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林,又名袁世凱墓、袁龔琳,始建於1916年6月,竣工於1918年6月,占地9萬多平方米。是清末民初中國著名軍政人物、民國首任大總統袁世凱及其夫人余的壹座中西合璧的大型陵墓。
袁林位於河南安陽市北關區勝利路環水北岸太平莊,南依環水,北依漢陵,東臨禦道,西臨景光。
陵墓根據明清墓葬格局,采用中西合璧的工藝,以中國古典傳統造型為主體,采用西方建築風格,古今並存,風格各異。它是中國陵墓建築的開拓性範例,在中國陵墓建築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目前的建築格局基本保存完好。
袁林於2006年6月5438+0982、165438+10月21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3月5日5438+03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月2015被安陽市旅遊局公布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
袁林由民國政府於1916至1918修建,占地近139畝(約92713平方米),耗資約72萬元。
建築群規模略小,模仿明清陵墓,而袁墓則是模仿格蘭特河畔墓的造型而成,這是壹種獨特的歐式風格,內有水泥,外有石墻。照壁、牌坊、碑亭、東西配殿、敬仁堂、墓臺等建築以神道為中軸線分布,布局嚴謹,錯落有致,既繼承了中國傳統建築法規,又吸收了西方建築風格,形成了風格各異的陵園建築特色。袁林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河南省僅存的為數不多的官式建築之壹。
袁林以神道為中軸線,從北到南綿延兩公裏。巨大的照壁位於袁林的最南端,照壁內部裝飾有磚雕圖案,精美、莊重、典雅,是中國現存照壁中最大、最精美的壹座。
繞過照壁,沿著神道向北,穿過粗糙的石橋和柏青石橋,袁林的另壹座大型建築牌坊映入眼簾。與傳統的木石結構不同,袁林的牌樓是用鋼筋石灰建造的,這在中國陵墓建築史上極為罕見。當時,為了修建這座陵墓,北洋政府特意從日本進口了大量水泥。如今,這座六柱五層的高聳牌坊矗立在神道的中央。在它的每壹根柱子的頂端,都有壹只張著大嘴,仰頭望著天空的野獸,為建築增添了幾分神秘、威嚴和力量。
牌坊兩側,大理石柱子和石像遙遙相對。瞭望塔是元陵墓的象征,高10英尺,矗立在基座上。柱子有六面,布滿了裝飾圖案。以上圖案稱為“章”,因為有十二種* * *,所以稱為“十二章”。十二章圖案是中國傳統的帝王圖案。它以烏龜為中心,周圍有太陽、月亮、星星和龍等不同的圖案。經過石匠的雕刻,* * *形成了壹個罕見的浮雕傑作。
神道兩側的文武翁仲最能體現袁林時代的特點。他們真人大小,微胖,完全是袁世凱執政時期的裝束。文官頭上平冠,身著大禮服祭天,雙手合十站立,神態恭敬;武官身著北洋軍裝,腰間系著壹條腰帶,手持——,威風凜凜,* * *鎮守袁林。這篇文章是壹篇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武俠,既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審美觀念,又充分體現了袁世凱時期的禮儀風格。
紀念碑亭是袁林最重要的建築之壹。它有三個房間寬,亭子裏躺著壹個巨大的石雕,叫_ _。傳說龍生了九個兒子,各有各的利益。其中壹個喜歡負重,所以人們安排它去扛碑。在這塊5.5米高的墓碑上,雕刻了幾條龍,翺翔在雲端,顯示了墓主人不同尋常的身份。墓碑正面鐫刻著“大總統袁公石凱之墓”九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是袁世凱的好友徐世昌題寫的。
