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會計法》規定:各單位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表。並對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的各個方面做出了具體規定;特別是對假賬作出特別規定,由此可見,對虛假財務信息的監管,已成為會計監管的重中之重。
企業中會計行為主體在會計目標的驅動下,對外部環境刺激和內部條件制約所作出有目的的會計反應活動就是會計行為。企業生成並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資料,是會計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會計行為。
由於多種因素影響會計行為,從而會制造虛假會計憑證,提供不實財務賬簿,編制?假財務報表,提供?假財務信息。由於管理者不能及時得到所需的正確信息,近而影響企業管理者的經營決策以及投資決策,直接導致企業的效益降低,乃至導致企業的破產。
壹、當前會計監督弱化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會計行為主體的會計行為受到所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環境影響。
1 內在因素
內在因素指會計人員的自身素質,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各種條件的綜合素質。概括起來。主要有專業素質、政治素質、知識素質、心理素質等等。
據調查表明會計從業人員素質不高。會計人員受過大專以上會計教育的只占少數,未受過真正會計專門訓練和考核的占多數,不少人員對會計核算的原則、方法認識不夠,理解不透,實際操作中經常出現錯誤,使會汁信息失真。會計從業人員缺乏高學歷、高技術、高能力。大多數財務會計人員專業技術不精,對於業務的處理不能做到駕輕就熟,缺乏政治素質,對於國家頒布的財經法規法律沒有足夠的認識,並且掌握時間較長,影響日常財務工作的開展。
個別企業在會計人員使用上不是任人唯賢,量才使用,而是相互拉攏,致使會計人員業務不熟或技術低下,不能正確運用核算程序和方法,使會計信息失真。也有的會計人員不能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忘記了自己的權利與義務,甚至為了壹己私利,知法犯法,與領導者***同作弊,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此外,知識素質有待於近壹步的提高,了解國家的財政、稅收及金融等多方面的知識,提高工作的能力。此外還應該加強心理素質。
2 外部環境,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
從宏觀上講,國家財政、稅收政策以及信貸政策等,將影響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經濟活動行為,從而影響會計行為。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和會計規章,限定了會計人員的行為範圍,會計主體的行為不可能超出會計法律之外。市場環境,也限制著企業經濟戰略行為,從而影響著長期和短期會計行為。
第壹,國家監督不健全,缺乏明確的專業性的立法,存在法律真空,造成監督不力。現存的法律法規缺乏力度與強度。然而我國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國家監督,包括財政監督、審計監督,雖然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但是此類監督往往偏重於國家利益,而不夠重視企業單位的特點和需要,在執行會計檢查和監督時,會出現不協調現象,對企業單位財務收支影響過多,這種現象無益於企業的發展,更無益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另外,部分執法人員素質不高,法制觀念淡薄,人為因素過重,主觀隨意性過大,更有少數執法人員私心太重,壹旦得利,便放棄原則,“大問題也可以變成小問題”,“有問題也可以變成沒問題”。個別人隨意“找茬”,對企業進行刁難,甚至加罪於企業,這些現象實際上是國家監督職能的弱化表現。
第二,社會監督弱化,企業財務會計資料的透明度不高,財務信息的傳遞性不強,使社會性監督缺失,給予財務會計人員造假的機會,此外,雖然我國註冊會計師事業在近幾年得到較快發展,但是仍不存在不少問題,多數會計師事務所由於利益驅動而導致監督不力,會計師事務所作為壹個經濟主體,與委托人之間存在著經濟利益關系,它為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必然迎合委托人要求,制造某些?假財務信息,致使監督不力。
從微觀上講,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決策行為、戰略方案,以及對內部機構的管理行為等,對會計主體的行為產生有著直接的影響。在企業內,會計行為的方向和規範化程度受制於企業行為的方向和規範化程度。從實際情況看彳艮多違法行為是在企業負責人授意、指使、強令下進行的,指使會計人員造假,虛增利潤騙取貸款,隱瞞利潤逃避交稅,轉移國有資產,賬外設賬,虛列數據來掩蓋其貪汙受賄的罪行等,致使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第壹,會計人員定位影響,由於會計肩負處理各種經濟關系和利益關系的使命,因此,會計信息往往是各種利益關註的焦點,編造?假會計信息成為壹些單位中個人謀求不正當利益的手段,從而造成會計信息失真,這些失真的信息嚴重損害了社會公眾的利益,幹擾了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經濟秩序。在現有企業制度安排下,企業經營者掌握著企業的經營管理權,會計信息系統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系統中的壹個子系統,要在企業管理系統中運行,負責會計工作的工作人員是聘用的,其權力是企業經營者賦予的,會計人員在企業組織體系中與經營者處於不同的權力層次,在行政職權上不具備監督經營者的權力。這是財務工作中壹種權力上的制度安排,所以從制度上使會計人員不具備阻止不真實數據進入會計信息系統的權利。
第二,會計內部監督局限,其壹多數企業的內審機構形同?設,能起到對企業會計工作各經濟活動進行監督作用的極少,壹般設立單位內審機構和人員均是由部門領導委任,其隸屬關系,經濟利益均受到單位領導人的制約,這自然對內審人員的監督行為構成約束,他們能否堅持原則,為維護國家利益而對企業甚至企業法人的經濟行為進行有效監督要劃個問號。這種管理體制和監督模式對於會計監督是壹種弱化。其二會計內部的牽制制度,內部牽制制度的不健全,也就喪失了對會計工作的監督作用往往造成在企業各環節,各崗位之間出現管理混亂,工作不銜接和貪汙舞弊的問題。
