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顯而易見。首先,它打破了語文課堂單詞的時空限制。我們的語文教學受文字的制約,學生學習課文獲得的感性認識都是通過自己對生活的感受。但是對於壹些離他們比較遠的課文,比如戰爭題材的文章,文字很難讓學生體會到戰爭的殘酷和血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教學信息通過圖形、圖像、動畫、視頻、聲音等方式展示出來,將大量大容量的抽象知識具體化、可視化,強化視覺效果,使學生獲得大量感性知識,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
其次,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傳統語文教學模式被打破。教師從傳統教學中的中心地位和知識權威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啟蒙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從原來的知識容器轉變為學習的主體和知識的建設者,更好地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現在學生的知識信息量已經大大豐富,獲取知識的途徑也日益增多,這給了學生擺脫以往應試教育的機會,而教育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網絡平臺,使得老師的講解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壹途徑。學生的語文學習方式也從被動接受、模仿復制、封閉閱讀轉變為主動參與、合作交流、探索發現。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充分體現了新時期素質教育的理念。
然而,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任何技術都有它的缺點。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和實施,許多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
第壹,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效果很短。制作壹個課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用在課堂上的時間很短。制作壹個課件頁面往往需要半個小時,上課可能五分鐘就結束了。這讓大部分老師很擔心,他們想給學生展示更多感性直觀的知識,卻受限於時間和精力;
二是造成課堂缺乏中國味。老師經常開玩笑。在多媒體教學課堂上,老師很忙,學生喜歡看,忘記了他們所學的東西。雖然玩笑歸玩笑,但教育信息技術的弊端更值得我們關註。如果壹節課多使用多媒體,可能會有壹個用太多現成的視覺材料代替學生視覺經驗文本的過程,忽視了對學生語文思維的訓練,造成學生對學習內容印象差、理解差、記憶差,沖擊語文教學的主體。舉個最明顯的例子,多媒體課堂上最方便的就是板書。老師也喜歡給學生看壹張張排列好的圖片,但就是這種方便的板書,往往讓學生壹勞永逸。學生的註意力都集中在如何精彩地切換畫面上,不關心課堂上背了什麽。語文是聽、說、讀、寫多方面的練習,而不是單方面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課堂閱讀和寫作是鞏固語文知識的重要途徑。第三,情感功能降低。學生學習知識不僅是對課文知識的理解,更是情感的交流。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壹,肩負著育人和使人快樂的功能。語文豐富的人文精神更多地蘊含在其文本信息中,這就要求教師通過閱讀文本信息來引導學生受到感染,獲得感受。但傳統教學中人機對話交流會弱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不利於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機器再先進,也代替不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情感無法用語言表達,這就決定了信息技術的局限性。
既然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語文教學是否應該放棄現代教育技術?如何看待現代教育技術對語文教學的負面影響?壹味的拒絕不是正確的態度,負面的抱怨也無濟於事。我們要正視現代教學技術的利弊,采取正確的態度和策略,不要懼怕這種現代技術,先用起來,並在實踐中不斷強化和優化,使之成為豐富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這樣,現代教學技術的優點可以為我們所用,壹些缺點也可以得到解決。面對制作課件耗時多、見效短的問題,我們可以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對網絡中已有的優質課件進行必要的修改供我們使用,從而降低課件制作的“成本”。另外,要充分認識到課件是為教學服務的,它只是整個教學鏈條中的壹個環節。用的時候會幫助學生學習思考,用的時候會用,用不了的時候也會用。絕不能整堂課充當幻燈機,造成“機器教學”的現象,失去語文教學應有的品格。面對情感功能衰退的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加強師生互動,無論是語言上的還是情感上的,只要能讓師生間的語文思維生成。盡量避免人機交流的環節,增加學生課堂口頭回答,要求學生做筆記,維護語文課的語文。
總之,教育的現代化需要現代理念和技術的支持。將現代教育技術引入語文教學是大勢所趨,它可以打破傳統封閉的語文教學模式,壹掃枯燥單調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全方位獲取知識,受到影響和理解,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極大地豐富了教材,改變了師生傳統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促進了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觀念,激發了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有利於關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但是,語文教學絕不能迷失自我,本末倒置,被動地成為網絡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的俘虜。讓我們把現代教育技術作為豐富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尋求人文與科學的完美結合,實現語文教學的穩步前進。
非原創,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