轉過亭子,我來到大廳的前面。庭院是袁林舉行祭祀活動的最重要的地方。大殿大門是壹座單檐小山頂的建築,鋪著綠琉璃瓦,寬三間。大廳門口的每塊門板上都有七排橫七排豎的銅門釘。它不僅起到了裝飾門面的作用,還體現了壹種嚴格的等級,表明它的主人是壹人以下、萬人之上的權貴,雖然在紫禁城裏比皇帝低壹級。
過了大門,他進了院子。四合院是壹組四合院式的建築,由敬仁堂和東、西附廳組成。景仁堂在中間,是袁世凱被祭祀的地方。有壹個祭壇,壹個棺材和袁世凱生前的劍帶。東西附廳作為其他高級官員的休息場所,陳設相對簡單。在院內神道中心,原本陳列著壹座風磨青銅鼎爐,可惜解放前丟失,只留下壹座漢白玉底座。
穿過庭院,就是袁世凱的墓。來到這裏,我的眼界豁然開朗。和之前的場景很不壹樣,很有歐陸風情。羅馬風格的柱子,泥鐵打造的鐵門,青石打造的墓室,與前方的建築形成鮮明對比。墓前的鐵門呈“山”字形,由泥鐵制成,嵌在西柱廊的白色石柱之間。鐵門頂端有壹個八角形的徽章,徽章的中心依然是十二章,反復強調墓主的獨特身份。墓室呈圓形,升高三級臺階,周圍有十二只石獅,顯示出雄偉之勢。
那麽,袁世凱的墓是怎麽修建的呢?據記載,它是從地面開始的,就像我們平時蓋房子壹樣,先打地基,再建墓。墓室分為左右兩部分。左墓用於安葬袁世凱,右墓留給其原配夫人余。出於保護的目的,在磚墓外面加了壹層壹米多厚的鋼筋混凝土作為外框,所以非常堅固。據說當年整個墓區都是陳寨圍起來的,村外的水渠裏灌滿了水,圍著四周;村裏的松、柏、梅、槐樹遮天蔽日,平坦開闊的地帶,真是福地。
毛澤東參觀了袁林。在那次有趣的訪問後,他指示要保護袁林,作為教育後代的反面教材。轉眼間,中國煥然壹新,昔日的荒地上建起了人民博物館,成為知識的殿堂。在裝修好的房子裏,陳列著殷商時期的文明,展示著清末民初的風風雨雨,記錄著今天的風風雨雨。來自-,的各位朋友,來這裏聆聽民族死去的歷史,體會苦澀的屈辱,回憶輝煌的榮耀。回顧過去,展望明天,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細細回味,興奮之余,還能享受到安靜舒適、優雅的快樂。前總統墓地袁林也煥發出新的光彩,反映了中華兒女的勤勞、善良和自強不息。
建築特色
根據明清陵墓的格局,袁林采用了中西合璧、以中國古典傳統形制為體、以西方建築風格為用、古今並存、風格各異的建造方法。穿過中國傳統的牌坊大門後,便是綠樹成蔭的聖道。陸深路兩旁是對立的華表、馬史、石虎、石獅、石雕將軍、石雕文官等。這當然是按照“皇帝”的規格為袁世凱的陵墓做儀仗工作。讓人覺得特別的是,無論馬史、石虎、石獅還是文官武將,都是短腿。它的亭子是傳統的。亭子裏袁世凱的墓碑也是由壹個巨大的_ _像封建社會的皇帝、將軍擡著。
過了亭子,就是大門了。正面有正殿,兩側有陪殿,均為清代建築。再往前,就是墓基了。臺基有三個大門,中間的鐵門完全是西式的,看起來很像民國初年的“大都督府”。但鐵門上掛著的墓徽,雕刻著黑龍、老虎等。鐵門內的三層樓臺臺墓,就是袁世凱下葬的地方。它是圓形的,全部用鋼筋混凝土澆鑄而成,周圍雕刻的石獅也模仿了西式的“寫實”,而不是中國傳統的“寫意”。袁世凱這座奇特的陵墓反映了他在歷史舞臺上不斷變化的地位。
2013年5月,國務院(國發[2013]13號)公布袁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袁世凱(1859年9月16-1916年6月),又名韋庭,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他曾是北洋軍閥的首領,在辛亥革命中成為中華民國第壹任總統。在位期間,他積極發展工業,統壹貨幣體系,建立現代司法和教育體系。但後來在楊度等立憲派的鼓動下,皇帝復辟被推翻。1859年9月16日,袁世凱出生於袁宅——袁世凱,河南省項城市王明口鎮。詳細信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