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校對“藝術與信息技術整合教學”進行了探索和實踐。我來說說我在實踐中的體會和思考。
1.藝術與信息技術密切相關,融合是必然的。
藝術是壹種視覺藝術,信息技術通過聲音、文字、圖形、圖像立體地表達信息,這些都是以圖像為中心的信息呈現方式。在現代藝術中,電腦藝術作為藝術領域的新成員,有著非常強勁的發展勢頭。目前,電腦已經成為藝術創作中應用極其廣泛的工具。在省級小學信息技術和小學美術教材中,有很多學習內容是相互關聯的。以下表所列的內容為例,我們可以看到,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很多內容都是在美術的任務下進行學習的,這是最常見的整合學習形式,也就是說,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壹些學習內容已經與美術進行了整合;美術教材中的很多內容也非常適合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而且美術課的壹些內容只有通過信息技術才能達到學習目的,比如電腦美術設計欣賞。學生只有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操作,才能欣賞到計算機藝術的設計方法,如果教師能夠演示使用Phsotoshop軟件設計圖片,將會讓學生大開眼界,深刻體會到計算機藝術的強大功能和神奇魅力。
因此,藝術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必然的。二者的整合將達到雙贏的結果,既能實現美術與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又能提高學習效率。
第二,藝術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優化了教學過程,整合是可行的。
1.享受?評論——資源浩如煙海,可以隨意搜索。
“欣賞?”“評”是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提出的四個學習領域之壹。”欣賞?“評論”領域是指學生對自然美、藝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論,逐漸形成審美趣味,提高藝術鑒賞能力。《課程標準》指出:“欣賞?在學習領域評教,要註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努力激發學生的主體精神,克服過去教師敘述的弊端,積極探索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在傳統的欣賞教學中,學生不知道如何欣賞,更不知道如何評論。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學習資源,除了聽老師介紹,幾乎沒有其他信息來源。目前小學美術的欣賞部分占了很大比重。繪畫、雕塑、建築、民間藝術、兒童藝術、卡通形象等。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美術領域,老師在教學中最尷尬的就是資源不足。
藝術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既解決了學習資源匱乏的矛盾,又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在信息技術環境下,藝術欣賞的資源極其豐富。學生只要掌握IE網頁瀏覽器的使用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方法,就可以自主學習。老師只需要提出學習任務,比如做壹個網頁,寫壹篇帶插圖的短文,做壹個幻燈片,編壹個電子小報等。,幫助學生解決技術難點,幫助他們完成作業。
比如藝術卷11《中國古建築鑒賞》中的故宮鑒賞。傳統的教學設計是:教師展示壹些故宮的圖片或幻燈片,像導遊壹樣介紹故宮的歷史、文化、建築特色等知識,並回答學生的壹些問題,或者幹脆組織學生觀看故宮的視頻資料,然後讓學生提問討論。這種教學模式是單方面的知識傳遞,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作為教育的對象,接受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藝術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教學設計是:讓每四個學生組成壹個學習小組,壹起學習,收集資料,制作壹個關於故宮的幻燈片,進行交流。在教學中,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在網上收集信息,下載圖片,制作幻燈片。在有意識地選擇和整理資料的過程中,他們不僅了解了故宮的歷史和建築特色,還構建了壹個相對完整、立體的故宮藝術知識體系。他們對中國古代建築師的傑作驚嘆不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從而對了解中國古代文化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自主學習。最後,通過網絡課堂展示幻燈片,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也相當投入。
2.設計?應用功能強大的軟件可供您輕松設計。
另壹個研究領域的設計?應用》、《課程標準》建議“利用計算機或者其他手段,為文體活動設計圖書封面、海報”。美術課的內容很多,比如郵票設計、賀卡設計、黑板報設計等。,可以用電腦設計。比如利用畫圖、Word、金山詞霸等軟件設計簡單的圖案,利用專業的Photoshop軟件設計封面、廣告,利用電腦光盤中大量的圖片、照片、素材和電腦字體中豐富多彩的字體、字體,設計出更精彩的作品。
比如美術第九冊的教學,平面構成設計。按照傳統的教學設計,每個學生至少要準備三張同樣大小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紙,通過這些紙的排列組合形成幾個不同的圖形,然後選擇其中的壹兩張來畫。這種方法的缺點是:由於學習工具的限制,只能得到壹些常見的圖形;畫圖難,很多同學因為制作過程太復雜而失去耐心,畫不出精美的作品。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教學設計可以克服上述缺點。方法如下:首先在Word中插入自選圖形“圓”、“正方形”、“三角形”,並設置為“無填充顏色”,然後通過“復制”、“粘貼”獲得幾個基本圖形,再隨意移動,組織成新的圖形。學生可以在電腦上反復嘗試,直到滿意為止。最後將圖形“組合”在壹起,復制到繪圖軟件中,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填充。(因為繪圖軟件中圖形不能任意移動,Word中不能填充區域,所以需要先在Word中構圖,然後在繪圖軟件中填充顏色。)
由於手繪設計方法受設計者自身技術水平影響較大,也比較費時,所以學生往往很難實現預期的想法,設計也會以失敗告終。基於信息技術環境,設計簡單、得心應手,學生可以輕松達到預期效果,避免因手賤而帶來的不愉快,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3.突破困難,蔡很有用。
CAI(計算機輔助教學)主要是利用計算機的快速運算、圖形動畫和仿真等功能,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壹些重點和難點。CAI課件多以演示為主,是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整合中最常見的形式。教師可以使用PowerPoint等多媒體制作工具,綜合利用各種教材,自己編寫多媒體課件,使用圖表、動畫等。展示動態變化過程,生動演示壹些難以理解的內容,從而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小學美術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教學中,CAI主要用於以下情況:
