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俯下身子,尋找著希望,卻又怕尋覓無果,得到失望。正是由於這種矛盾的心理,有人采取折中,不尋便希望也無,失望也無了。
從人生下地來,我們便走上了尋之路。先是尋得行立坐說後又尋的寫思智德,最終尋得屬於自己的壹片世界。我們尋天地之理,尋人際之變,尋學術之思,尋宇宙之本,不斷地尋,才有這當今浩瀚知識之海,文明世界之態。不尋則妳我依然是“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
尋是進步,尋是嘗試,尋不能定有無,但不尋則必無。當張衡擡頭數星辰之時,他的尋便開始了,尋的了天地自然奧秘,尋出了星象,地震之理,他的尋造福了多少人,尋得的不是金錢所能衡量。當曾子三省其身之時,他的尋也開始了,尋得與人交往的原則,尋得人際之間的常理,影響了壹代又壹代人。當馬克思劃過蹭地的第壹腳,他的尋拉開帷幕,人類發展,物質意識便成了科學的理論,這種影響是人類社會的最強音。當加加林蓋上頭罩,人類探尋太空也起步了,真實的宇宙正在我們的身邊形成。
尋,帶給我們不只是金錢的快樂,尋的過程更不是我們彎腰拾磚那樣容易,可以說尋的難度要比針入海底還要難尋。
尋當然是坎坷的。幼兒學步,不摔幾跤是學不會的;羲之習字也寫完了十八缸墨水;惠子博學也通讀了五車詩書;愛迪生的燈絲也試驗了三千多種。沒有人尋的過程能夠壹帆風順,尋是付出,尋是汗水!
屈原曰:“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這是對尋的感言。尋之路漫漫而修遠。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這是對尋的感受。尋之路冷清而枯燥。
“眾裏尋他千百度……”
這是對尋的感慨。尋之路反復而艱辛。
……
我們謳歌先賢的偉大,贊頌偉人的功績。在他們成為賢人,成就偉大之前,他們走過了壹段不尋常的尋路。尋路浩瀚,望之興嘆,但躬行才能絕知,不尋者壹無所有。
尋,人生路基;尋,人生動力;作壹個善尋之人,尋出壹片屬於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