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包括56個民族,中國的朝鮮族是中國眾多民族的兄弟之壹。中國文化當然包括中國朝鮮族的文化。韓國文化和中國的韓國文化有很大的相似性。
在古朝鮮時期,古朝鮮王國的幾個部落從南滿洲遷移到朝鮮半島。後來朝鮮半島從三國時期的高句麗到統壹新羅時代,再到高麗王朝和朝鮮王朝,深受中國影響。它是中國的附庸國,必須接受中國中央政府的封爵,定期向中央政府納貢。朝鮮最高統治者只稱自己為王,不敢稱自己為帝。只是後來由於清朝的覆滅,日本人侵略統治朝鮮,中國中央政府失去了對朝鮮的控制。
因此,朝鮮半島的文化深受中國的影響:
現代韓國國旗的太極和八卦思想來自中國的《周易》。和諧、對稱、平衡、循環和穩定的原則代表了中華民族對宇宙和生命的深刻思考。朝鮮半島長期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朝鮮國旗就是這種影響的反映。整體來看,韓國國旗外圓內剛,陰陽結合,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寬容精神和樸素的辯證思想。外儒內道,外儒及其對事業的執著追求,有序的管理秩序;它體現了利用內道來陶冶個體身心,利人利己的辯證原理。
在世宗國王頒布《矯正民聲》之前,古代朝鮮半島沒有自己的文字和規範語言。這個時候朝鮮的官方語言是中文,官方文件都是用漢字書寫的。世宗王頒布《矯正民聲》後,朝鮮半島上仍長期使用漢字,直到大韓民國成立才徹底廢除漢字的使用。如今,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韓國融入東亞漢字文化圈,韓國興起了學習漢字的新熱潮。韓國人從小學就要學1000多個常用漢字。現代韓語也和漢語有很多聯系。漢語詞占韓語總詞的70%,古漢語詞的比例應該更高。
韓服是朝鮮半島的韓國民族服裝,形成於李氏朝鮮時代。韓服是在韓服和蒙古族服飾的影響下,從古代演變到現代的傳統服飾。韓服的線條既有曲線之美,又有直線之美,尤其是女式韓服的上衣和長裙,薄而厚,端莊典雅;壹身韓服,透露著東方倫理與超世俗之美的完美結合。韓服經歷了三大變化。朝鮮先民原來的白衣服,第壹次是在中國唐朝的影響下改的,第二次是元朝影響下朝鮮時代的蒙古人,第三次是明朝影響下漢化的。清朝在中國取代明朝後,繼承了明朝對朝鮮半島的宗主權。然而,在清政府為中國漢人修面更衣的同時,朝鮮卻能保留明制的衣服。
韓服
韓國料理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中國的影響。韓國料理在烹飪原料、食材、餐具等方面受中國影響很大。
韓國料理
朝鮮人民創造的建築藝術,壹直與鄰國中國和日本有著相同的美學觀念、主題、技法和形式。佛教是韓國許多建築傑作的主要靈感來源。除了佛教,中國的陰陽、天地、五行、風水、道家、儒家等哲學對韓國建築的影響最為明顯。
韓國建築
在節日方面,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中國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也隨著中國文化的傳播很早以前就傳到了朝鮮半島,而韓國人在慶祝方式和節日習俗上與中國大體相同。
韓國節日習俗
公元前4世紀,佛教在高句麗小獸王林二年(372年)由中國傳入東方,中國前秦王苻堅順便送來經書和佛像。四年,秦朝的和尚阿道也來傳教。次年,王為二僧修建了小門寺和依維林寺,這是韓國佛教寺院建立的開端,佛教正式傳入韓國。高句麗與中國北方相連,發生在中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所以佛教的發展受北朝影響很大,皇帝都信佛教。百濟佛教在中國受南朝影響很大。新羅統壹王朝後,佛教受到中國唐朝的影響,大乘佛教傳入中國。朝鮮和韓國繼續發展。
中國的儒家思想對韓國的影響不用我多說。儒家強調“仁”的根本重要性,這曾是古代韓國社會的思想。儒家思想和韓國價值觀的結合對韓國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儒家思想是韓國的倫理體系,也是韓國人生活方式和國家法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儒家思想,曾經是朝鮮時代的主流思想,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具有現實意義的實學。儒家思想在韓國人的意識中根深蒂固,這可以從很多儀式中得到證實,包括流傳至今的意識(宗廟儀式:宗廟中的皇家儀式;佛祭:成均館為孔子及其學說和中朝先賢所作的祭祀)。
韓國借用中國姓氏,以金(265,438+0%)、李(65,438+04%)、樸(8%)、崔、鄭、張、韓、林最為重要。
中國文化在很多方面影響著韓國文化,所以我說韓國文化離不開中國文化,韓國文化和中國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然而,中國文化和韓國文化之間存在許多差異,特別是隨著西方文化的入侵和韓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韓文化之間的距離正在逐漸拉大。因此,作為新時期的南國青年,我們應該成為中韓兩國青年交流的使者,積極推動兩國文化交流,促進兩國文化的發展和經濟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