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青年教師工作計劃1壹、指導思想
高質量的教育是以高素質的教師為基礎的,而創建素質教育示範校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青年教師是學校的希望和未來。因此,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使青年教師成為學校發展的主力軍,有助於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
二,青年教師現狀分析
我校現有青年教師17人(1980年或1980年以後出生)(、梁婷、劉爽、榮婷、顧超、李玉娟、宋、、施誌鵬、毛、、高玉京、郭哲、郝清靜、王秀燕、譚祥奎、陳旺、滕燕燕)。總的來說,有利也有弊:
優點:教師知識水平較高,觀念較新,固定思維少,接受新事物能力強,積極性高,精力充沛,有上進心,創新意識強。
缺點:因為剛參加工作,缺乏教育方面的實踐訓練,經驗不足,業務不成熟,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三、培養目標:
(壹)總體目標:
1.培養壹支勇敢、敬業、奉獻、創新,具有團隊精神,爭創壹流業績,促進青年教師隊伍整體優化的青年教師隊伍。
2.創造條件,幫助青年教師盡快成長。通過培訓和鍛煉,青年教師可以脫穎而出,成為學校的教育教學骨幹。
(2)長期目標
1,思想品質積極高尚
2.廣泛而紮實的專業知識
3.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
(3)具體目標:
1,良好的職業道德:
熱愛本職工作,有強烈的責任感和進取精神,樹立勤奮、努力、奮鬥的精神。
2.較強的理解和駕馭教材的能力;
能夠全面深入地學習教材和課程標準,掌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了解教材內容的脈絡,做到融會貫通;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生活巧妙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要善於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重點,做到講課時突出重點、選準方法、突破難點。
3.教學能力強。
以學生為本,尊重和表揚學生,能以有趣的語言吸引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感染學生,以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強,教育機智多謀。
4.教學能力強
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和優化課堂教學方法,探索適合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模式。能夠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靈活運用設疑的方法,激發學習興趣,激發好奇心。
5、強勢。基本教學技能
普通話準確,富有表現力,富有激情;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強;練得好,板書工整,規範,重點突出。
6.較強的班級管理能力
四、培育措施
1.加強組織管理,成立培訓領導小組:毛武邦、修雲祥、王翠花、王鳳英、謝尊民。
2.註重青年教師的目標引導。每個青年教師都應該制定自己的發展規劃,這樣才能有攀登的目標和發展的行動。
3.重視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積極引導他們熱愛教育,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利用各種形式組織他們學習有關文件,提高認識,用先進教師的事跡教育和激勵他們,使他們真正具有奉獻精神。
4、組織壹系列專項培訓,使他們掌握教育教學的常規,了解教育教學的規律。每兩周至少學習壹篇關於教育教學的文章,看壹堂優質課的視頻,分別寫出最深的感受。
5.每位青年教師每學期都要圍繞主題上壹節研究課,積極開展討論活動,通過講座、聽課、評課等活動全方位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
6.註重教學反思,要求青年教師定期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每周選擇壹節成功的課或不足的課寫壹篇反思隨筆。每學期至少撰寫壹篇高質量的教學論文或教學案例。
7.抓教學基本功競賽,組織演講、粉筆書寫、制作課件、板書,以賽促練,掀起青年教師苦練基本功的熱潮。
8、繼續實施“師徒”活動,通過自己對師傅的認可,確定自己的提高目標,通過老師的針對性教學,讓青年教師在老師的指導下,以身作則,健康成長。為人師表的教師要做好“傳、幫、帶”,督促青年教師盡快入門、成熟。
9.加強考核。每年對青年教師的思想狀況和教育業務能力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職稱評定和晉升掛鉤。
動詞 (verb的縮寫)具體安排:
1,組織投放,提出需求。
2.培訓1:學習二期課改的理念和青年教師成長的秘訣。
3.培訓二:主題:有效組織教學,提高課堂教學。
4、青年教師制定XXX、9-XXX、7個人發展計劃。
5.青年教師指導:青年教師認可自己的師傅,確定自己的成長需求。
6.培訓三:主題:如何掌控課堂,提高對突發事件的調控能力,組織觀看優質課堂視頻,結合視頻進行討論。
7.壹些年輕教師參加研究班。
8.壹些年輕教師參加研究班。
9.粉筆字比賽
10,青年教師座談會
