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現在發展很快,但是深圳更快。
我去過深圳幾次,接觸的幾個當地老板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格局大,效率高。雖然我能接觸到的業內大佬都不是什麽大公司,但是我講現在做什麽,未來怎麽做,怎麽應對市場變化,還是能講出實際的東西。周圍的上下遊設施也很齊全。
或許靠近香港的原因是深圳的工業極其豐富,種類齊全。
蘇州的私企(非鄰近縣市)不是這樣的。壹方面,壹些已經發展成規模的合作流程感覺有些力不從心…
另壹方面,本地年輕人雖然比以前創業多了,但是比深圳差很多。即使很多好的想法落實了,也很難得到好的回報,所以他們能看到的也就這些。
但是這些缺點的相對優勢是,蘇州的生活壓力確實沒有深圳那麽大。
比如壹個三流程序員,工資10K,在深圳肯定夠用,在蘇州還可以。
蘇州離深圳近不近?不壹定!先看兩市去年的經濟數據。
深圳
人口:1303萬,GDP總量:24222億,人均:185994元;
蘇州
人口:1072萬,GDP總量:18598億,人均:173489元;
蘇州用只有深圳82%的人口創造了相當於77%的GDP。還有哪個城市這麽近?即使是號稱南粵雙雄的廣州,人口也比深圳多1.4(1.87萬),GDP也只有94%。如果蘇州有廣州的人口,創造的GDP比深圳多1628億!
蘇州有什麽?沒什麽!城市層面,比如副省級,計劃單列市,什麽都比不上。而深圳是什麽?是經濟政策照顧和稅收政策照顧的特區,是計劃單列市。
深圳的成功有其歷史原因和有利的條件和人。其他城市很難同時具備這種優勢,這種成功幾乎無法復制。剛剛改革開放,國家需要海外/海外資金進入,毗鄰香港的深圳自然成為橋頭堡。正是在這裏,整個國家的戰略重點是有政策和人力。海外/外地客商也選擇深圳試水,通過香港財團的幫助進入內地。短時間內大量熱錢、技術、人才進入深圳。因為這個國家選擇在當時經濟規模並不大的深圳設立交易所,正是因為看到了發展的熱情。該國需要通過深圳這個模範城市吸引外國/海外投資者,外國客戶也需要通過深圳測試壹個巨大的新開放的中國市場。所以深圳的失敗是沒有正義的。
這個時候土地便宜,人力便宜,稅收優惠。大量投資選擇在深圳投產,基建項目壹次建成。這時,王石翻過了鐵絲網,選擇了去深圳。就連身在內地的任也不得不選擇在深圳創業。就連買茶葉蛋的大媽也在看深交所的股票。妳能想象當時深圳有多火嗎?
國家壹次性設立四個經濟特區,為什麽只有深圳成功了?因為只有深圳緊挨著當時已經是世界上最發達城市的香港,或者英國,還有這麽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人!香港發達的金融、貿易、航運,正是深圳當時所缺乏的。於是香港負責找錢,深圳負責生產。這種模式已經持續了20多年。直到多年以後,這些產業才轉移到鄰近的城市。......
壹個時代有自己的發展思路,壹個城市有自己的發展思路,只能借鑒,不能完全照搬(或復制),所以蘇州不可能成為深圳。而在政策和政治資源上毫無優勢的蘇州,也發展成為全國領先的地級市。這就是城市的差異化發展,找到壹條適合城市自身發展的路就好。
壹切皆有可能。
蘇州作為壹個地級市,能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已經是堪比深圳的奇跡了。蘇州壹度差點追平深圳,要不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影響了外資在蘇州的投資熱情,蘇州很可能會壹舉超越深圳。
接下來我來分析壹下為什麽蘇州可能會成為下壹個深圳:
1.和深圳壹樣,都是背靠壹個牛逼的鄰居:深圳背靠香港,蘇州背靠上海;
2.蘇州行政級別低,但不代表行政級別會壹直低下去。蘇州作為地級市,還能發展到這種程度。壹旦被列為計劃單列市或直轄市,其發展潛力不可估量。
3.蘇州壹直是中國最繁華最發達的地方之壹,經濟基礎雄厚;
4.背靠蘇州的城市群是中國最發達的城市群,靠近上海、杭州、無錫、南京、寧波等發達城市,城市之間的相互促進是巨大的;
5.蘇州的四個下屬縣市常年在全國十強縣之列,依托蘇州,他們所能形成的合力絕對不是1+1=2那麽簡單。
以上。
蘇州和深圳是中國最好的城市,但在經濟上,蘇州趕不上深圳,這是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跡!
蘇州是中國最美的城市之壹,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這讓蘇州名揚海外。蘇州自唐宋以來就是南方的經濟中心,千百年來富庶無比。在深圳,從1979撤銷寶安縣,到深圳特區成立,也不過40年。與2018年初相比,GDP增長了8080倍,這是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跡!
