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知乎上看到壹個有趣的問題:“和心理咨詢師談戀愛怎麽辦?”
接下來的評論說我對女咨詢師有好感,像回到了學生時代,暗戀女生。但他很無奈,不知道該不該表白。
其實來訪者“愛上”咨詢師是壹種正常的心理現象。因為心理咨詢師可以從情感上滿足來訪者的情感需求,不要求情感回報,這樣會讓來訪者有安全感和被保護感。
在心理學上,這是壹種共情現象。指來訪者將未解決的願望轉移給咨詢師的過程。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
?Shvets生產,Pexels
什麽是共情?心理咨詢的來訪者很容易把咨詢師當成壹個理想的朋友——壹個理解ta,不批評ta的朋友。久而久之,可能會對心理咨詢師產生“對愛情、性甚至婚姻的幻想”。
同時,兩個人之間是單向的關系,心理咨詢師總會把自己最好的壹面展現出來。
所以在某些情況下,共情可以成為心理咨詢中解決問題的契機。如果處理得當,移情會引導和發現來訪者內心想要解決的問題。
如果我們忽視這種感覺,我們實際上將錯過壹個機會,壹個通過協商解決重大問題的機會。
當然也有例外:來訪者想咨詢的問題和人際關系與情緒無關時,如恐高癥、失眠、厭食癥等。,“感同身受”其實幫不了多少。
面對這樣的情況,來訪者可以換壹個心理咨詢師,更好的達到治療的目的。
遊客應該怎麽做?來訪者可能發現這個問題,第壹個想法就是逃避,或者完全想停止這種輔導關系。但事實上,即使咨詢停止,情緒也不會馬上消散。
這個時候妳要做的就是和咨詢師分享妳的感受。心理咨詢師也會意識到“在妳的情感生活之下,有更深層的東西在起作用——需要進壹步探索的東西。”
因為心理咨詢師會被來訪者訓練成對他們有感情,所以不用擔心,他們可以給妳提供支持性的指導。
壹般來說,心理咨詢師會幫助妳了解這些欲望和感覺的來源。理解為什麽這些感覺如此強烈,以及它們與過去和現在的關系。
壹旦來訪者明白了產生這種感覺的原因,他們感受到的幻想或愛就會減少,他們就會理解並做出改變。
在這種情況下,和咨詢師制定壹個咨詢方案!以健康的方式做出改變。
遊客不應該做什麽?千萬不要感情用事!!!
千萬不要隱瞞!!!
無論是壹種沖動,壹種吸引,還是壹種情緒,這些都是咨詢師了解來訪者的最好機會。
來訪者的共情也會反映出咨詢師眼中很多深層次的問題,其中關鍵是解決來訪者的心理問題!
咨詢師收集的信息越多,咨詢效果就越好。
千萬不要試圖隱藏自己的同理心,這樣可能會大大降低心理咨詢的效率,甚至會影響心理咨詢的方向,導致原來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反而增加了新的問題。
對於很多非常敏感的精神疾病患者來說,共情的隱瞞甚至會加重患者的病情。
?Shvets-生產,像素
來訪者如何回應心理咨詢師的反應?有時候分享感受的時候,心理咨詢師的反應會有點慢。
這可能有幾個原因:
咨詢師接受過這方面的技術培訓,但從未真正處理過這個問題。心理咨詢師還沒有形成具體的方法來幫助他控制自己的情緒,克制自己的反應。不管是什麽原因,反應慢更多的是與咨詢師有關,而不是訪問者。
當來訪者向心理咨詢師表達自己的感受時,無論是憤怒、沮喪、感激還是愛,如果心理咨詢師表現出不能接受或者回避討論這些問題,那麽TA可以說是無能的,就像壹個外科醫生會感到頭暈壹樣。
這時候就要和咨詢師進壹步溝通,告訴他妳們之間關系的討論是他工作的重要部分,告訴他妳的感受,這樣ta們才能解決問題。如果還是不行,我推薦另壹個顧問和妳合作。
提醒:咨詢前共情是心理咨詢中很常見的效果。但如果來訪者在咨詢前不了解相關知識,共情產生的問題很可能會影響心理咨詢的效果。
其實不僅僅是換位思考,通過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對咨詢者的認識、咨詢方式、咨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常見問題都可以有初步的了解,從而大大提高咨詢效率。
就像逛街壹樣,心理咨詢之前,要提前做功課,多學習,多比較。
心理咨詢前做好充分準備,來訪者和心理咨詢師是雙贏的!
?亞歷克斯·格林,佩克斯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