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反思小學語文教學,優化成長
首先,問題的背景
波斯納曾提出壹個教師成長的簡單公式:經驗+反思=成長,並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如果壹名教師只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深入思考,他的專業成長將受到很大限制。”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是實施新課程教學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是提高教師素質和專業水平的重要途徑。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程,我們也欣喜地看到,許多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意識發生了變化,許多新的教育理念逐漸得到認可,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也在日益發生變化。同樣,我們也意識到新課程理念積極倡導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更是教學反思的實踐者。教師的成長階段在課堂,教學反思是提高課堂教學和教學質量的關鍵。在當今教育領域,重視教師的教學反思已成為基層學校教育研究的壹種趨勢。重視教師教學反思的實質是試圖喚醒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促使教師不斷追求教育實踐的合理性,使教師樂教、知教、善教。面對新課程,教師必須學會反思教學,才能在專業發展上取得新的突破。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反思,才能在教學中逐漸從“教師”成長為“研究者”。
然而,在當前的現實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仍然更加重視課堂的準備和設計,註重最大限度地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大力倡導“質疑”和“探究”精神,但在課堂教學的反思和總結中存在許多問題:
(壹)教學反思的形式
教學反思作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為所有教師所熟知。然而,我們不難發現,許多教師撰寫的教學反思案例的格式基本相同,有些教師將其概括為“先寫不足之處,然後獲得靈感,最後寫如何使用”。這種“八股文”格式的應用無疑是非常錯誤和有害的。為了應付檢查,許多教師把寫教學反思視為額外的負擔和浪費時間,並經常設法完成它以應付學校領導的檢查。這樣壹來,
★項目負責人:張春和王文彪撰寫的張春報告。
王文彪、王、黃、洪波等教師參加了研究。
教學反思的寫作成了為反思而反思,流於形式和表面,教學反思的實際價值根本沒有得到真正體現。
(二)教學反思的內容
全面但不深刻。大多數教師的教學反思通常內容全面,大多從成功、不足和未來改進的角度進行討論。他們可以說是包羅萬象,但大多數都是浮光掠影,代代相傳。雖然全面,但缺乏深度,給人壹種模糊的感覺。大家說的差不多,也沒什麽區別。這種反思由於時間和精力有限,往往缺乏具體性、針對性、生動性和深刻性。
關註老師多於關註學生。目前,在教學反思案例中存在壹個明顯的傾向:反思的重點大多放在教師的“教”上,對學生的“學”關註不多,非常有限。畢竟,教師的教學最終應該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目標,而忽視學生的分析和思考將剝奪反思的意義和價值。因此,教學反思的重點自然應該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多敘述少分析。目前教師教學反思中存在的另壹個問題是,反思文章往往充滿了對教學過程和流程的描述,而透徹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相對缺乏。對應反射的核心內容往往只是簡單地壹次生成壹個。這樣的反思過於籠統、膚淺和膚淺,只是簡單地概括了幾個不完善的方面,但為什麽會存在這些問題以及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如何改進這些問題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分析和討論。
(三)教學反思的方法
絕大多數教師的反思活動是通過教師個人寫反思日記來實現的,主要依靠自我觀察、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相對而言,它們是封閉和有限的,大多數是由個別教師獨自進行的,這是壹種簡單的自省和反思活動,往往模糊而難以深入,並且很容易因自我思維模式而跳出。
可以說,目前“教學反思”已經成為教育界使用率很高的時髦詞匯,幾乎成為教育工作者必須談論的話題和案例撰寫者必須撰寫的內容。如此勢不可擋的反思潮流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不難發現,當前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反思存在諸多問題和誤區。雖然教學反思本身沒有錯,但過度反思、為反思而反思、形式化和老生常談需要我們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