下表是2005年到2018年蘇州和深圳的GDP對比。蘇州距離深圳最近的壹次發生在2010,蘇州以9168億人民幣的GDP排名全國第五,深圳以343億人民幣的領先優勢排名第四,前三當然是上海/北京/廣州!2003 -2010期間,深圳在痛苦轉型,蘇州外向型經濟如火如荼。當時批評深圳的聲音開始出現,壹篇《深圳,誰拋棄了妳》在網上持續發酵。蘇州曾經非常有信心超越深圳,組建北上廣蘇超級俱樂部。但誰能想象2010年後,深圳會像脫韁的野馬,展翅的雄鷹壹發不可收拾。領先幅度從343億到近6000億,不僅把蘇州甩得遠遠的,還壹舉超過了大哥廣州和香港,成為中國第三、亞洲第五的超級巨頭。不只是蘇州,廣州香港都丟了!
如果只是數量上的領先,那就不值得吹噓了。關鍵是連經濟素質在全國都是首屈壹指的。深圳在財政收入、產業結構、人均財富、交通、科技發明、人口吸引力等方面領先蘇州。深圳的創新舉世矚目,是名副其實的創客之都。這裏的創客空間規模可能超過舊金山及其鄰近的矽谷科技區。
深圳的創新形成了巨大的規模效應,壹大批科技巨頭和互聯網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華為、騰訊、比亞迪、中興、尹田、DJI等公司都不是對手,更不用說碾壓蘇洲了。這幾年江蘇因為創新轉型不夠,已經脫離廣東了。
深圳的成功是因為很多因素,如國家支持、依托港澳、產業政策、尊重人才、文化包容等。當然,這也離不開千千成千上萬的新老深圳對這座城市的貢獻。深圳的發展是在特殊背景下抓住歷史機遇,不可復制。另壹方面,蘇州要想把壹個普通的地級市發展成今天的經濟巨人,沒有政策優勢和國家支持,也不容易。
蘇州成不了深圳,蘇州也沒必要成為深圳。蘇州就是蘇州,蘇州也有無數深圳沒有的元素,她的歷史滄桑,她的優雅婉約,她的小橋流水,她的風景如畫,還有無數人的江南夢和詩意水鄉!
就算蘇州有壹天GDP超過深圳,也不會是下壹個深圳。深圳的成功是不可復制的,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發展模式,還是配套。
蘇州雖然經濟很強,但和深圳有本質區別。深圳是市區的經濟城市,金融和IT產業高度發達。蘇州是壹個縣級經濟城市,工廠工業發達。但縱觀世界級發達城市,沒有壹個是工廠經濟,沒有壹個縣域經濟比城市經濟更發達。而且這些城市有壹個共同點,就是金融業非常發達。
深圳造市初期,是以民企加金融的模式。那是無數移民壹點壹點搭建的商業雛形,是中國人自己創造的經濟框架。大部分外企是在深圳經濟初具規模後進入的,這是壹個強大的角色。
而蘇州則不同。外企對蘇州有幫助。上世紀90年代,蘇州是以旅遊業和外企為主。直到新世紀初,長三角概念生效,物流業和網絡經濟進入井噴期,蘇州本地民營經濟壹飛沖天,工廠、作坊等小微企業比重依然很大。
雖然蘇州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深圳的77%,但是蘇州的寫字樓存量只有深圳的五分之壹,金融業比重只有深圳的六分之壹,商品零售額只有深圳的壹半。
無論是作為遊客還是旁觀者,對壹個城市的印象主要來自於市區。因此,與城市經濟城市相比,縣廠經濟城市無論是城市建設還是商業繁榮程度都有明顯差距。蘇州的收支比遠高於蘇州的健康,所以蘇州未來有望超過深圳,但這只是存在於經濟層面,經濟並不是衡量城市差距的唯壹標準。
蘇州有壹家電信制造公司,成立於1996。當年可以和華為等公司在MDF、DDF、ODF布線項目上競標,甚至在壹些城市中標。如今,該公司雖然早已在深圳中小板上市,但主營業務卻日益萎縮,股價靠時不時炒作熱點來維持。融資獲得的資金用於發展工業社區,做地主生意。公司管理層分為老板、同學朋友和老板娘的弟弟妹妹。這是蘇州本土企業的縮影。
蘇州自古富貴。自清末以來,蘇州逐漸失去了精氣神,民以安小,缺乏開拓精神和眼界。不過,吳江這個靠電纜光纜行業發家的鄉鎮企業,勢頭還是有的。
總的來說,蘇州絕對缺乏深圳人的拼搏精神,甚至缺乏像華為這樣有國際影響力的公司和領袖。最終蘇州最多成為壹個宜居城市,而不是創業熱土。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很有意義。在我看來,蘇州不會成為下壹個深圳。為什麽?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蘇州不是區域龍頭。準確的說,蘇州的發展主要是上海的加持。上海在長三角地區的龍頭地位是該地區任何壹個城市都無法撼動的。深圳是珠三角的龍頭。目前深圳GDP已經超過廣州,位居珠三角第壹。
其次,蘇州城市經濟壹般。有人說,如果廢棄昆山,蘇州的經濟就少了壹半。這個說法可能有點誇張。但是,昆山作為全國第壹縣,真的很厲害。沒有昆山,蘇州的經濟總量會少很多,這是不可避免的。
最後,蘇州的城市定位壹般。與深圳的區域中心城市相比,蘇州還有很大差距。上海已經占據了長三角唯壹中心城市的位置。況且兩個副中心城市是南京和杭州!
