兒進入周圍世界,觀察周圍世界的特點和變化,在積極探索中獲得壹定的科學知識。因此,“幼兒科學啟蒙教育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幼兒科學啟蒙教育是壹個長期的過程。
我們的科學課程著眼於兒童的終身學習和發展,關註兒童享受和學習的教育目標和價值觀,強調兒童內在學習動機和興趣的培養以及兒童持續學習能力的發展。
2.幼兒科學啟蒙教育註重內容的生活化和生成性。
生活化的教育內容是引發兒童主動學習和探究的重要前提和條件。貼近兒童生活的教育內容不僅為兒童獲得能夠真正理解和內化的科學知識和經驗提供了前提和可能,而且,只有當兒童真正體驗到學習內容對自己和與他們相關的人的意義,這是他們目前想要了解和解決的問題,他們才能積極地研究和探索,發現和感受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領悟科學就在他們身邊,他們才能保持永久的強烈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幼兒科學啟蒙教育的這壹特點,是培養幼兒探究的興趣和好奇心,引導幼兒理解科學的現實意義,獲得終身學習的動力機制的根本保證,也是幼兒獲得真正內化的科學知識和經驗的根本保證。教育內容的生成性要求教師善於發現和利用兒童感興趣的事物、他們想探究的問題和喜愛的內容來生成科學的教育活動;要善於發現、保護和培養孩子科學家般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
3.幼兒科學啟蒙教育註重探索過程。
兒童科學啟蒙教育的核心是讓兒童體驗探究的過程,從而真正主動地學習和探索。第壹,是兒童通過兒童與事物的相互作用而進行的活動和操作;二、幼兒原有經驗與新發現的互動是幼兒通過操作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主動的學習者,是探索、發現、獲取知識和經驗的過程。教師的作用是支持、觸發和引導孩子的探索和發現。這個過程是真正的主動學習和探索過程,是兒童認識的主動建構過程。
註重環境的創設和自然環境的利用,重視幼兒探究興趣的激發和探究過程中經驗的建構。我們通過親身體驗、觀察想象、實驗記錄、驗證交流等方式引導孩子探索。,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增進孩子對自然的感情,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4.幼兒科學啟蒙教育關註兒童學習的個體差異。
尊重兒童學習和發展的個體差異,體現個性化教育,促進個性化發展,啟發兒童積極探索。在開展科學教育的實踐中,運用多種教育內容和手段,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幼兒從多方面獲得對事物的豐富認識,從而提高幼兒的觀察力、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科學啟蒙教育的目標和內容
1,科學情感與態度:
包括對身邊現代生活中科技的印象,科技對生活的影響,對身邊科學現象的關註,對身邊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觀察,對身邊科學現象的吸引,對身邊科學現象的觀察和積累,對壹些科學現象的嘗試意願。
2、科學知識:
(1)人體:包括人體的結構和功能,人體的生理和心理活動,個體的生長和衰老,身體和健康的保護。
(2)動植物:包括動物不同的外部特征和生活習性,動物生活的不同地方,認識壹些常見的花、樹、蔬菜,觀察植物的季節變化,了解植物與動物、植物與人類的關系等。
(3)生態與環境:包括生態環境的各種要素及其關系、生態環境汙染的表現、保護生態環境的方法等。
(4)自然科學現象:包括天文現象如關於太陽、地球、月亮的知識,氣候和季節現象如了解氣候和季節的關系,物理現象如光影的關系,聲音的產生,力、電、磁的產生,化學現象如了解食物的黴變現象。
(5)生活中的科學技術:包括科學技術在家庭生活中的應用,科學技術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
3、科學方法、能力:
包括觀察比較的方法和能力,嘗試探索的方法和能力,收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什麽是科學啟蒙教育?偉大的發明家愛因斯坦曾將科學定義為“尋求意義的體驗”。劉占蘭教授在《幼兒科學的啟蒙教育》壹書中,總結和提煉了世界各國著名科學家對科學的定義,認為科學不僅是壹個後天獲得的知識體系,更是壹個通過親身體驗探索自然事物意義,進而認識世界的過程。
根據教授的定義,我園科學啟蒙教育的定義是指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活動,對周圍的自然(包括人工自然)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提問、尋找答案的探索過程。
育兒教育的意義是什麽?“親職教育”主要是基於血緣關系。根據中國特有的家庭情況,這種關系被擴展為所有與兒童有密切接觸的人——照顧者與兒童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了以互動為核心內容的照顧者與兒童之間的親子關系。因此,“親職教育”是壹種特殊的早期教育形式,旨在關愛嬰兒的身心健康,開發其潛能,培養其人格,不斷提高新生人口的整體素質。
“育兒教育”不同於壹般意義上的“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它以腦科學的發展為基礎,打破從嬰幼兒保健到學前教育的分段管理體制,倡導從0歲開始的教育理念,強調教育和發展的全過程,特別重視3歲前的早期教育。它的目標是實現普通孩子的理想發展。它以遊戲活動為主要教育手段,根據0-3歲嬰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設計教學活動。提高家長科學育兒水平,實現孩子學習家長培養的指導思想,形成教師、家長、孩子互動遊戲的教學模式,是親子活動的最大特點。目的是通過親子互動遊戲讓孩子得到良好的發展,讓家長成為合格的教育者。
相關教育專家給年輕父母以下30條建議:
1.時刻對孩子充滿希望;
2.永遠知道孩子喜歡什麽,讓他們在家裏感到快樂;
3.要經常鼓勵孩子,不要在孩子失敗的時候給他們潑冷水;
4.父母應該先做孩子被要求做的事;
5.父母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6.不要對孩子說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壞話;
7.能夠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
8.不要在別人面前罵孩子;
9.當別人指出孩子的缺點時,不去保護自己的缺點;
10.正確面對孩子的“為什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11.經常帶孩子去大自然中玩耍;
12.每天給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13.每天帶孩子去戶外活動;
14.鼓勵孩子主動去做事情,即使失敗,也認為是值得的;
15.經常和孩子討論各種問題,加強雙方思想感情的溝通和交流;
16.當孩子有話要對妳說時,無論多忙都要耐心傾聽;
17.批評孩子時,允許孩子辯解和反駁;
18.不要對孩子說“妳很笨,什麽都不會”之類的話;
19.壹般不會強迫孩子自己選擇和判斷;
20.履行妳對孩子的承諾;
21.歡迎小朋友們來家裏玩;
22.關註孩子的情緒變化,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23.在家裏,給孩子壹個屬於自己的世界;
24.給孩子買玩具不能太多太高檔;
25.不要輕易嚇唬孩子;
26.經常和老師保持聯系;
27.家裏有大事,盡量征求孩子的意見;
28.當孩子犯錯時,不要和孩子算舊賬;
29.不要縱容孩子的攀比心理;
30.不要對孩子視而不見,也不要放任自流。
小學是啟蒙教育。中專是什麽學歷?我國的中學分為初中和高中(以下簡稱初中和高中)。初中還是九年義務教育,高中是大學之前我們能接觸到的高等教育機構。我對初中和高中的理解,即初中是啟蒙教育之後的認知教育,期間孩子的認知能力得到了提高,對世界有了新的認識;在高中,我稱之為啟發教育。在這個時期,孩子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逐漸形成。重要的是啟發他們,讓他們對以後的生活有更好的認識。
啟蒙教育是什麽意思?童年教育
喬虎是目前最科學的啟蒙教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