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民辦學校的校長和老師,被譽為中國的教育聖賢,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教育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孔子首先創新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不分貧賤富貴,均可以在他那裏受教。“有教無類”的提出,打破了“學在官府”的框框,開了我國歷史上私人講學和教育貴族化向平民化轉變的先河,將以前學在官府和文化知識是貴族專利的現象,移植到民間,受教育的範圍放寬了。這壹轉變,是孔子對我國文化教育的壹大貢獻和創新。當時孔子的學生中,從地區來說,有魯國的顏淵、冉求,衛國的子夏、子貢,宋國的司馬耕,吳國的子遊,楚國的公孫龍,秦國戎族的秦祖;從出身來說,貧如顏回,富如子貢,貴如孟懿子,絕大多數是平民子弟,可謂桃李滿天下。
作為校長,我們要像孔子那樣,不斷創新教育理念。校長要以人為本,把重視人、理解人、尊重人、愛護人和發展人的理念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全方位。在教育觀念上實現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地發展;在教育過程上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優化學生的學習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
作為校長,我們要像孔子那樣,善於學習。學習是提高管理者知識水平、理論素養的途徑,是校長專業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優秀校長成長的必經之路。作為校長,我們必須把學習擺在重要地位,增強與時俱進的學習意識,努力學習政治理論、教育理論、管理理論,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充分運用到工作中,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創造性,從而不斷提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