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斷進步的時代,使用的報告越來越多,所以在寫報告的時候要註意覆蓋報告的基本要素。那麽壹般的報告是怎麽寫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大學生就業意向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大學生就業意向調查報告1為了解當今大學生的就業意向,我們從懷化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廣播電視新聞、旅遊管理、漢語言文學、物流管理、國際貿易、人文教育、法學、初等教育、學前教育、經濟系、社會管理等專業和院系中隨機抽取4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我們分析了問卷調查的結果,發現:
壹,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
大學生就業難。總的原因是高校畢業生總量逐年明顯增加,但就業市場需求沒有快速增加,導致今明兩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前景嚴峻。
第二,高等教育與市場需求的分離
調查顯示,大多數大學生認為目前的大學教育不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大學教育與市場需求脫軌,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時難以選擇單位和職業。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高校的專業結構滯後於市場發展。1999年的擴招造成了大學生人數的劇增,但擴招專業相對集中,高等教育大眾化。然而,專業的相對集中促使壹些專業供過於求,導致大學生難以找到工作。
第三,大學生就業意向分析;
據統計,在求職意向方面,52.5%的大學生選擇畢業後去工作,只有2%的人選擇上學,這可能與學生家庭經濟條件有關。薪酬待遇是影響大學生求職的最重要因素,這表明大學生更關註他們的薪酬待遇。而且大部分學生追求穩定的工作。在求職準備中,62.5%的學生了解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流程和國家政策,這表明大學生更關心他們的就業前景。作為學生,有33.3%的人是通過刻苦學習專業知識達到的。此外,265,438+0.7%的人通過兼職或實習獲得了工作經驗,並參加了職業資格培訓。在就業觀念上,65%的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有大致了解,反映了大學生對就業形勢的關註。面對就業時,22.5%的人認為自己最缺乏的是與人協調的能力,但專業技能沒有問題。在就業需求方面,47.5%的學生認為學校需要提供的最重要的就業服務是介紹用人單位和提供就業信息,反映出學校在這方面做得不夠,需要進壹步深化的問題。他們認為我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62.5%的學生內容陳舊、形式單壹,比例最少的是沒有設置為必修課,為7.5%。45%的同學認為學校舉辦校園招聘會最合適的形式是在這次調查中,我們大致了解了大學生的求職意向。
四。對大學生就業的意見和建議
1.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就業越來越不容樂觀。大學生在大學要提高就業能力,做好職業規劃。只是很多。
對於商科學生來說,不如說是就業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從事什麽樣的工作。缺乏對自己未來發展的科學規劃,往往成為他們面對就業壓力時無所適從的重要原因。做好職業規劃是提升就業能力的基礎。
2.在校學習期間,不能只關註專業知識,而忽視心理狀況。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壹些學生壹旦不改變方式就再也無法恢復,這也是大學生找工作難的壹個原因。大學生要註意鍛煉自己的毅力,在求職中充分了解就業信息,感受並冷靜處理遇到的壹切困難,以積極的心態掃除成功路上的障礙。
3.端正就業心態,轉變就業觀念。
(1)首先要主動尋找主人,而不是被動的“等、靠、要”。很多大學生把就業寄托在社會關系資源上,或者求學校解決就業問題。事實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已經實現了就業制度的雙向選擇,大學生積極自我提升是壹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因為能否勝任取決於自己的實力。
(2)其次,要打破傳統的就業觀念,實現多元化就業。大學生在擇業時往往會受到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傳統觀念和傳統心理的壓力。很多人選擇大城市,“鐵飯碗”和外企,很少人選擇西部和基層。這就讓就業成了“獨木橋”。這個時候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面對現實,這樣才能很快找到壹份能展示自己實力的工作。
(3)最後,避免盲目追求,正確認識自己。中國的高等教育現在正在向“大眾化教育”轉變,部分大學生缺乏危機意識,“聰明反被聰明誤”,盲目。
就業追求高層次高薪酬,在擇業類型和領域上存在“紮堆”現象,導致供需脫節,這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壹。大學生只有改變以往的“精英就業”觀念,樹立人崗匹配的“大眾化”就業觀念,才能實現就業。
大學生就業意向調查報告。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宜興市大學生就業問卷調查
第1卷(適用於所有受訪者)
受訪者的年齡:
低於20分
B 20 C30
三十至四十歲
D 40或以上
受訪者性別:
阿南
b女性
(1)妳如何看待目前普通大學生的就業形勢?
