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苗族醫藥文化苗族醫藥的起源與發展

苗族醫藥文化苗族醫藥的起源與發展

苗藥起源很早。苗族有句話叫“千年苗醫千年苗醫”,苗醫很早就出現在史書裏了。西漢劉向在《說苑》中寫道?《辨事》說:“聽說古代醫家稱苗父。苗父也是大夫,以營為座,以稭為狗,願北而發十言。來幫忙的,來擡的,都冷靜下來了。”“苗父”是誰?有學者認為:“劉向對《說苑》說,古有苗父...這位苗族父親是黎族和苗族的巫師(巫醫)。巫師主要祈求禁咒,但逐漸使用了壹些酒、草等藥物(《中國簡史》)。

有學者認為,漢文獻記載的苗父是苗族傳說中的“藥王”。湘黔交界的苗族人說藥王是透明的、玻璃狀的、有翅膀能飛的神人。他不畏艱難險阻,擺出壹副明星戴嶽為民“交稅”的架勢(即苗語東方的“找方子”)。這個傳說流傳甚廣,四面八方都有“藥王;三千苗藥,八百方”。至今,黔西南安龍、貞豐、晴隆等地的苗醫仍十分尊崇“藥王”。行醫過程中要治病,就要殺雞祭祖,祭拜“藥王”。這個傳說和《淮南子》記載的“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很像。《山海經》雲:“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人。”其中“有翼”“有翼”“透明”的傳說是神話時代苗族先民的特征,說明苗族醫藥起源於遠古神話時代。

由於苗族本身沒有本民族文字和歷史事實的記載,很難考證其醫學的起源,但從其他許多文獻、傳說和古歌中,仍可窺見其具體情況,其特點是起源早、歷史長;二是源於苗族的生產生活實踐。由於苗族生活在藥物資源豐富的地區,較早地學習和掌握了植物的知識和藥用價值。時至今日,在苗族地區,幾乎人人都能知道和掌握幾種甚至幾十種藥物療法。有些地方,家家戶戶的庭院前室後面都種上了壹些常用的藥物,形成了人們使用草藥非常廣泛的特點,被譽為“壹切草藥都是藥,人人都能治”。歷史上,楚國的巫師經常使用苗藥作為巫術工具。

《楚辭》中多有“苗藥”、“菖蒲”、“紫莖澤蘭”的記載,長沙馬王堆壹號、二號漢墓將“紫莖澤蘭”作為祭品,可見苗藥歷史悠久,應用廣泛。漢武帝時,唐萌在南越吃燉牛肉,問它是哪裏來的。他說,“西北道道(楊可)”(史記?《西南彜傳》,即鼓浪洋境內,《興仁縣誌》載:“山萎(草弱),花似藤,葉似荸薺,子似桑葚。加繆榨油,是醬,也是辣的。拿它的葉子,用檳榔包起來吃,就是可以砸碎的意思。苗女持禮,以為異。”

興仁在古夜郎境內。從以上記載可以看出,苗族開發植物資源作為食物和藥物的歷史悠久。

苗族的《古歌》裏也有很多古代發現毒品的故事,比如黔東南有壹首古歌叫《滇哈》,講的是哈哥小時候不幸被老虎叼走,十年不歸。被父母找到時,他的野性沒有改變,聲音嘶啞,說不出話。有壹次跑到河邊,吃了很多浮萍,哈哥不僅會說話,還擺脫了野性。所以苗家積累了治療浮萍聲音嘶啞的經驗。

雖然苗族生活在植被茂盛、藥材豐富的地區,早期遷徙頻繁,去的地方大多是偏遠山區和長有癤子的村莊,自然條件十分惡劣,但這種環境錘煉了苗族人在生存鬥爭中的能力。在這種特定條件下,如果沒有起源更早的醫療活動,是絕對無法保證民族的生存和繁衍的。苗族很多為人熟知的治療方法和用藥經驗都來源於這種生存鬥爭。比如苗醫著名的糖藥針灸療法,是壹種獨特的外治法,在黔西南、黔西北大部分地區廣泛流傳,貴州關嶺鎮、紫雲等地的苗醫幾乎在全國各地都使用過這種方法。

糖藥針灸療法可以追溯到古代弩上使用的弩藥。從弩藥的成分來看,主要是古代苗族人將“見血封喉”的劇毒藥汁塗在弩箭的尖端,用來獵殺虎豹等兇猛動物。《蠻夷傳》載,蠻夷(主要指瑤渺人)“自護山害者,雖有社田,收糧粟甚少,但以藥箭射之,盡取鳥獸,即遷徙他處。善是藥箭,勝者哭出,信若不死,藥必解。"

苗族至今仍有狩獵習慣。古代苗族使用弓弩藥是肯定的,但其他民族也有弓弩藥,苗族人可以將其應用於疾病的治療,可謂是壹種創造。在苗族人應用弩藥的漫長過程中,配方師有意減去劇毒成分,加入蜂蜜等成分降低藥物的毒性,用蘸有藥汁的特制排針或三棱針刺向患處。操作簡單,治療迅速,副作用小。糖藥針是苗醫特有的外治法,是從遠古時期苗族的狩獵活動中發明的弩藥,是苗族醫藥起源於古代生活和生產實踐的有力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