綜上,蘇州壹二十年不會是下壹個深圳。即使有這樣的願望,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加油蘇州!
深圳是中國科技巨頭和工商品牌領先的城市,連上海和北京都比不上。深圳GDP預計2017年突破2.2萬億元,同比增長8.8%左右;蘇州2017年實現GDP 1.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這是最新的數據。
深圳有中國平安、華為、騰訊、比亞迪、順豐、萬科、中興、百麗等知名品牌和企業。相比之下,蘇州的波司登、海格客車、聯豐、雅鹿、德爾、夢蘭、好孩子、慈雲、雷等品牌完全不在壹個檔次上。
但蘇州是全國地級市“首富”,2016全國主要城市排名第七。2017有望超越天津,升至第六名。2017全年的數據還沒有完全出爐,估計蘇州還是有漂亮表現的。2016“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上海、北京、杭州、青島、天津、深圳、蘇州、廣州、南京、長春入選,蘇州排名第七。四個壹級指標上的分數和深圳不相上下。
65438+10月26日,蘇州市市長李亞萍在今年江蘇省人大和CPPCC兩會前夕表示:蘇州將勇當“兩個標桿”,打造“四大名城”。勇於當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桿,探索具有時代特征和江蘇特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標桿,實施“四個突出”,建設“四大名城”,充分展示蘇州發展的創新探索和引領作用,為建設全省富民強市、高美高質量新江蘇和“六大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蘇州這個地級市,由於城市定位和國家戰略,暫時無法成為第二個深圳;但蘇州目前的發展勢頭有望躋身“新壹線”城市,穩坐全國地級市老大的位置!
2018最新經濟數據
蘇州高新區去年推進科技創新重點項目33個,新增創新載體平臺21個,高新技術企業80家。
蘇州可能成為深圳那樣的城市,但深圳永遠不會成為蘇州。
蘇州擁有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古城,是中國江南文化的典範。蘇州園林聞名世界,是世界遺產。此外,江南六大古鎮中有三個位於蘇州。可以說,蘇州不僅有發達的經濟,還有深厚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作為經濟特區,深圳的GDP在2000年蘇州發展最快的壹段時間被蘇州超越。蘇州只是壹個地級市,沒有省會、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等資源優勢。
但蘇州是中國最發達的地級市,超過了除廣州以外的所有省會,這是壹個奇跡。而且深圳和蘇州是中國最大的兩個移民城市,也是中國人均GDP最高的兩個城市。
蘇州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已經超過了上海,更不用說深圳了。蘇州的優勢在於制造業和實體經濟,而深圳是互聯網和高科技企業,但蘇州也是國家重要的高科技制造業基地。
所以這兩個城市都是經濟發展的奇跡。壹個是漁村變成特區,壹個是超越幾乎所有省會的地級市。他們還占據了中國人均GDP最高的前兩個地方,所以他們都有自己的優勢。
但蘇州在春秋時期成為吳國的首都,到了宋代,被稱為天上的天堂,地上的蘇杭。明清時期是中國的經濟中心,也是東半球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如此輝煌的歷史和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古城,是深圳或其他任何城市都無法復制的。
歡迎關註堅果旅行,獲取更多幹貨知識。
蘇州是全國最好的地級市,經濟實力曾僅次於廣州、廣州、深圳,幾乎趕上深圳。
宋明清時期,蘇州是中國最繁華的城市之壹,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固有美譽。在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的春風之後,蘇州再次大放異彩,這當然與上海這個超級城市的輻射力有關。蘇州在自身經濟基礎、產業基礎和地緣優勢的共同作用下,從上世紀末到這個世界的前10年,是中國最耀眼的明星級城市,經濟實力僅次於北上廣深。
數據顯示,2010年,蘇州和深圳GDP分別為9000億元和9500億元,差距縮小至500億元。而且與2008年和2009年相比,蘇州和深圳在這個經濟總量指數上的差距在繼續縮小。這讓他們誤以為土地多、投資大的蘇州很快就會超過深圳。
然而,這份榮耀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開始褪色。2008年是蘇州經濟的轉折點。雖然2009年和2010年蘇州經濟與深圳持續萎縮,但放緩趨勢已經形成。金融危機導致全球購買力下降,影響了中國沿海城市的出口量,海洋城市紅利逐漸見頂。所以不僅蘇州,寧波、溫州、青島、大連、深圳都有或多或少的影響。
但因為金融危機,深圳率先經濟轉型,成功走上了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道路,成為中國的科技之都,其他城市也在近幾年開始轉型。深圳拋棄了蘇州,蘇州的經濟低迷給了天津和重慶機會,他們也超越了蘇州。
蘇州未來有可能超過深圳嗎?
有,但是概率不大。除非蘇州直轄或者升格為計劃單列市,只有城市級別高了才有可能超越深圳。否則沒辦法和深圳競爭。
(作者:子非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