答:非常嚴峻,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
b:有點嚴厲,但是比其他學歷低的人輕松多了。
C.有點厲害,和其他學歷低的人差不多。
D.我不明白
(2)妳認為目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會更容易找到工作嗎?
a是;
b沒有;
c不壹定;
(3)妳怎麽看待有些人為了就業而拼命考證?
這增加了求職成功的砝碼。
b對妳找工作沒什麽幫助。
c其他
(4)如何看待考研熱潮?
深造可以避開就業高峰,增加就業優勢。
b研究生人數越來越多,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c其他
(5)妳覺得哪個專業比較好找工作?(您可以選擇多個)
A.文學和歷史
B.經濟範疇
C.工程類
D.農業和林業
E.管理類別
F.科學類別
G.普通班
H.其他(請具體說明)
(6)如何看待專業與工作的不匹配?
A.這種現象很常見,完全沒關系,也很容易適應。
B.這給就業帶來了壹些困難,但這是可以克服的。
C.會嚴重阻礙工作,很難在自己的崗位上長期呆下去。
D.如果專業與工作不符,根本不可能就業。
E.從來沒有關註過這個現象。
(7)妳認為學校目前的就業指導有必要嗎?
a必要;
b沒關系;
c不必要;
(8)妳認為某些學校的“打包畢業生”(例如,濫發獎學金)是否讓學生在就業上有優勢?
a很有幫助;
b有壹些幫助;
c沒有幫助;
(9)妳采取了哪些媒體措施來幫助自己找工作?(您可以選擇多個)
A.人才網站
B.招聘會
C.人才市場
D.其他人
(10)如何看待當前高校擴招對就業形勢的影響?
(11)妳認為大學生與其他人群相比,就業優勢和劣勢是什麽?
(12)宜興是全國百強縣,也是蘇南比較發達的城市之壹。妳認為這會對大學生選擇留在合適的工作崗位產生重要影響嗎?同時,中學生在填報高考誌願時會考慮這個因素嗎?
(13)入世後,我國就業形勢有所改善,但我國人才結構矛盾日益突出。妳怎麽想呢?
第二卷
求職者:
妳的就業觀是什麽?(來自a .對薪資的要求;b .自我發展的要求;c .心態;三個回答)
②妳認為良好的第壹印象在求職中會起到什麽作用?妳是如何準備面試的?妳認為求職過程中應該註意什麽?
③妳有可能選擇自己創業嗎?
④妳對找工作有什麽感受?
招聘人員:
①除了專業和學歷,妳對考生還有什麽特殊要求?妳認為大學生應該加強什麽樣的能力,怎麽做?
(2)應聘者在面試過程中需要註意哪些問題?在某些職業的選擇上是否優先考慮男性?
面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妳認為大學生應該抱著什麽樣的心態?
(4)目前貴企業為解決人才結構性矛盾采取了哪些有利措施?
c其他:
妳認為現在的大學生缺少什麽品質?他們應該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社會?
②妳贊成大學生自主創業嗎?
(3)貴大學是否提供相關領域的指導或培訓?
二、調查情況
(1)調查背景
20xx年,高校畢業生將超過630萬。
人民網北京165438+10月21電(記者趙)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630多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在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強調,20xx年高校畢業生離校時初次就業率要基本穩定。
袁貴仁強調,各地要進壹步擴大“鄉村教師特崗計劃”規模,加強創業教育,調整人才培養類型和專業結構,開展就業實踐培訓,推進就業信息化建設,開設就業指導和職業發展課程,加大對經濟困難畢業生、殘疾畢業生、少數民族等特殊群體的幫扶力度。
(2)調查目的:
讓大學生了解現在的就業形勢,了解自己的就業目標,了解自己的專業!為以後更好的就業打下基礎!讓大學生有風險意識,以便更好地學會武裝自己!
