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階段也是孩子非常重要的階段。孩子的大部分能力雛形在這個階段發展迅速,包括心理素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這個階段孩子最關鍵的心理發展任務就是深度探索。
1.5-3歲為探索期,是認識事物表層的行為,3-6歲為探索期,是深入認識事物的行為。這時候就不會僅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是在了解了事物的表面之後,繼續深入到事物的內在規律。這個階段的孩子是有目的的探索,也就是探索,探索裏面是什麽東西。
孩子在探究過程中所需要的壹些內在能力,在這個階段會逐漸迅速發展起來,比如孩子的學習能力、想象力、創造力、責任感、勇氣、抗挫折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情緒管理能力等等。
“三歲看老,七歲看老”的階段,是孩子打好成長基礎的關鍵時期!
其次,這個階段還有壹個顯著的心理發展需求,人際交往。
3-6歲是孩子進入幼兒園的階段。在幼兒園,不管孩子願不願意,都需要主動或被動地與他人接觸和交流,所以在這個階段,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到了發展。
幼兒園可分為三個階段:(小班、中班、大班)
(1)歲和3-4歲兒童心理發展特點。
1,行為受情緒支配。3-4歲孩子的行動往往受情緒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想哭就哭,開心的笑。
2、愛模仿3-4歲孩子獨立性差,模仿性強。看到別人在玩什麽,我可能自己也想玩這個;看別人有什麽;我自己也想這樣。家長要理解孩子的要求,感同身受孩子的需求,也要引導孩子學會分享,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
3、用直覺行動思考因為3-4歲的孩子思維非常具體和直接,他們只能從表面去理解事物。對幼兒的要求也要具體,同時要多用正面教育。諷刺很可能是無效的,孩子不會理解,不會接觸。
(2)4-5歲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
4、5歲的孩子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再加上身心發展,顯得非常活潑好動。
1,愛玩,會玩孩子喜歡玩遊戲。然而,3歲的孩子雖然愛玩,卻不會玩。5、6歲的孩子雖然愛玩,但是因為學習興趣越來越大,註意力分散,玩的時間就越來越少。4、5歲的孩子屬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峰期,已經能規劃遊戲內容和劇情,會安排自己的角色,怎麽玩,有什麽規則,不遵守規則怎麽處理?基本上他們可以合作或者商量,但是遊戲中產生的矛盾有時候需要大人的幫助和解決。
2.活潑好動。4、5歲的中學生介於小班和大班之間。他們既不像3歲的孩子那樣“乖巧聽話”,也不像5、6歲的孩子那樣“懂事”。這個階段孩子的主要特點是比較“活潑好動”,或者被大人貼上“太調皮太骨感”的標簽。很多研究發現,4、5歲是孩子很多心理素質發展最快的時期。
3、思維的具體形象4、5歲兒童的思維可以說是典型的兒童思維。在解決簡單問題時,不能再靠實際的試探性動作,而必須依靠事物的形象。事物的形象往往會影響他們對問題的思考和理解。例如,在他們的心目中,“兒子”的形象是孩子或年輕人,而留著胡子、滿臉皺紋的男人是“祖父”的特征。所以,當人們說某個符合爺爺特征的人是某個人的兒子時,往往會感到不解。或者經常這樣理解事情;比如“能吃苦”就是“能吃很多苦”;而孔融“讓梨”,是因為“別人小,大梨不能吃”。
(3)5-6歲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
1,好學,好奇,好問,5、6歲的孩子不僅要問“什麽”,還要問“為什麽”?
渴望學習和提問是求知欲的表現。甚至壹些調皮的行為都體現了孩子的求知欲。這個年齡的孩子特別喜歡把玩具車拆開。他們把它拆開,看看裏面有什麽,為什麽它會動。為什麽要發音?我想把收音機拆開來找正在裏面說話的阿姨。所以家長要保護好孩子的求知欲,耐心解答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麽。或者和孩子壹起尋找答案。也盡量給孩子提供壹些可以自由玩耍的材料,支持孩子的探究行為,對探究過程中的不良行為采取接納和寬容的態度,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提供適當的幫助。
2.抽象概括的能力開始發展。5、6歲孩子的思維還是具象的,但已經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
比如他們已經開始掌握壹些抽象的概念;能夠對熟悉的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也能理解事物的因果關系。隨著大班幼兒抽象概括能力開始萌芽,可以進行簡單的科學教育,參觀科學知識,多接觸自然,引導他們發現事物之間的各種內在聯系,促進智力發展。
3.性格已經初步形成,5、6歲的孩子已經初步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心理特征。他們開始顯得更加“獨立”,有了相對穩定的性格和行為;有的熱情大方,有的膽小害羞,有的好動,有的安靜,有的自尊心強,有的溫柔,有的喜歡唱歌跳舞,有的展現繪畫能力等等。
希望我的回答對妳有幫助。
(壹)醞釀階段(十五世紀前)十五世紀前,學前教育學的思想散見於各種著作中。1、中國古代諺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爬三次,六座”嚴家訓(二)萌芽階段(15世紀-10世紀-e 799 ba a6 e 59 e 7 ad 94313365656562 8世紀中期)、捷克偉大的教育家誇美紐斯——偉大的教學論、母子學派、英國教育家洛克《教育漫談》、盧梭 法國啟蒙思想家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萌芽階段學前教育理論的基本特征1,尊重兒童,強調兒童個性發展2,主張教育必須“適應兒童”3,系統提出完整的家庭教育體系4,重視兒童主動參與活動(3)中國:1,康。 2.蔡元培提出建立學前教育體系,主張兒童個性的全面發展。3.陳鶴琴於1923創辦了中國最早的學前教育實驗中心——南京鼓樓幼兒園。抗戰時期,中國第壹所公立幼兒師範學校——江西實驗幼兒園成立。4.陶行知創辦了中國第壹所鄉村幼兒園和勞動幼兒園。他的辦園理念是“中國”和“老百姓”。(4)學前教育發展新階段1。辯證唯物主義為學前教育研究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2.相鄰學科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學前教育提供了科學基礎。心理學是學前教育的科學基礎。心理學對學前教育的貢獻(1)強調早期經驗和教育的重要性(2)強調學前教育應以培養健全人格為目標(3)強調道德教育要符合兒童的天性,避免教條式的灌輸(4)主張為兒童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它強調“開放”國外不同的學前教育學校。蘇聯教育理論:全人教育。心理學理論:孩子是自己學習的主人。行為心理學。
孩子在成長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覺得孩子的成長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壹階段是0到3歲的依戀期。
第二階段是3到6歲,是習慣形成期。
第三階段從6歲到12歲。
第四階段從12到18。
1.萌芽階段。2.初始階段。3.發展期。
不同年齡的孩子,在成長階段應該有不同的教育觀和方法。
壹階段0-3歲保育期,這個階段要給孩子充分的愛和自由。
第二階段是給3-6歲的孩子無條件的愛,同時要有規則。
三階段6-12歲的孩子要建立好的習慣,比如鍛煉,興趣,學習。
四個階段:12-18歲,接受並任其發展,陪伴孩子共同成長。
有三個階段:萌芽階段、初始階段和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