二、加強會計監督的對策
第壹,在宏觀上
政府以管理者身份,借鑒國外經驗,結合會計監督的實際情況,要建立相對完善的現代化的會計規範體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會計信息普遍失真的問題。然而,建立壹套相對完善的會計規範體系不是壹蹴而就的事,需要我們在理論創新、借鑒國外經驗等各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這也許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加強會計法規制定與檢查,做到會計監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增加會計監督的權威性與強制性,提高法律的可行性與可操作性。要很好地貫徹實施會計法規和制
度,真正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改善企業的管理模式,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提高企業的效益。加大審計力度工作,全國審計機關逐步深化對企業經濟審計工作,要加強力量、擴大審計面,提高審計機關對會計監管的力度。
第二,從微觀上
首先,行業自律註冊會計師協會的監督,“以誠信建設為主線,全面推進行業改革和發展”的工作方針,進壹步加大行業監管工作的力度,改善全行業的職業道德水平。對於會計師事務所、註冊會計師違反有關規定的,註冊會計師協會將視情節輕重給予行業自律性懲戒。對於違法違規執業的事務所和從業人員,將依法進行嚴肅查處。註冊會計師協會行業自律也是需要改進和加強的。財政部加強這方面的領導,國家審計機關加強監督是必要的,推動會計行業自律發展。
其次,改革現行的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加速實行會計委派制,會計委派制是指由政府會計主管部門依法向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或政府機關派遣或任命會計機構負責人,在單位和上級部門領導下,負責會計核算、會計監督工作,保證單位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依法行使權力和履行義務實行會計委派制,加強了主管部門對會計工作的領導,以抑制在用人方面小正之風。同時,可以調動會汁人員的積極性,使會計人員特別是會計機構負責人能夠堅持依法理財,保證國家利益不受侵犯,確保會計法規及國家各項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從而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有效。
再次,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內部控制能否真正成為管理的內在需求,是內部控制不至於流於形式的關鍵,也是內部控制中的會計控制這壹環能否起作用的關鍵。要使會計控制也成為企業的內在需求,取決丁兩點:企業決策是否依賴於會計信息以及企業是否通過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以取信於社會。當前這兩點企業都未能很好地做到。壹方面企業決策仍憑領導主觀臆斷,根本認識不到會計信息之於決策的重要性;另壹方面企業經營績效不佳,就想發布虛似會計信息來蒙騙社會。這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產權制度和代理問題。因此,只有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建現代公司制度,業才會有動力去實施會計控制,會計控制才會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二、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加強職業道德的建設。
1 觀念創新:重視提高服務業會計人員素質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高低不僅影響壹個單位會計工作的水平和質量,而且影響整個會計事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會計人員掌握著整個企業的資金運作、核算與管理,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要發展企業,必須提高企業會計人員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還要加強宣傳力度,使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意識到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重要性,主動安排會計人員參加各類繼續教育。
2 內容創新:根據企業特點進行重點性學習,要提高企業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必須在考慮各企業的特殊性,以不斷提高學習的質量與效率。其內容如下:
(P)會計法和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道德的基礎,了解掌握會計法,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是提高企業會計人員基本素質的需要。
(2)根據企業的不同業務需要設置分類學習,進行分業務的會計技能學習。由財政局會計管理處、企業管理部門聯合會計培訓部門制定企業的會計繼續教育方案,有目的有計劃地開設相應的培訓課程,讓其會計從業人員充分了解所在服務行業的會計制度及相關規範,真正學以致用。
(3)增設管理類課程,以完善企業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提升其管理水平。隨著新會計準則的完全出臺,會計準則的變革步伐從快速走向穩健,會計人員的能力素質應逐步從以熟悉、掌握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為主,轉向以提升管理水平、為企業服務為主。欲提高企業資金使用的效益,就需要企業的會計人員提高專業素質,善於利用會計信息參與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