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財經新聞 - 每日評論:職業道德的敗壞不僅僅是道德問題。

每日評論:職業道德的敗壞不僅僅是道德問題。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最近做出了壹項令人震驚的調查結果。通過對中國12575名公眾的調查,哪些職業道德缺失最嚴重?公眾在調查中給出的排序是:醫生、警察、教師、法律工作者、公務員、記者、會計師、學者和社會工作者。本次調查從如何看待高校引入學術不端檢測系統開始,並完成了社會職業尊重度調查。

如果我們不從科學的高度去追問調查的準確性和嚴謹性,而只是做壹個籠統的民意調查,那麽這樣的調查結果傳遞出的信息極其豐富,值得公眾深度解讀。審視這些所謂的“誠信缺失最嚴重的職業”是社會運行的中堅力量,但公眾印象卻落到了這種地步。

倫理常指道德。但是職業道德僅僅是道德問題嗎?答案顯然是不確切的。沒有人會因為穿白大褂而特別墮落,也不會因為不穿白大褂而在道德上高人壹等。個人道德只是職業道德的來源之壹,甚至不是首要來源。職業道德的集體敗壞已經成為壹種行業現象,成為壹種顯性或隱性的行業運行規則。只承認它是從業者的道德問題,不承認它是社會公共系統的治理亂象,是道德驅逐理性的壹種表現。

碰巧還有另壹項調查可以引用。最近,衛生部、司法部和其他機構支持對365,438+082名醫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只有7.44%的人認為目前醫生的執業環境“良好”,44.82%的人希望放棄醫生這壹職業,91.9%的人認為他們的貢獻與報酬不匹配。壹方面,公開調查認為,醫生職業道德惡化排名第壹;另壹方面,絕大多數醫生認為執業環境惡劣,付出與回報不壹致,甚至有近壹半的醫生想放棄職業生涯。僅僅用道德命題來解釋這個結果顯然是不可能的。

客觀地說,如果壹個行業不能獨立對其負責,從業者就不能獨立開展自己的工作,反而要求其對職業聲譽和職業道德承擔全部責任,這顯然是壹種非常不對等的權責扭曲。這樣說,並不是推卸從業者應有的道德自律,而是強調這種責任來源的嚴肅性。如果我們不首先審視導致行業墮落的制度原因,並積極推動解決方案,而只是鞭打道德水準高的從業者,不僅不會對癥下藥,而且也是壹種無視事實的道德強加,最終將因為沒有人能承受而空洞無物。

看看這些所謂誠信缺失最嚴重的職業,其職業環境存在明顯的制度性矛盾:醫療保障不足,醫患矛盾突出,醫生成為社會怨念的替代品;公安警察有時服從權力但不服從法律,被派往跨省追捕網民或其他社會抗議前沿;教育投入不足,資源配置不均衡,教師進退兩難;有的律師受有關部門約束,不得不入不敷出,唯唯諾諾;公共權力的制約機制薄弱;媒體經常受到金錢的誘惑和權力的制約;隨著大學的行政化程度越來越高,學者因其權力而成為“帝國式”的爭論者,他們願意為學術泡沫而造假。

如果我們認為這只是制度的犯罪和道德的借口,那麽所有這些都等於無視這些問題的存在。道德有自己的界限。如果我們不準備建立壹個聖人國家,我們就不應該用道德來談論壹切。訴諸道德強加只會導致道德失衡和信譽掃地。因此,要看清職業道德腐敗的制度根源,就要致力於公共建設,消除制約行業發展的制度障礙,改革令人壓抑的陳規陋習,真正為各行各業開辟更廣闊的制度空間。

職業道德普遍趨於敗壞,這似乎除了舒服沒什麽。沒有人能置身於這個時代之外,也很難有人能在渾濁的職業環境中獨善其身。即使有人這樣做了,他們也不得不忍受反復的精神折磨,這是另壹種心碎。有人認為只有真正的行業自治才是挽救職業聲譽的方法,這當然是除了道德怨恨之外的另壹條出路。如果我們總是忽視行業的明顯弊端,默認明顯的制度缺陷,只熱衷於舉起道德大刀清算職業道德敗壞等問題,這是否是另壹種集體自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