小學青年教師工作計劃2。指導思想
青年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力軍,是學校的希望。為進壹步加強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使他們迅速成長,根據學校教師培訓的要求,以“讓教師與學校共同發展,讓師生共同成長”為培訓目標,遵循骨幹教師成長規律,采取全方位、多渠道的培訓措施,建設壹支具有現代教師素質和創新精神的新型骨幹教師隊伍。使他們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領導者,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的整體發展,為學校教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培訓任務和目標
1、市級及以上骨幹教師的培養目標是:使培養對象在教育理念、思想政治、職業道德、專業知識、教育教學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等方面具有較高的素質、較高的水平和較高的知名度。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科研特長,能在我校乃至全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逐步使教師從“教師”向“教育者”過渡。
2.校級骨幹教師的培養目標是使其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合理的知識結構、壹定的教育教學科研能力,為更高層次的骨幹教師起到引導和選拔後備人選的帶頭作用。
3.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新畢業的教師可以順利通過“123”考核項目;壹批人可以獲得“教學新秀”、“教學能手”、“市優秀班主任”、“樺甸市先進德育工作者”、“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第三,具體的培訓措施
(壹)加強青年教師教育教學理論研究
在研究型學校中,必須充分發揮全體教師的智慧,確立“以因地制宜為主要任務”的原則,促進工作重心的轉變,努力培養和造就壹支高素質的、懂得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型教師隊伍。
1,通過教研組有計劃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資料,並做筆記。
2.每學期聘請專家進行教育教學專題講座,努力提高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青年教師要做好記錄,寫下自己的經歷。
3、每學期在教研組開展教育教學沙龍,做好記錄,寫出好的經驗,以便互相交流,互相促進,* * *同進步。
4.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開闊視野,取長補短,增長見識。
5、組織青年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包括入職培訓、教研培訓、新課改培訓、班主任培訓等。
(二)加強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1,組織青年教師參加場級、片級以上各類評課比賽,如“兩優”、“四優”評課,語文、數學老師會教;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等。
2、組織青年教師參加市級及以上課改觀摩課,如昆山市優秀示範課等。
3.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個青年教師每學期都有壹堂好的教改實驗班,在組內評課,主評人。
4.新畢業教師要有講座、教研課和精品課,組織教師評課。
5.為了培養年輕的語文教師,本學期我們將繼續與第三中心小學聯合舉辦“青苗計劃”,聘請教研室顧誌敏老師作為特邀專家,每月來校壹次,指導年輕的語文教師。
6.對於剛畢業的老師,在學校開展師徒活動,互相幫助。具體安排:張曉梅負責指導池宇燕的語文教學;吳負責指導的音樂技巧,尹立群負責指導的英語教學;許負責指導劉芳霞的數學教學。(具體要求見指導活動)
(三)加強青年教師的教研水平。
1,組織青年教師開展教育教研沙龍,邀請有經驗的教師進行講座,學習理論專著,討論並撰寫心得體會。
2、在教研組開展青年教師沙龍活動、青年教師理論學習活動,與老教師交流發表看法或意見。
3、每月寫壹篇教學反思,根據具體要求參加“123工程”項目,並在“新教育專題帖”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參與評論。
4.紮實做好課題的研究,每個青年教師承擔課題,學期初寫計劃,期末寫總結報告。
5、組織青年教師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教學案例,參與各級各類論文發表或發表。
鼓勵年輕教師參加專業培訓。
為了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水平,學校鼓勵青年教師參加成人高考,參加本科函授課程,甚至高學歷深造。
青年教師的培養是壹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是學校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堅持加強師德教育,更新教育觀念,以教育科研為動力,積極做好不同層次、多渠道的青年教師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