(3)調查結果:
據統計,只有30%的人喜歡自己的專業,表示以後會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20%的人有明顯的職業規劃和目標;50%的人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不了解自己專業的就業趨勢,說明以後只要有工作就可以工作。
大學生就業意向調查報告3摘要:當前,大學生就業是人們非常關心的事情。從國家領導到普通百姓,大家都在關註大學生就業,尤其是在當前金融危機的嚴重打擊下,在世界整體經濟形勢不佳的情況下,大學生就業更是堪憂。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中國的壹大難題,解決這個問題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此問題,我們對山西財經大學經濟學專業的大學生進行了就業意向調查,從就業單位、就業地點、薪酬福利等方面了解了大學生的就業意向。本文包括三個部分:第壹部分是調查情況的陳述;第二部分是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總結,第三部分是針對現狀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山西財經大學,經濟學專業學生就業意向調查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力資源,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生力軍。大學生就業不僅是民生問題,也是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戰略問題。隨著高校擴招步伐的加快,我國高等教育已從精英化進入大眾化新時代,高校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特別是20xx年以來,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大學生就業成為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引起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在政府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想方設法做好大學生就業的服務和促進工作,已經成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會對就業有新的想法或新的要求嗎?對此,我們對山西財經大學經濟學專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這份調查報告。
壹、調查研究的實施
(壹)調查的對象和範圍。本次調查覆蓋了山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財經學院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的大三大四學生。我們按照占學生總數的比例隨機抽取各學院相同比例的學生。
(2)調查方法。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由集團學生* * *
統計問卷、發放問卷、回收問卷、統計整理調查數據、分析總結調查結果、撰寫調查報告。
(3)調查內容和問卷設計。本次調查內容主要從畢業後的選擇、職業準備、就業心態、就業去向、就業因素、就業薪資期望、就業政策七個方面,設計了15道選擇題。
(4)問卷的發放和回收。本問卷的發放和回收時間為20xx年4月19日至20xx年4月22日。從最終問卷的回收情況來看,回收率在85%以上,不存在無效問卷,因此調查結果真實可信,調查分析以調查結果為依據。
二、調查統計與分析
(1)畢業後的選擇。本次調查顯示,17%的學生選擇畢業後直接就業,58%的大學生選擇考研,部分大學生選擇考公務員,少部分大學生選擇出國深造,自主創業。可以看出,超過壹半的大學生畢業後會繼續深造,所以對於選擇直接就業的大學生來說,會減少壹些競爭對手;對於每個就業單位來說,可供選擇的大學生數量也減少了。
(2)就業準備。根據這項調查,90%的大學生在大四之前就關註過就業,其中26%的人從大壹開始就關註就業信息。
二、28%開始關註,37%從大三開始關註。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在工作準備上是有主動性的。大學生就業渠道主要有:人才招聘市場、校園招聘會、網上投簡歷、父母朋友介紹。其中,人才招聘市場和校園招聘會是大學生獲得就業機會的最主要途徑。這說明學生可以探索多種求職渠道,網上求職的方式已經開始被學生接受。調查中,有同學建議,校園招聘會的針對性要提高,只有專業對口率高的招聘會才能提高就業成功率。此外,我們還對學生在找工作時願意為準備就業知識和技能而進行的金錢投入進行了調查。其中,願意投資500~1000元的人最多,占總人數的45%。有13%的人不願意投入太多的錢,17%的人願意投入500元以下,25%的人願意花1000元以上為找工作做準備。這說明大部分學生願意在找工作前武裝自己,這樣會增加成功的幾率。
(3)就業心態。在對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認識上,52%的學生對就業前景感到有信心,33%的學生對就業前景感到迷茫和沒有信心,8%的學生感到心灰意冷,對就業前景沒有信心,5%的學生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這說明,面對全球經濟危機,雖然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但仍有壹半以上的大學生有信心,但那些迷茫、對未來失去信心的學生也不容忽視。在專業和工作性質問題上,66%的大學生願意選擇與自己專業相關但不壹定相關的工作,13%的大學生壹定要找到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14%的大學生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工作,7%的學生也願意選擇與自己專業無關的工作。其中,專業的選擇與工作性質相關的比例最高,說明大學生中存在“學以致用”的工作認識。
