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財經新聞 - 我看了郎鹹平的書,說氣候變暖只是個陰謀,我覺得很有道理。。

我看了郎鹹平的書,說氣候變暖只是個陰謀,我覺得很有道理。。

其實那期節目,並非郎教授自己的研究結果,而是借花獻佛。真正的信息來源來自於BBC,是英國最有信托責任的媒體。可信度還是有的。

而本人非常的傾向於這種說法,我覺得在通常的理解下,比較切合實際。

從歷史真實的數據來看,從二戰結束,到75年,這段時間,全球氣候是逐漸變冷,然後從75年,到2000年這段時間,氣候是在變暖的,從2000年到2010年,氣候沒有繼續變暖的驅使,有專家認為,氣候已經逐漸開始變冷。

我們來解析下上面的數據,妳可以發現,二戰結束後,工業高速發展,排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氣候並沒有變暖,反而在75年後到2000年,氣溫提高了,然後到目前為止,氣溫又沒變化了,可見,氣候是有壹個曲線上下浮動的過程,這個過程,大概是25年左右。而這與二氧化碳,沒有直接關系。因為如果二氧化碳增加會導致氣溫升高,那麽二戰結束後就不可能會有氣溫變冷的過程。

然後我們在來說說二氧化碳,從理論上來看,二氧化碳的確是個“保溫氣體”,但是我想說的是,人類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事實上是很微不足道的,二氧化碳占據大氣的含量是0.054%,每年,細菌和落葉腐化過程中產證的二氧化碳大約是1500億噸,與人類有關的活動,包括呼吸,以及汽車尾氣,每年產生的二氧化碳是65億噸,這個數字,連每年火山噴發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都要少很多。

而且,從研究冰層樣本中表面,地球上存在多次冰河期和高溫期,但是這和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有明顯的區別。歷史上的氣溫,總是在到達巔峰之後數個世紀後,二氧化碳含量才會到達巔峰,但是二氧化碳到達巔峰後,氣溫已經逐漸趨於變冷的過程了。

研究者得出的結論是,高氣溫時期,由於氣溫逐漸變高,所以海洋裏大量的二氧化碳被釋放,所以才引起了高二氧化碳含量,等到氣溫逐漸降低,二氧化碳的釋放才逐漸停止,直到不釋放,最後開始“回收”二氧化碳,所以,氣溫的高低才會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調。

通過這個結論,我們可以發現,我們以往理解的,二氧化碳引發高氣溫,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最終答案,是氣溫影響二氧化碳的含量。

另外再補充壹點,說道保溫氣體,二氧化碳的保溫效果其實相對是比較差的,比誰差呢?比水氣差,而且是差很多~~

然後看BBC采訪的權威氣象學家的理論

宇宙當中,充滿了宇宙射線,這種宇宙射線被認為來自於超新星爆炸(專家稱早已捕獲了這種射線),當射線射入了地表,由於地表70%是水,所以便會加速水分子的分離,大量水氣會揮發到大氣之中,匯聚成雲,而雲層如果夠多夠厚,便會真正形成“溫室效益”:雲層會將欲反射回宇宙的輻射,在此擋回到大氣層內,對地表進行二次加溫。所以,真正影響氣候的,其實是雲。

而影響雲層的“宇宙射線”,也非穩定,這有牽扯到了太陽。

眾所周知,太陽黑子爆發,會形成太陽風,太陽風就如同海浪壹樣,會對宇宙射線產生影響,如果太陽風比較強烈,本該射入地球的宇宙射線,就會被沖走,這時,地球上的雲層就少而薄,大氣變得不保溫,氣候就相對寒冷,相反,太陽風比較弱,宇宙射線畢竟強,雲層也會曾加,大氣的保溫效果就會比較好,氣候就相對溫暖了。

