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英語:南京漢語拼音:Ná njī ng Shì)。簡稱寧。古英語翻譯南京。
經度和緯度
南京位於長江下遊的寧鎮丘陵地帶。位於北緯31 14”~ 32 37”,東經118 22”~ 19 14”。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省
江蘇省
管轄的地區
13.南京* * *轄11區2縣。
街道
全市有74個街道辦事處。
村鎮
51個鎮,857個社區居委會,832個村委會。
建立
越城:公元前472年
金陵驛:公元前333年
建業:AD 211。
江寧府:公元937年。
健康房屋:公元1127
南京(應天府):AD 1368。
南京房子:AD 1912。
南京特別市:AD 1927。
南京:公元1930。
南京(直轄市):1949 5月10。
南京(江蘇省直轄市):公元1953 65438+十月。
南京(副省級城市):公元1995
***
壹座有山有水有森林的城市:南京南京位於玄武區。市委書記朱,市長姜宏坤。
區域
全市面積6,598ko,其中市區面積4,844ko,建成區面積513ko。
人類人口
全市戶籍人口617.2萬人,常住人口7413萬人,城鎮戶籍人口534.4萬人。環線以內的江南八區戶籍人口260萬(居住在由江南環線圍成的250平方公裏的下關、鼓樓、建鄴、白下、秦淮、玄武、棲霞、雨花臺八區,占南京市戶籍人口總數的40%以上)。
民族
南京* * *有51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8.56%。少數民族以白下區芝麻營和朝天宮的* *人數最多。
宗教
全市有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 * *五大宗教,信教群眾近30萬人,宗教教職人員300余人,經* * * *批準的宗教活動場所289處。
方言
南京官話、江淮官話(洪超片)、吳語(宣州片)
時間
北京時間(中國標準時間)(UTC+8)
郵遞區號
210000-211800
電話地區號
025(+86)
牌照
阿蘇
國內生產總值
2007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3275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4852元。
市花
梅花樹
雪松
市徽
避邪/驅邪
另壹個名字
鄴城嶽城石鎮秣陵金陵建業揚州建業建康秦淮嵊州江州上元白下慶忌應天江寧天京龍蟠虎樓六朝十朝古都鐘山於風皇城
南京概況
南京是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城市,長三角副中心城市。古稱金陵,簡稱寧。位於長江中下遊平原東部的蘇皖兩省交界處,江蘇省西南部。它位於上海以東300多公裏。東鄰江蘇省鎮江、句容市,西接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南譙區、全椒縣)、巢湖市(和縣)、馬鞍山市(金家莊區、花山區、雨山區、當塗縣),南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郎溪縣),北接江蘇省溧陽市、安徽省儀征市。橫跨長江兩岸,南北最大縱向距離140公裏,東西80公裏,總面積6598平方公裏。南京市東與江蘇省儀征市、鎮江市、句容市市接壤,西與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南譙區、全椒縣接壤,北與安徽省馬鞍山市巢湖市縣、金家莊區、花山區、雨山區、當塗縣接壤。市區面積4844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513平方公裏。
南京是中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 & gt
問題2:南京叫什麽名字?江蘇省會南京靠近中山和長江。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在此建城以來,這裏壹直是兵家必爭之地。是中國七大古都之壹,歷史文化名城之壹。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已有2400年歷史。