(1)分析解讀。
CAI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藝術知識,啟發他們發現藝術規律。比如“千變萬化的線”這壹課,做壹個課件,讓老師演示,讓學生學習。課件先把自然界的各種線條展示出來,用閃爍效果突出出來,然後總結出線條的類型,再讓學生通過說話和繪畫來體驗千變萬化的線條,最後讓學生欣賞藝術作品中的線條之美。CAI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直接解釋了線條作為壹種重要藝術語言的過程,展示了線條的魅力。
(2)提供素材。
藝術類課程中的壹些內容可能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距甚遠,比如元宵節快樂。我們當地的習俗不太重視元宵節,學生對元宵節了解不多。教學時,如果不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料,學生就很難學習。因此,充分發揮CAI課件的優勢,向學生展示大量圖片、視頻等直觀信息,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提高學習質量。
(3)對比實驗。
藝術是視覺藝術,通過直觀的對比實驗,可以很好地解釋道理和規律。比如認識冷色和暖色,學生可以通過觀看大量的對比圖片來感受冷色和暖色的區別,這比僅僅依靠老師的講解要直觀簡單得多。
(4)激發興趣。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要求教師“通過各種生動有趣的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模板畫、參觀、遊覽甚至故事、遊戲、音樂等,引導學生增強形象感知和想象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信息技術通過整合聲音、文字、圖形、圖像,具有立體展示信息的功能,使學習情境的創設得心應手。比如在“茶壺造型”課上,可以通過欣賞精美的宜興紫砂壺來引起學生的興趣。
第三,藝術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改變了學習方式,引起了壹系列的變化。
1.整合改變了學習方式,同時也引起了教學結構的變化。
藝術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使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由於基礎教育中個別化教育和大班額的矛盾,個別化教育只是壹個美好的願望。基於信息技術平臺的學習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速度進行學習,積極利用網絡資源和計算機軟件收集和處理信息,積極構建知識體系。
“學會合作”是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之壹。藝術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為合作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傳統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往往流於形式。往往是壹個優秀的學生講,其他學生聽,或者壹個學生畫,其他學生服務,甚至剝奪美術基礎差的學生參與繪畫的權利。而且小組成員的學習成果不容易整合。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合作學習能夠真正發揮每個小組成員的力量和智慧,有利於學習成果的整合。比如《中國古代建築鑒賞》中的故宮鑒賞教學,讓學習小組的每個成員單獨收集壹些信息,比如故宮的歷史、建築特色、珍貴藏品等...然後組合資源,討論幻燈片的制作方案,制作完幻燈片後再和其他小組交流學習成果。合作學習是壹種先進的教育理念,而不僅僅是壹種學習組織形式。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中,學生之間似乎是競爭多於合作,所以營造合作學習的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由於信息技術對教學系統的介入,“教師”、“學生”、“教材”三要素改變了原來的位置。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人,而是教學的組織者、指揮者、合作者。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學習者;教科書不再是物化的文本,而是全息資源。壹體化教學引起了教學結構的變化。
2.整合改變了學生的思維方式。
傳統教學強調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學生強於演繹推理,弱於壹般判斷。龐大的網絡資源,學生可以在網上收集很多資源。合理處理這些信息,需要學生對信息進行綜合歸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我國長期以來“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思想導致了學生對文字的敬畏和輕信,所以學生在接觸網絡信息時,往往會相信自己找到的任何信息。當收集到的信息不壹致甚至相互矛盾,或者與原有知識沖突時,學生就不得不思考判斷這些信息的可靠性。比如,網上對蒙娜麗莎微笑的解釋眾說紛紜,對蒙娜麗莎中的模特是誰也眾說紛紜。通過長期的訓練,學生會逐漸將這種思維方式轉移到其他領域,為以後解決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問題提供有力的幫助。
3.融合可能導致傳統藝術技法的弱化。
因為藝術類的壹些課程的作業可以通過計算機應用軟件來完成,比如“封面設計”,學生可以通過Word或者繪圖軟件做出漂亮的作品,不需要使用傳統意義上的顏料、畫筆等工具,也不需要傳統意義上的上色,所以他們可能對顏料的性質了解不多,對顏料調配的方法和技巧也不太熟練。過度依賴信息技術可能導致學生對傳統藝術媒體不熟悉,削弱傳統藝術技法。中國書畫等傳統文化可能會被年輕壹代拋棄。所以,並不是所有的美術課程都能與信息技術整合,勉強整合會弄巧成拙。比如在“中國畫”的學習中,要使用毛筆、宣紙等工具,讓學生體驗中國畫的藝術魅力。
4.不完善的網絡管理和混雜的信息可能會帶來壹些負面影響。
互聯網是壹個開放的世界,信息來源廣泛,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學習的資源,但也充斥著很多錯誤的、負面的、不健康的信息。比如在搜索關於金星的圖片時,學生可能會發現不健康的網頁,學生會出於好奇瀏覽內容。這對判斷力不強的孩子會產生負面影響,不利於他們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除了堅持正面教育,安裝網絡過濾軟件外,在教學中還要加強管理。
天津工業職業學院2022年招生章程已經公布,主要包括學校概況、招生計劃、報考條件、錄取規則、收費標準、獎學金等信息。以下是詳細內容,供大家參考。
天津工業職業學院2022年普通高職招生章程第壹章總則
第壹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為維護學校和考生的合法權益,依法招生,結合天津工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