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財經新聞 - 長安汽車銷量目標下調超五成 2025轉型計劃面臨挑戰

長安汽車銷量目標下調超五成 2025轉型計劃面臨挑戰

長安汽車迎來新任董事長。

7月8日,長安汽車法人代表發生變更,朱華榮正式成為集團負責人。至此,朱華榮成為長安汽車“第三次創業”計劃的新任掌舵人。

本次轉型於2017年底開始實行,以2020年和2025年為節點,聚焦於向新能源化、智能化以及高端化轉型。

從近兩年的表現來看,長安汽車第壹階段或難實現。長安汽車原定今年銷量目標是400萬輛,現下調至191萬輛。同時三大新能源車專用平臺未如期發布,智能化存在優勢暫不顯等問題。

這都對長安汽車實現2025年轉型計劃構成挑戰。

“第三次創業”的關鍵詞

2017年,朱華榮提出了長安汽車“第三次創業”計劃,次年4月正式啟動。該計劃關鍵詞為“新能源化”“品牌向上”和“智能化”。

長安汽車當時宣布了2020年、2025年發展目標:

2020年,目標銷量400萬輛,市占率12.7%。其中自主品牌246銷量萬輛,新能源車銷量35萬輛;

2025年,目標銷量600萬輛,市占率15.7%。其中自主品牌銷量350萬輛,新能源車銷量116萬輛。

圍繞“第三次創業”計劃,在2017年-2018年期間,長安汽車陸續發布“香格裏拉”新能源汽車計劃、“四大品牌”發展思路、“北鬥天樞”智能化戰略等。“香格裏拉”項目在2017年底最先公布。該計劃當時由前長安汽車董事長張寶林帶隊,朱華榮操刀。

長安汽車提出:2020年前,打造三大新能源車專用平臺;2025年前,累計推出21款純電動車型和12款插電混動車型;到2025年,牽頭投資1000億元,用於打造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並將停售傳統燃油汽車。

在智能化方面,2018年8月,長安汽車發布“北鬥天樞”計劃,宣布要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計劃未來10十年累計投資200億元。

長安汽車提出:到2020年,打造2000人的開發團隊,實現新產品100%聯網和100%搭載駕駛輔助系統,以及自動駕駛L3級別量產;到2025年,預計打造5000人的開發團隊,實現自動駕駛L4級量產,車載功能100%語音控制。

品牌向上方面,長安汽車今年6月推出了高端產品UNI系列。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表示,UNI是長安汽車“第三次創業”過程中的重要武器。

截至目前,“第三次創業”計劃雖已推行兩年多,但成效不太理想。

新能源車型銷量壹般

長安汽車新能源汽車方面暫無代表產品。

長安汽車有7款新能源車型在售,但多是“油改電”而來,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場,純電動車續航裏程集中在300-400km之間。而廣汽新能源等純電動車續航超500km,主攻中高端市場。

長安新能源沒有產品銷量進入前列。據乘聯會數據顯示,長安新能源旗下車型未能進入銷量TOP10。

據長安新能源介紹,旗下逸動EV?460自2018年4月上市到2019年底,累計銷量僅2.5萬輛。其中1萬輛來自T3出行平臺訂單。

長安新能源向財經網汽車表示,已經在加快新品推進步伐,最新壹款產品逸動E-Life也將展開試駕活動。

長安新能源旗下尚沒有自己的生產工廠,產品均由長安汽車工廠代工。此前承諾要在2020年前打造的三大新能源車專用平臺,亦未有相關消息。

因自身難以支撐新能源業務發展,長安汽車主導全資子公司長安新能源實行混改。

去年12月初,長安新能源引入4家戰略投資者,為南京潤科、長新基金、南方工業基金、兩江基金。四家股東分別增資10億元、10億元、7.4億元、1億元。增資後,長安汽車持有長安新能源的股權降至48.95%,喪失絕對控制權。

據天眼查顯示,四家戰略投資者均有政府背景。

其中,南京潤科是南京溧水區國資委旗下全資公司,目前投資有長安新能源和南京恒天領銳汽車兩家公司。

長新股權基金背後股東之壹為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成立於2019年11月,目前僅投資長安新能源。

兩江基金股東之壹亦是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

而南方工業基金背後股東之壹為中國兵裝集團。中國兵裝集團為長安汽車實際控股人。

據長安汽車第壹季度財報顯示,四家股東增資28.4億元已到賬。

距離長安新能源引入四家戰略投資者已超半年。就混改最新進展情況,財經網汽車采訪了長安汽車,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具體細節待時機成熟,會通過官方渠道對外公布。