正因為如此,南京曾有金陵、建業、建康、涪陵、白下、嵊州、江寧、慶忌、應天、天京等多個名稱,金陵、建康至今仍被用作南京的別稱。南京這個名字產生於明朝初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正式下詔,確定應天府為南京,大良(開封)為北京,實行南北北京制。從那以後,南京這個名字壹直沿用了很久。
問題三:南京叫什麽?別稱:鄴城、越城、石城、秣陵、金陵、建業、揚州、建業、建康、秦淮、嵊州、江州、上元、白下、慶忌、應天、江寧、天京、龍虎、六朝古都、互市、博愛之城、教化之城。
問題4:南京也被稱為萬物鴨都。
到了南京不帶鴨,大家都知道最有名的工具有兩個:壹個是皇帝,壹個是鴨菜。之所以叫帝都,是因為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壹,鐘山有龍盤,石祥有虎。前後450年間,迎來了40多位田字戰爭的總統,所謂江南美人日,金陵皇州;之所以叫鴨菜,是因為南京的鴨菜歷史悠久,風味壹致,眾所周知。
問題5:南京叫什麽名字?南京簡稱寧,也叫石頭城。
南京的名稱始於明朝初年,之前有金陵、秣陵、建業、建業、建康、白下、嵊州、江寧、慶忌、應天。明朝成祖皇帝北遷時,應天府改名為南靖。太平天國稱之為天京,清朝稱之為江寧,丹海革命後改稱南京。
問題6:南京的別稱都是什麽?南京,歷史上曾是十朝之都,素有“十朝之城”之稱。
南京歷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玄武湖畔就出現了原始村落。這個村莊是著名城市南京的雛形。春秋時期,公元前495年,吳王夫差在現朝天宮後山建立冶鐵作坊鑄造兵器,命名為鄴城,最早出現在南京。公元前306年,楚國滅亡,楚懷王在梁青建立了金陵城,南京古稱金陵。
秦始皇統壹中國後(公元前221年),金陵改為秣陵郡,秣陵成為南京的另壹個別稱,漢代也沿用。東漢末年(公元212年),孫權在此建都,名建業。到了三國,公元229年吳棟從武昌遷都,這是南京第壹次成為首都。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吳吳改名秣陵,第三年改名江寧縣,為南京之始,又稱江寧。西晉建興元年(公元313年),因為禹皇帝的名字是司馬曄,為了避諱,建業壹壹改為建康。所以建康是南京的另壹個別稱。
隋煬帝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滅陳,建康城夷為平地。此外,石頭城還建了壹座新城,名為江州城,以蔣山(紫金山)命名。唐武德三年(公元621),江寧改歸化,公元626年改金陵,公元627年金陵名白下,所以白下是南京的別稱。至五代,楊武時期,設金陵府;937年,南唐皇帝李氏在此建都,改稱江寧府。
明朝朱元璋於公元1356年攻陷慶忌路,改稱應天府。1368年在此稱帝,將應天府逐壹改為南京。此後,壹名南京官員被記錄在案。明朝永樂19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順天府,南京仍為故地。清朝又叫江寧府,但習慣上還是叫南京。
公元1853年,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國首都南京改名天京;辛亥革命第二年(公元1912年),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南京成為首都。
問題7:南京什麽都叫。南京被稱為“博愛之都”。中山陵有個“博愛廣場”,博愛二字是孫中山寫的。
南京是東晉、南宋、齊、梁、的都城,歷史上被稱為“六朝古都”。南唐、明朝、太平天國、民國也曾在此建都,故有“十朝之城”的美譽。
問題8:南京以前叫什麽?據史料記載,南京歷史上用過62個名字。在世界歷史上
很少見。主要有:金陵(南唐)秣陵(秦漢)石鎮建業(葉)建康(南宋)江州(隋朝)白下上元(唐代)江寧路應天天京(太平天國)等等。南京因明初朱迪將應天府改為南京而得名。