據稱,權威專家對於太陽的活動規律與地球的氣候進行了對比,據說是吻合的

然後在聯想到政治和經濟。

更具郎教授和BBC節目的說法,以及事後本人自己去參閱材料,全球氣候問題,起源於英國,倡導者是著名的英國首位女性首相撒切爾夫人,因為她在競選的時候,英國有酸雨的現象,由此她提出了全球環境惡化,保護全球環境的競選口號,這個口號正好迎合了民眾的兩個心理,壹是二戰後,因為原子彈的存在,人類對自身擁有巨大力量的盲目認識,自以為可以摧毀地球;二是對“自己擁有巨大力量”的恐懼,害怕被自身的力反過來毀滅。所以撒切爾利用了這個口號,成為了第壹任英國女首相。而此法固然會被各國政客廣為利用在各個政治、經濟領域,尤其是經濟。

根據郎鹹平教授的“六加壹產業鏈模式”的學習,我學到了為何西方富裕,中國窮。

請允許我摘錄壹段郎教授的文章。

中國企業為什麽會這麽困難?難道中國的企業家不用功、不努力嗎?不夠節儉嗎?難道是我們的就業者的知識不夠嗎?都不是!我們中國的大學生比例位列世界的最前端。而是因為在這個經濟戰爭之下,中國制造業的優勢,比如說勞動成本的優勢將蕩然無存。什麽叫“產業鏈戰爭”?我們以浙江所生產的芭比娃娃為例,芭比娃娃出廠價是1美元,到美國沃爾瑪就是9.9美元,請問,10美元的零售價減1美元出廠價,中間這9美元是怎麽創造的?

他的創造過程就是“大物流”的概念,包括以下六大塊:第壹,產品設計;第二,原料采購;第三,倉儲運輸;第四,訂單處理;第五,批發經營;第六,終端零售。這六大塊創造了9美元的價值,而我們制造創造了1美元的價值。而制造妳知道有什麽特點呢?那就是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剝削勞動,創造1美元的價值;而那六大塊,不破壞環境,不剝削勞動,創造9美元的價值。中國企業家辛辛苦苦創造壹百萬元的產值,同時替美國創造九百萬美元的價值。因此中國經濟越增長,美國越富裕!妳們是在為人做嫁衣,替人打工,結果我們自己還不知道,還說是制造業大國,可憐呀!這就是所謂的國際分工的不同。我們的根本,就是產業鏈定位錯誤!

這就是香港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教授的“六加壹”的理論,我們中國,就是六加壹的“壹”,他們是“六”,美國自從二戰和冷戰獲勝後,就建立了以美國為主,夥同其他親美西歐、日本諸國,以戰勝國的身份,劃分了“六加壹產業鏈”的財富分配,以非常復雜的手段,將“六”的絕大部分囊獲其中,並使其獲得財富利益最大化,而破壞環境、剝削勞工的“壹”,放在發展中國家,並將其利益最小化。

其實我覺得郎教授當中其實有壹句話說的不貼切,他說,是我們產業鏈定位的“錯誤”,真的是錯誤嗎?我覺得不壹定,我覺得不是我們走錯了路,而是幾乎沒有別的路可以走。我覺得,當美國二戰打贏了德日,冷戰打敗了蘇聯,整個世界等於走入了美國與其盟國所制定的遊戲規則中,中國只要想和國際接軌,就必須接納這種遊戲的模式,而在這個模式中,中國是被定義為“壹”的國家,中國壹方面想要發展,另壹方面卻必須接納“遊戲規則”,另壹方面又想要發展,就只能刻苦默默發展,積蓄力量。

而在積蓄力量的時候,美國與其盟國也並非毫無警惕,他們會用盡手段時時提防。如果氣候變暖真的是個騙局的話,那麽這個謊言的目的,壹定就是西方國家要把第三世界國家的產業鏈定格在“壹”的環節。

所以綜上所述,氣候變暖是大國為了保護自己在產業鏈中的控制權,而做出的流氓行為。是赤裸裸的現代帝國主義對發展中國家的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