尚未建立智能化優勢

相比新能源汽車進展緩慢,長安汽車在智能化方面已有壹定成果。但鑒於自動駕駛研發周期較長,優勢尚不夠突出。

長安汽車智能化研發重點是自動駕駛技術。

長安汽車現在售的部分產品搭載了駕駛輔助系統,具備自動泊車輔助、自適應巡航、車道偏離提示以及場景重建等功能,達到L2級別。

據長安汽車介紹,去年7月,L4?級自動駕駛完成開放場景下的示範運營。今年3月,UNI-T完成L3級自動駕駛量產實測。4月,長安汽車計劃投資10億元,打造L4級無人駕駛運營平臺。

同月,長安汽車全球軟件中心落地重慶。該項目預計投資380億元。該項目將導入1000人規模的研發隊伍。

長安汽車向財經網表示,待後續法律法規開放後,長安汽車將實現L3級車型量產上市。

針對自動駕駛分級,我國尚未形成統壹標準。

有部分車企也表示,已實現L2級別。如名爵品牌表示,第三代名爵6達到L2.5級,可實現部分自動駕駛。

北汽新能源等車企也將2025年視為實現L4級無人駕駛量產的關鍵節點。

資深汽車分析師任萬付表示,智能化是壹個長期的過程,現在大家都還處於探索階段,起點差不多。

獨立汽車分析師張翔表示,目前在企業車中,特斯拉、蔚來等造車新勢力在自動駕駛領域技術較占優勢。特斯拉現自動駕駛級別處於L2級別。

張翔指出,出於成本考量,壹般中高端產品對自動駕駛需求較高,而長安汽車現主要偏經濟車型。

UNI-T雖然是長安汽車推出的高端產品,但在售價上與經濟型產品區隔不大。

高端產品UNI低價入市

UNI-T采取低價入市策略,這或對UNI系列高端品牌的定位有壹定影響。

UNI-T於6月21日正式上市,售價為11.39-13.39萬。

這與競爭對手采取的策略完全不同。如WEY首款車型VV7上市起售價是16.78萬。領克01是15.88萬起。

UNI系列也未自建銷售渠道,現歸於長安乘用車旗下。WEY和領克在集團內部優先級,與其他品牌地位同等甚至更高,並自建銷售渠道。

易車研究院分析師周麗君指出,UNI-T的推出,還會形成內耗。

長安CS55、CS75?PLUS兩款車的售價區間為8.29-15.49萬輛,與UNI-T完全重疊,且都主攻緊湊型SUV市場。

長安CS55系列和CS75系列6月合計銷量為2.8萬輛,占總比為14.4%。

張翔表示,UNI系列可定位為中端產品。在UNI系列推出前,長安汽車產品主要集中於12萬以下中低端市場,UNI-T是其自身品牌向上的表現。

銷量回暖但業績仍虧損

業績不振亦是影響長安汽車轉型的重要因素。長安汽車當前銷量雖有回暖,但遠低於預期,且主營業務汽車經營虧損超同期。

最新數據顯示,長安汽車6月銷售新車19.4萬輛,同比增長37.6%;上半年累計銷量為83.1萬輛,同比微增1.2%。

年初,長安汽車曾表示,將力爭實現超191萬輛的年度目標,其上半年已完成四成,但距離長安汽車“第三次創業”定下的400萬輛目標相差甚遠。

長安汽車2016年巔峰時期,銷量為305.8萬輛,扣非凈利潤為94.4億元。

資深汽車分析師鐘師表示,長安系中國品牌尤其是長安系乘用車板塊,目前還難以支撐長安汽車整個集團的發展。

主營業務短時間內大幅度的下滑,使得長安汽車業績不理想。

7月14日,長安汽車發布2020年半年業績預告。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預計20億-30億元,同比增長189.3%-233.9%。

但財經網汽車發現,長安汽車凈利潤扭虧為盈,雖然和公司產品結構改善,盈利能力提升有關,但主要是得益於報告期內非經常性損益項目收入大幅增長。

因為長安新能源引入戰略投資者,出售長安PSA?50%股權,以及持有的寧德時代股票股價上漲,長安汽車上半年收益合計約增加52.8億元?。

另外,長安汽車2020年壹季度財報提到,還收到政府補助5.7億元。

除去非經常性損益和政府補貼,長安汽車上半年業績處於虧損階段。

轉型計劃和密集產品投放的實施,都需要巨額資金支撐。鐘師表示如果“沒有銷量與利潤支撐”,或將影響長安汽車轉型步伐。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