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婚前,20萬血汗錢被母親截留,留給弟弟。妳怎麽看待這種媽媽?

婚前,20萬血汗錢被母親截留,留給弟弟。妳怎麽看待這種媽媽?

01.

在我們的傳統價值觀中,“孝”是壹個很有分量的詞。從古至今,我們都以“諸德之孝為先”來強調孝的重要性,甚至留下了“君告臣死,臣不死是因為不忠;父親叫兒子去死,兒子不死就是不孝。

對於女性來說,在男尊女卑的長期觀念影響下,有“在家聽父,嫁夫從,夫死子從”的行為準則。

可以說,在過去,女人結婚之前,女人的壹切都得聽從父母,女人的壹切也都屬於父母。追求她自己的利益是不尊重和不孝的。

在我看來,“孝”的確是性格中很重要的壹點,哪怕壹個人在父母危難的時候,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取父母的幸福。

但是,壹旦“孝順”這種東西變成了道德綁架,變成了父母要求子女,為自己謀取利益的手段,變成了禁錮和阻礙子女追求自己幸福的枷鎖,那麽這種“孝順”就變味了。

但遺憾的是,這種“孝道”,那種用“孝道”禁錮孩子的父母,今天依然存在。

02.

小雪出生在農村,家境並不富裕。除了她的女孩,還有壹個比她小5歲的弟弟。

小雪從小就很懂事。她努力幫父母做家務,照顧弟弟,學習也很優秀。然而,即便如此,她初中畢業後也沒有去上學。用她父母的話來說,“女孩子遲早要結婚的,再多的錢投入也沒有意義。”

於是,初中畢業的小雪和身邊很多同齡的女孩壹樣,開始打工賺錢。

起初,小雪在離家不遠的壹家小飯館做服務員。雖然很努力,但開始賺錢的事實讓小雪無比興奮和開心。她在工作上也很努力。

就這樣,工作三個月後,小雪用攢下的錢給自己買了壹部手機,以此來獎勵自己這幾個月的辛苦。

但是她媽媽看到小雪的手機,就訓斥小雪,認為小雪亂花錢,不懂得節儉,不懂得回報家人。最後媽媽讓小雪把以後的收入交給媽媽保管,算是媽媽對小雪的幫助。

03.

對此,小雪並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妥。畢竟她沒賺多少錢就買手機真的不合適。她媽媽幫她挽回也是好的。

之後,小雪開始在每次支出後都按照媽媽的要求把錢全部給媽媽,等她想用的時候再找她要。

轉眼幾個月過去了,小雪不斷聽在外打工的朋友說在外打工收入很高,這讓小雪開始心動。於是和父母商量後,小雪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

在外打工真的比以前好嗎?沒有經歷過的人可能不理解。

雖然小雪靠著朋友介紹找到了壹份待遇不錯的工作,還能勉強吃飯,但每天忙碌的工作完全是吃飯、生活、工廠的重復。這種辛苦和壓抑讓人們偶爾擡頭看看天空,有壹種不真實的感覺。

但即便如此,小雪還是堅持了下來,因為她知道自己的努力都是為了以後更好的生活,這讓她很滿足。

04.

當然,每次領完工資,小雪也沒有亂花錢,更何況她工作忙,沒時間花錢。即使有機會,小雪也很少給自己買東西。即使在食堂做飯的時候,小雪也壹直想要最便宜的食物。

而小雪的收入,每個月都會在她準時離家的時候,轉到她媽媽專門辦理的銀行賬戶裏。

就這樣,小雪在外面打拼了幾年,換了幾次工作,收入也因為努力而不斷變好。

另壹方面,每個女人到了壹定年紀,怎麽能不渴望愛情呢?在後來的工作中,小雪還認識了她的男朋友陳驍。戀愛兩年後,他們著手談婚論嫁。

雙方父母對孩子選的人都很滿意,尤其是陳驍的父母看著小雪這個肯吃苦、肯努力、孝順懂事的女孩。

然而,談婚論嫁的事情並沒有想象中的順利,原因在於小雪父母索要的彩禮金額。小雪母親以撫養多年為由,希望陳驍除了買房首付外,再支付654.38+0.8萬元彩禮。

05.

陳驍的家庭並不富裕。幾年前,陳驍的哥哥在他妻子身上花了很多錢。現在很難拿出足夠的錢來支付彩禮。最終,雙方父母經過多次協商,將彩禮定為1.2萬。

而且準備結婚,小雪自然不想空手結婚,否則難免不講道理,而且這可能會影響她以後的婚姻。

於是,小雪想著把媽媽攢的錢拿出壹部分作為嫁妝,讓新組建的小家庭過得更好。

小雪向母親查詢後得知,母親銀行卡裏還有20萬元。雖然小雪覺得自己這些年辛辛苦苦攢下的錢遠不止這些,但她覺得媽媽參加家用也沒什麽。於是小雪提出拿出6.5438+萬作為嫁妝,剩下的留給父母。

然而,令小雪意外的是,她媽媽聽到這些後變得非常生氣,指責小雪要結婚了就把父母壹個人丟下,還說這些錢已經留著小雪弟弟結婚時買房子了。

即使小雪說只拿了5萬,她媽媽還是拒絕了,說小雪還沒結婚就胳膊肘往外拐,開始不孝。

06.

小雪最後空手嫁過去,婆家知道了也不好看。壹方面,小雪覺得自己在婆家擡不起頭。另壹方面,她自己的家庭也讓她很冷淡。

之後,小雪的父母還是經常找小雪要這要那,還經常讓小雪幫弟弟。小雪的心開始離父母越來越遠,小雪也開始拒絕不必要的東西。

這些表現讓家長很不開心。小雪的媽媽總會在親戚朋友面前說小雪不孝,甚至宣揚“養這個女兒沒用。嫁了人,就成了外人。”

以上是小雪的壹次經歷。不知道大家怎麽看待誰對誰錯。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曾經說過:“生活中最不幸的事實是,我們遇到的第壹個重大磨難大多來自家庭。”

我們可能普遍認為親情是世界上最深沈的情感,可以安慰所有人,但事實並沒有那麽完美。總有壹些家庭和父母,更多的是利用和索取親情,尤其是對女兒。

07.

其實親情不應該是這樣的。再好的親情,也需要有邊界感,不能成為過分要求的理由。這裏的界限感是指尊重每個人的平等,不以家庭為籌碼。

我認為,親屬關系中的“孝”是壹種美德,我們應該提倡孝順長輩。但如果把“孝順”當成責任和義務,當成壓榨孩子的工具,就會變成禁錮和傷害。

而如果把這種“孝順”加上重男輕女,那麽這個要求就更加殘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