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行業展望
北京銀聯信息咨詢中心近日發布,國家宏觀調控新政影響下的工程機械行業呈現出新的特點,在以下幾個方面值得註意:壹是由於企業盈利能力和經營能力下降,行業整體償債能力受到壹定影響,銀行業采取的從緊信貸政策使企業明顯感到資金緊張,部分企業瀕臨資金鏈斷裂;二是市場區域化明顯且發展態勢不均衡,工程機械行業今年可能處於近年來的較低水平,尤其是因為去年上半年增長過快,今年前幾個月的形勢不容樂觀;第三,工程機械行業壹直受國家政策影響,特別是這次由火熱轉為相對清淡。壹般來說,國家宏觀調控時間不會少於兩年。我們認為,2005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會放松,工程機械需求將出現困難。聯合信貸銀行(UniCredit)分析師薛詳細分析了報告中涉及的行業數據,認為行業回調的程度和拐點出現的時間。還要看國家宏觀調控外部因素的後續落實,以及相關行業的受影響程度。此外,考慮到產品質量不高、競爭不理性以及行業內企業的規模和類型,可以認為行業未來發展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中長期信貸風險仍然較大。從2004年的跟蹤數據來看,中國工程機械制造業整體虧損狀況有所好轉。全行業虧損率從去年壹季度的30%下降到2005年二季度的26%。行業虧損額的小幅縮小,並不是因為經營環境和自身競爭力的改善,而是因為企業數量的增加高於虧損企業。從虧損企業的絕對數量可以看出,去年壹季度虧損企業數量為114家,2005年壹季度上升到121家,二季度下降到110家,但在此期間有3家倒閉。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分析,自2004年初以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銷售利潤率、成本利潤率和總資產收益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工程機械行業整體盈利能力受到打擊。根據不同規模的行業虧損分析,可以看出大型企業的經營狀況最好。7家大型企業中只有1家經營狀況不佳,約占總數的14%。中型企業平均虧損率在24%左右,虧損狀況有所惡化。小企業盈利能力差,虧損比例在27%左右。從長期來看,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目前的問題是暫時的、階段性的。但是,從我們經歷的三次“寒冬”來看,這個行業和涉事企業的壹些問題依然“頑固不化”,沒有得到真正的重視。此外,通過對行業相關指標數據的分析可以發現,由於企業盈利能力和運營能力下降,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整體償債能力受到了壹定程度的影響。我們認為,目前工程機械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受到重創,銀行業采取的緊縮信貸政策明顯使企業感到資金緊張,部分企業瀕臨資金鏈斷裂。通過對整體資產負債率、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率、利息保障倍數的研究,我們認為目前行業整體的長期償債能力並未受到顯著影響。但值得註意的是,行業整體的利益保護倍數波動較大。2004年2月至2005年7月,平均保息倍數為4.75,最好水平為2004年第二季度的7.20,最低水平為2005年第壹季度的2.76倍。保息倍數總體呈下降趨勢,進壹步說明行業陷入困境。據了解,國內工程機械的主戰場仍然集中在北方。華北及周邊地區仍有較大漲幅,4月中旬以來也有壹定回落。業內人士認為,可能是上壹年受調控影響的項目沒有在年內完工,而是在今年春天重新開工。所以有些市場可能是這部分需求推動的。此外,西南、西北部分地區的市場行情也有所回升。比如陜西省今年出現了罕見的旺銷勢頭,可能是因為陜北發現氣田等原因,帶動了周邊地區的市場需求。但華南、華東地區的代理商認為,市場依然冷淡,這些地區是去年調控的“重災區”,所以今天市場觀望情緒依然濃厚,導致銷售不暢。同時,山西的煤礦開采是裝載機等土石方機械熱銷的主要原因。最近連續發生煤礦事故,導致政府開始新壹輪清理整頓小煤礦,最近明顯下降。雖然山西市場受上述因素影響,但能源行業是國家重點扶持的行業之壹,發展步伐不能壹下子降低。對於近期市場的突然好轉,我們認為應該密切關註機器的最終去向,無論是在投資者手中,還是在中間賣家手中,還是在終端用戶手中。人們應該對正常的發展速度有壹個良好的心態,工程機械行業未來不應該增長過快。根據專業預測,今年工程機械行業可能處於近年來的較低水平。特別是由於去年上半年增長過快,今年前幾個月的情況不容樂觀。工程機械行業壹直受國家政策影響,歷史上也有過類似的情況。特別是這次由火熱轉為相對清淡,不確定行業是否會出現1993宏觀調控導致的大幅下滑。但我們認為,這次的規定與以往的政策調整不同,尤其是與1993相比,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首先,在宏觀經濟環境下,中國GDP需要保證不低於7.1%的增長率,才能如期實現進入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國民經濟增長最快的動力就是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