(4)就業去向。關於就業單位意向,學校和科研設計單位只有少數人(不到10%)願意考慮,其他就業單位均為大學生所接受,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企、私企或中外合資企業中有超過17%的大學生願意選擇。可以看出,學生基本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選擇,就業行業意向相對分散,已經明顯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這也相對拓寬了大學生的就業途徑。在就業地域的選擇上,只有不到15%的大學生願意選擇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的城市,21%的大學生選擇在北京工作,近三成的大學生選擇在太原工作,34%的大學生選擇在其他大眾城市工作。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選擇中等水平城市,而不是競爭壓力過大的經濟發達地區,也有部分大學生想利用大學期間的人脈關系選擇留在太原。
(5)就業因素。大學生擇業時考慮最多的兩個因素是經濟收入和個人發展機會,分別占37%和32%。此外,大學生考慮的因素還有工作地點(占15%)和工作單位性質(占9%)。但考慮專業對口的人不到5%。可見,個人收入和興趣對大學生選擇工作影響很大。此外,大學生求職時最看重企業的發展前景(占比40%),其中37%的人看重個人發展空間,16%看重薪資待遇,13%看重公司對人才的重視,不到5%的人看重公司的聲譽。這說明大學生對企業的關註已經不僅僅是外表了。
重視企業的內部發展。
(六)對就業工資的期望。對於未來就業薪資的預期,800~1000元占4%,20xx~3000元占56%,3000~4000元占26%,4000元以上占14%。而且大學生對薪資標準的考量主要根據以下三個因素決定:壹是對自身價值的評價(占45%);二是用人單位的實力(占29%);第三,人才市場(占26%)。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薪酬的訴求主要集中在20xx~3000元,符合太原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水平,大學生薪酬也可以根據企業情況、市場情況等因素綜合考慮。說明大部分學生的薪資要求已經趨於理性,可以開始正確定位自己,以提高求職成功率。
(7)就業政策。關於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出臺的各項就業政策和鼓勵措施,只有不到4%的大學生非常了解,24%的人非常了解,57%的人不太了解,6%的人不了解。這說明大部分大學生並不關心國家政府的就業政策,學校對這些政策措施的宣傳也不夠,以至於這些政策對大學生就業並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總結和建議
調查結果顯示,山西財經大學經濟學專業學生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自我定位更加準確,就業態度務實,就業選擇趨於理性。但也發現有少部分學生對就業形勢過於悲觀,就業態度相對被動,或者就業準備不足。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壹)大學生自身觀念的變化。第壹,從資源稀缺的角度,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我們知道人類的欲望是無限的,而我們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從我們對未來的無限渴望來看,無論多少就業機會都是稀缺的,而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大學教育也逐漸從精英化向普及化轉變,大學生的數量與日俱增。因此,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積極的就業觀,端正心態,正規求實,不急於求成,不優柔寡斷,面對稀缺的就業資源,要善於抓住機遇,做出自己的選擇。其次,對於就業目標的選擇,大學生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來設定自己的目標。資源的稀缺性意味著每個人都必須做出選擇,我們會努力。
實現最大效用,即使妳自己的資源得到了最佳分配。這就需要我們正確深入的認識自己,選擇自己認為能達到最大效果的就業單位。第三,大學生應該去社會最需要他們的地方。用邊際分析法,大學生只有去社會最需要的崗位,社會獲得的利益才能最大化。到社會最需要的地方去,短期內自己的效用可能達不到最大,但長期來看,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自己的潛力會不斷被開發,自己的邊際效用會不斷增加,從而實現所學,發揮自己的特長,實現自己的價值。
(2)完善對大學生的培養和引導。第壹,大學生的培養要與時俱進。各高校要及時了解市場動態,獲取市場信息,根據市場需求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育。如果高校脫離社會,不顧市場變化專心教學,最終會導致供需矛盾,畢業生達不到市場需求,學生最終會失業。第二,加強高校就業指導。就業指導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有限的需求信息和講解簡單的求職技巧,還可以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深入的、有針對性的指導。同時,高校還應增加就業指導的內容,如:①為大學生開設就業指導課程,講授就業形勢與求職觀、就業政策與求職程序、就業市場求職指導、求職方法與技巧;(2)邀請專家和校友舉辦大學生就業指導系列講座;③廣泛邀請用人單位舉辦校內供需洽談會、招聘會。博覽會、招聘會不要求“大而全”,而是“精益求精”,既方便學生參與,又能有效提高畢業生就業成功率,促進其充分就業。通過這種形式的就業指導,可以及時準確地向大學生傳達最新的就業信息,讓學生第壹時間掌握就業趨勢和國家政府的就業政策。
(三)政府部門應強化在大學生就業中的責任。首先,政府部門應該通過制定政策法規來規範大學生就業市場,清除那些不合理的社會壁壘,比如性別歧視、戶籍檔案等因素。各級政府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逐步把大學生就業納入法制化、合理化的軌道。其次,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促進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在市場經濟中,政府不僅是守夜人,也是看得見的手。政府可以掌握所有的市場信息,了解市場需求,從而通過宏觀調控措施和行政政策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組合。第三,政府還應該為大學生提供就業培訓。大學生是我國寶貴的人力資源,他們的失業是人力資源的浪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