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根據調查問卷的反饋,金融素養的特征,如創造財富和管理金錢的意識,能夠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為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風險評估,不僅影響他們的消費和管理金錢,而且影響他們的就業選擇。
1.創造財富的意識影響就業選擇的主動程度。
大學生在學習之余從事兼職工作以增加生活費是壹種積極的社會實踐活動。這樣的社會實踐不僅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地位,而且可以提高他們在就業選擇中的主動性。
(1)創富意識強化了大學生的就業意識。
由於自身經濟實力的限制,很少有大學生能夠通過大規模的投資理財來增加自己的財富。大學生獲得額外生活費的主要途徑仍然是在業余時間參加兼職活動。在兼職的過程中,通過勞動獲得報酬的意識會不斷加強,對“勤勞致富”的認同感也會加強。同時也會引起大學生對不同工作和職業的比較和思考,激發他們積極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工作的欲望,進而引導他們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就業的競爭和選擇。
(2)創造財富的方式的選擇將導致更清晰的職業規劃。
大學生對創造財富的方式的選擇將隨著他們豐富的經驗而變得更加理性。剛開始的時候,大多數學生可能沒有明確的選擇方向,他們更傾向於選擇兼職工作中報酬更高的工作。漸漸地,他們會逐漸關註工作的內容和形式,並傾向於選擇能夠增強其就業競爭力和綜合素質的兼職工作。甚至壹些大學生開始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和自己的特長來創業或創造自己的工作機會。這種選擇是大學生開始職業規劃的嘗試,而隨著兼職、創業和創造就業機會實踐的深入,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會有越來越明確的規劃。
(3)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不斷修正就業預期。
大學生創富的過程既是財富積累的過程,也是自我認知和自我完善的過程。大學生在嘗試各種方式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會對自己的能力和偏好有更清晰的認識,也會對自己適合什麽樣的工作有更深入的思考,從而不斷修正自己的就業預期,更有利於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2.控制消費的能力影響就業選擇的清晰度。
大學生能夠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為不僅是其金融素養的壹個特征,也是其自制力的壹種表現。不同的消費控制能力對他們的就業選擇有不同的影響。調查反饋顯示,消費控制能力較低的受訪者對自身消費狀況認識不清,對消費方式態度不明確,處於迷茫狀態。因此,在回答就業選擇話題時,得到的反饋是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和想要從事的工作沒有清晰的認識,他們沒有明確的就業選擇。
至於能夠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為並為自己的支出制定壹些計劃的受訪者,就業選擇測試問題的反饋是他們有明確的就業意向,就業傾向於選擇更穩定或符合個人偏好的工作。
3.理財意識影響就業選擇的穩定性。
調查顯示,受訪大學生普遍具備基本的理財知識,對常見理財渠道有壹定了解,並會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實際開展壹些理財活動。總體而言,受訪大學生的理財意識具有多元化特征。這壹特點對他們就業選擇的穩定性有很大影響。
理財意識多元化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理財方式的多元化。從問卷反饋來看,受訪大學生的理財方式選擇包括儲蓄、余額寶、基金、債券、保險等方式。多元化理財意識是指大學生在進行理財選擇時,綜合考慮自身經濟條件、理財風險收益、操作難度等因素。大學生在進行就業選擇時也會考慮多種因素。盡管工資收入仍然是他們的首要關註點,但這不是唯壹的關註點。目前,大學生更關註工作區域、工作環境、發展空間和工作內容安排等因素,這也導致大學生跳槽現象頻發。
4.風險意識影響就業選擇的合理性。
風險意識是大學生金融素養的壹個方面。具有風險意識的大學生可以在理財方式的選擇上做出更現實的判斷,在就業選擇過程中更註重理性思考。雖然就業選擇和理財選擇是兩碼事,但它們的共同點是同樣面臨風險,同樣需要通過評估客觀風險和自身主觀能力,在理性思考後做出選擇。
從就業選擇的角度來看,風險意識是對自身能力與就業崗位是否匹配的客觀認識。對於壹些風險意識較強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了解預期工作對人才的需求,然後做出更理性的選擇。然而,對於壹些風險意識薄弱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既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也不知道自己想從事什麽樣的工作,因此在進行就業選擇時往往比較情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