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為什麽孩子去心理咨詢後病情反而加重了?

為什麽孩子去心理咨詢後病情反而加重了?

為什麽孩子去心理咨詢後病情反而加重了?

妳想知道多談心理咨詢是好的,但是為什麽我的孩子去了心理咨詢後反而變壞了?以下是我推薦給大家的。為什麽孩子去心理咨詢後病情反而加重了?

特殊癥狀與輔導員的成熟

每個病例都不壹樣,有些癥狀有其不可控的發展。如重度抑郁癥、強迫癥或突發精神疾病。

抑郁癥的治療是壹個復雜的過程,風險高,變化快。尤其是抑郁癥的治療看到了轉機,大家都松了口氣,覺得終於看到了希望。這時,案主突然自殺了。可能會有新的壓力和打擊。另壹個原因是,以前人們沒有自殺是因為他們在深度抑郁時沒有力量采取任何行動。死亡需要勇氣和力量。當抑郁癥治療有所改善時,他們有力量,但他們可以采取行動。

突發的心理疾病也是心理咨詢師無法控制的。可能患者在咨詢的時候並沒有出現精神病,但是很快就爆發了。

當然,如果是經驗豐富的成熟咨詢師,這些情況可以相對更好的預防,但沒有100%的保證。

我曾經參加過壹個知名危機幹預專家的課程,聽他講過壹個自殺案例。老師的專業水平相當高,經驗非常豐富。但是他處理的壹個案例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根據評估,在安全範圍內。情急之下,春節假期,案主自殺。老師講這個案例是想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都沒有100%,盡力了就要學會放下。

總之,試著找壹個有經驗的咨詢師是沒有錯的。

心理咨詢不是壹攬子的。

心理咨詢不是壹次包下來的,不然第壹次就往好的方向走,絕對不會有問題。

這聽起來有點令人沮喪,那麽我還應該做些什麽心理咨詢呢?

首先,在妳咨詢的過程中,妳不可能馬上掌握新的有效的方法,妳的舊模式也沒有被去除。即使遇到同樣的問題,也不能馬上掌握和運用好。

就像我每次講溝通技巧的時候,現場的壹些家長總會想,哇,這個真的很簡單很好用啊!然後馬上回去試試,效果不好就說技術不好。然而我不知道,老師是引子,功夫是個人原因。另外,剛學會壹項技能,怎麽就用好了呢?學騎車要花幾個小時或者幾天練習N次,摔跤很多次!如果溝通技巧這麽容易掌握,生活中還有那麽多有趣的事情!

即使是簡單的溝通技巧,也需要完全掌握方法。但有的家長發現了就認為掌握了金句,有的認為不重要,這和個人情緒、習慣有關。用起來很粗糙,自然沒必要。

換句話說,妳真的覺得它不夠重要,不夠重視,當然效果也不好。

其次,妳面對的生活是動態的,會出現新的問題,有些問題有疊加效應,咨詢中的效果不足以應對復雜的情況。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孩子的發展本來就是壹個劇烈的變化,情緒起伏不定。如果家長的焦慮和期望太高,就不能給孩子壹個時間和需求?立即生效?這是非常不現實的。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咨詢還有壹個特殊性,因為青春期本身的不穩定性,決定了即使孩子幾次咨詢好了,也有可能突然停下來,不咨詢了,又陷入困境。這種情況不完全和咨詢師的工作能力有關,而是和青春期孩子的特殊性有關,考驗家長的耐心。當然,有經驗的咨詢師會提前做好預防措施,提醒家長如何應對這樣的情況。

這種情況在其他咨詢項目中也是壹樣的。

生活瞬息萬變,我們每天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如果還是有特別的問題,保持相對穩定的情緒水平就不容易了。另外,心理咨詢本身就是壹個過程,通過反復的咨詢和滋養,會明顯呈現出來。

用最簡單的道理解釋,妳的問題從來不是壹朝壹夕形成的。妳的舊模式建立了幾十年,卻指望壹次或幾次心理咨詢就能解決和改變?不切實際的期望必然會失望。

當然,也不是指沒完沒了地咨詢。當妳覺得咨詢師不適合妳,或者堅持幾次後覺得效果不理想時,建議和咨詢師坦誠溝通,然後做出調整或者換其他咨詢師。

與顧問的匹配度

妳遇到的咨詢師和妳的問題不匹配,可能不擅長妳想咨詢的問題的方向。

如果是這樣的話,建議妳換壹個咨詢師,在咨詢之前多了解壹下,和咨詢師進行壹個簡短的交流,真誠真實的反映妳的問題,這樣有助於妳更好的找到匹配的咨詢師。

壹般來說,通過閱讀咨詢師的文章,朋友介紹,通過講座了解咨詢師,可以更高效的幫妳找到合適的咨詢師。

文章是內部呈現,觀點、態度、性格都能理解,輔導員通過文字更容易了解壹點問題的特點和理解;

朋友的介紹壹般比較靠譜,去心理咨詢是私事(大多數人沒有勇氣說自己看過心理醫生),願意推薦給妳足夠的理解和信任,至少不會騙妳。但是我建議妳還是需要了解壹下這個咨詢師是否適合妳,咨詢之前可以了解清楚。

講課也是壹個方面。首先,妳通過課程內容了解咨詢師的理念,感受咨詢師的風格。相對於壹般的咨詢,妳總是在咨詢當天見到咨詢者,這是壹種提前的了解。

當然,有些知名講師不壹定適合妳,有些講師只講理論不做臨床,肯定不適合;另壹種講師是什麽?復讀機?TA說的都是背下來的,或者經常說的,理解透徹了,但是到了真正理解或者咨詢解決問題的時候就不壹定有效了。

現場提問時可以通過講師的回應進壹步判斷。有些講師不給提問留時間,可能是因為沒有準備相關知識,這也說明講師的知識儲備和經驗有限。有的只講理論,夠高,但是很膚淺,沒有實際案例經驗。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直覺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