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來源於《易經》,是我國古代對人的命運規律的總結,所以它與八卦有關。八卦是從上古結繩記事衍變而來的,是壹種思維方式的進步。《易·系辭傳》雲:“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易傳》認為八卦生於太極,八卦掛於太極之下,並以此為發布法律命令的工具。到伏羲氏的時候,因嫌結繩累贅,故改用“畫八卦”。後來發明了文字,“畫八卦”也就不再使用了。
由於八卦流傳了很久,所以人們忘記了它最早的起源與立法活動有關,而將它與方位觀念聯系起來了。八卦之象被說成了八個方位之象: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這八個方位被稱為“八極”、“八維”。它派生出了很多帶八的詞語,如八柱、八荒、八音、八陣、八靈、八神等。
在中國古代,10以內的數字都與天地對應,奇數代表天,偶數代表地。天大地大王亦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說明天子是喜歡土地的。八是“數之大者”,說明天子的胃口很大。古代天子享受用“八佾”,祭祀用“八簋”,用車需“八鸞”,馭臣用“八柄”,統率萬民用“八統”,治理國家用“八政”等。
八字算命始於唐朝時期,大概從那時開始,“八”的迷信色彩開始濃厚起來。但對“八”的崇尚與佛教有直接關系。由於釋迦牟尼的生日是中國農歷的四月初八,所以中國人更加崇拜“八”字。這種崇拜也影響到法律,例如清代律例規定,四月初八不理刑名。中國人也對佛教進行了漢化,佛教的十八羅漢其實本來為十六羅漢。
廣東、香港等南方地帶是佛教盛行的區域,所以特別崇尚和迷信“八”。改革開放之後,這裏的“八”的諧音“發”剛好與發財致富有關,因此傳遍全國,幾乎所有中國人開始選擇“八”作為最吉利的數字,並且開始忌諱“四”和“七”,其實,此二者是傳統文化中是大紫大貴的數字。這種風氣將數字迷信推崇到了極致,例如浙C·88888的車牌號居然拍了166萬元,而騰訊公司的所謂“至尊QQ號碼”88888拍賣了26.02萬元。全國人民都在爭搶“8”這個數字。這種壹窩蜂的毫無理性的數字崇拜的背後,是壹種庸俗的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的精神。它是中國古代思想的墮落。在古代,八,別也;而在當下,8,發也。
在人類思想史上的第壹個軸心時代,古希臘出現了數理和邏輯,畢達哥拉斯認為,數是萬物的本原,這是壹種典型的抽象思維能力;而在中國古代,儒、道、墨等諸子百家建立的學說,皆源於“易”。“易”是中國的元哲學,有符號化的特征。然而不幸的是,這種元哲學後來被篡改了,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政治色彩。《漢書·藝文誌》提出“人更三聖”之說:認為伏羲氏畫八卦;周文王演為六十四卦,作卦辭和爻辭;孔子作傳以解經。
博友大隱於朝在《從哲學角度看中國文明》壹文中分析,“文王演易”的實質,就是“悍然將伏羲氏的先天八卦改為文王後天八卦,包含了驚天的陰謀”。在文王八卦中,乾卦由先天的正南方向變成了後天的西北方向,正好與西周勢力從西北方向而來暗合。相對於殷商王朝,周朝的建立就是壹支來自於西北方向的侵略者。(這也讓我想起,人類遷徙到中國最早是從南方渡海而來的,但最後這裏卻居然成為了“蠻夷之地”。)
伏羲先天八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