“南京”這個名字始於明朝。歷史上稱鄴城、越城、金陵、秣陵、石城、建業、建康、白下、上元、嵊州、江寧、慶忌、應天、天京等這座城市雖然幾經易名,但它仍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雄偉的姿態和美麗的風景而聞名於世,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占有壹席之地。
問題9:南京叫什麽名字?南京,被稱為石頭城,是由嶽醫生建造的。
問題10:南京叫什麽城市?解釋壹下。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後,企圖進壹步吞並楚國。他看中了現在位於南京中華門的長幹裏,召集謀士範蠡監造,取名“越城”,又稱“範蠡”城。當時的“嶽城”很小,只有1km,繞城80步,面積只有6萬平方米,稱為“嶽臺”。公元前333年,楚威王被滅,在南京的梁青山(又稱石頭山)建城,稱為“金陵城”,這也是南京的由來,又稱“金陵”、“石頭城”。公元前211年,孫權在金陵城舊址建“石城”,是今天南京的重要歷史遺跡。這在當時是壹個軍事要塞。那裏被山川包圍,地形十分險要。
石頭城
在南京清涼山腳下,從虎踞龍蟠裏的石門到草門,可以看到蜿蜒的城墻和高聳的石崖。這是建在山上的石頭城。同治的《上江縣誌》。《山考》載:自江北以來,山中無石,故山中有石,故名。《建康誌》也說:“山上有城,又名石城山。”這裏說的“城”,也就是石頭城保留地。
石頭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據史書記載,周憲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國(郢都,今湖北江陵)滅越國(吳都,今蘇州),楚威王設金陵城,在梁青山上建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國滅亡,秦朝改金陵為秣陵郡。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前夕到,與孫權商議破曹之計。相傳諸葛亮途經秣陵縣時騎馬到石頭山觀察山川情況。他看到以鐘山為首的群山像黑龍壹樣蜿蜒在東南,而以石山為終點的西山像老虎壹樣屹立在大江兩岸,於是稱贊“鐘山長而平,石在虎側,真是皇帝的居所”,向孫權建議遷都秣陵。孫權赤壁之戰後,遷至秣陵(今南京),改稱秣陵建業。第二年,壹個著名的石頭城建立在梁青山的原始地基上。當時,長江從梁青流出,所以石頭鎮的軍事地位非常突出,孫吳壹直把它作為最重要的海軍基地。在隨後的數百年間,這裏成為了戰爭防禦的軍事中心。在內戰中,勝敗往往是由奪取石頭城決定的。
石頭鎮以山西西坡清涼的天然懸崖為依托,四面環山,周長“七裏百步”,相當於現在的六裏左右。大江北緣,南至秦淮河入海口,南開二門,東壹門。南門之西為西門,城內依山傍水,中間隔著淮河。現在危險很大。城內有石倉、石倉存放軍用糧食和武器。城墻高處建有警報烽火臺,可以隨時發出信號預測敵人入侵。到了南朝,石頭城作為保衛首都的軍事要塞的地位依然沒有改變。
古代長江繞涼山麓東流,巨浪不時拍打著山壁,將山崖沖刷成絕壁。唐朝以後,河水日益西移。自唐朝武德八年(625年)起,石頭城開始廢棄。所以中唐詩人劉禹錫寫了壹首詩《石頭城》:“故國四面環山,潮打空城,寂寥。淮水東邊,是月,夜深了。”詩人筆下的石頭城,已經是壹座荒蕪寂寞的空城。五代(924)。第壹座寺廟興教寺建在石頭鎮,後來成為寺廟和書院集中的景區。時至今日,它仍以“石城四面虎”的雄姿聞名中外。
如今,我們漫步在石城之下,不僅能清晰地看到赭石卵石墻的地基,還能看到歷代加在石墻上的城磚。
據地質研究,這裏的巖層是距今約6543.8+0億年至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浦口組地層。
在清涼門和草場門之間的城墻下,有壹面突出的橢圓形石墻,長約6米,寬約3米,因為長年的風化和沙礫。
石頭剝落,坑坑窪窪,斑點累累,中間夾雜著紫色和黑色的巖石,怪石、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從遠處隱約可見,像壹張猙獰的臉,被稱為“鬼臉城”南京有很多關於鬼臉城的傳說。據傳說,這塊石頭原來像刀子壹樣光滑。現在鬼臉城的西邊有壹個清澈的池塘,從水面的壹側可以看到鬼臉城的倒影。老南京人通常稱之為...> &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