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農村專業合作社實踐調查報告

農村專業合作社實踐調查報告

根據運城市農經站的安排,我們立即在稷山縣農經中心成立了調查小組,以座談、訪談、抽樣調查等多種形式對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進行調查。

壹、基本信息

稷山縣有7個鄉,200個行政村,人口33萬,農業人口28萬,耕地54萬畝。是傳統農業縣。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始於2006年,2007年達到高潮。截至2008年4月30日,在稷山工商局登記註冊的合作社數量為63個,其中水產養殖合作社44個,種植合作社15個,其他合作社4個。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註冊資本3319.6萬元,成員出資5萬人。壹家合作社獲得了國家綠色產品生產基地和綠色產品標誌認證,壹家農產品合作社辦理了商標註冊和QS安全質量認證。目前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呈現多元化特點:壹是龍頭企業為依托,由龍頭企業發起,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運作,如稷山縣五隊村林海大棗合作社、稷山縣長虹飼料養殖合作社等;二、行業協會驅動,由行業協會發起,采取“協會+合作社+農戶經紀人+農戶”的模式,如:稷山縣國興大棗合作社、稷山縣裕康兔業等。三是經紀人發起的經紀人銷售合作,采取“合作社+經紀人+農戶”的運作模式,如稷山縣振興果農合作社、稷山縣呂紀農產品合作社等。第四,通過開辦合作社的方式,將廣大農民、農村經紀人等組織聯合起來,壹起走向市場,如稷山興傑蘆筍合作社、稷山安民畜禽養殖合作社等。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和影響

(壹)導致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民專業合作社壹頭連著市場,壹頭連著農民。市場信息通過合作社準確傳遞給農民。合作社通過自身經營引導農民發展專業化生產,形成規模化、專業化的農業產業區域和體系,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我縣農民根據市場需求,大力發展紅棗、紅葡萄、青菜、畜禽、藥材等經濟作物,實行專業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

(二)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形成。合作社根據自願和民主的原則,組織了當地各行業的大買家和賣家、大加工者和專業技術戶,為農民提供種苗,傳播養殖技術,擴大銷售網絡,初步形成了科技、生產、加工和銷售壹體化的產業鏈。合作社真正把生產、加工、營銷有機地聯系起來,解決了農戶與市場、農戶與龍頭企業的矛盾,實現了資源的合理流通和優化配置,促進了優勢融合和利益互補,夯實了農業產業化基礎,提高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成為連接政府、企業和農戶的橋梁。

(3)農產品質量水平有所提高。合作社為農業標準化普及提供了有效載體,為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和推廣提供了組織保障。合作社通過組織分散的農戶實行統壹的生產標準、統壹的操作規程、統壹的產品質量標準和統壹的農資供應,積極註冊產品商標,打造優質知名品牌,推廣綠色農產品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

(4)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合作社由大工業戶或大買家和賣家領導。這些人才利用他們的市場信息和穩定的銷售渠道,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生產適銷對路的農產品,穩定和提高農民生產的經濟效益。合作社的返利分紅制度直接帶動農民增收。合作社免費為農民提供農業技術和市場信息,低價提供優質種子、農資等社會化服務,間接節約了農民生產成本,促進了農民增收。

(五)促進行業自律和規範。由於農民整體素質不高,生產和銷售會有很大的自發性、趨同性和盲目性,容易導致農業產業的大起大落。通過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避免了農民之間、農民與加工企業之間的無序競爭,維護了農民利益,實現了產業優勢,促進了農業產業健康發展。總之,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出現雖然只有短短幾年時間,但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了農村基層政府職能轉變,對於完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提高農產品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產品區域分工和專業化水平,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強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

三、目前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壹是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小,帶動作用有限。大部分股東都是自發形成的,整體規模較小,經濟實力較弱。專業合作社大多與農民聯系不緊密,沒有形成真正的利益關系。服務功能有待增強。

二是農民專業合作社資金有限,發展潛力不足。農民專業合作社雖然運營成本低,但從事具體業務還是需要壹定的資金。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自身積累機制不完善,承擔市場風險的能力有限,難以充分發揮服務功能。

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不夠規範。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相互合作意識不強,只想享受收益,不願承擔風險。他們的誠信度不高,利益結合,利益分散。已成立的專業合作社大多以合夥方式設立,沒有嚴格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章程和相關制度進行運作和規範。

四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綜合素質不高,適應市場經濟的意識和能力不夠,缺乏懂技術、有較強市場開拓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五是我縣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待進壹步加強。

四、目前,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從註冊登記改為收費登記。

(1)驗資環節收費600多元。

(2)組織機構代碼證收費500元。

(3)稅務登記20元。

五、促進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主要措施。

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夠實現突破性發展,主要采取政府推動、部門服務、輿論引導、政策優惠、典型示範五輪驅動措施。

六、促進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又好又快發展的措施。

(壹)抓住發展機遇,大力營造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濃厚氛圍。

第壹,堅持早規劃,早出發。第二,堅持廣泛宣傳,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探索發展模式,構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新格局。

(1)堅持規模化發展。規模化發展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方向。以規模發展為重點,采取積極措施,進壹步強化農民規模發展意識,提高農民自覺組建規模專業合作社的積極性。使農民專業合作社真正成為參與市場競爭的主體,有效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更好地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促進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2)堅持多元化發展。在設立主體上,鼓勵農民通過合作自辦、能人引領、依托龍頭企業等方式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農民專業合作社設立形式多樣化。在專業方面,包括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和貯藏、農產品銷售、農業生產經營技術、信息服務等與農業生產相關的經營活動,使農民專業合作社呈現出專業廣、門類全、多元化發展的良好態勢。

(三)堅持特色發展。在產業發展方向上,要從當地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積極引導農民發展具有地方特色或資源優勢的專業合作社,不搞壹刀切。在內部股權結構上,鼓勵農民以貨幣、實物、技術等形式入股,實行企業化運作,發揮各自優勢。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形式上,堅持大力科技興農,註重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的科技含量和構成,引導農民走科技發展道路,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質量和後勁。

(三)充分發揮功能優勢,確保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

(1)堅持標準化報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重在登記材料的規範化。通過多層面的廣泛調研,制定了《農業專業合作社登記指南》和《農業專業合作社登記須知》。在全縣註冊窗口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綠色通道,設專人接待農民和合作組織咨詢,搭建服務平臺,實行“壹站式”服務,逐步取消收費項目。

(2)堅持典型帶動。在現有合作社中,選擇壹批具有壹定實力、符合農業產業發展方向的合作社作為示範代表,通過幫助完善內部運行機制、促進自我完善,促進其健康快速發展。典型帶動農民成立合作社的積極性。

(3)堅持現場培訓。各職能部門要深入農村做好現場培訓,提高農民組建專業合作社的技能和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