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金融中心
位於香港中環的中銀大廈
雙峰塔(佩重納斯大廈)外觀流露伊斯蘭風格,大量采用阿拉伯建築常用的重疊幾何圖案,以及類似宗教建築扇形外觀裝飾,融合了馬來西亞的宗教背景和文化特點。
上海浦東金茂大廈,借鑒了中國塔的概念
摩天大樓(skyscraper)又稱為超高層大樓,非常高的多層建築物。起初為壹、二十層的建築,但是現在通常指超過四十層或五十層的高樓大廈。隨著高層建築在各地不同的發展,人們所認知的摩天大樓定義高度也略為不同。在中國大陸,建築規範規定100米以上高度的屬於超高層建築;日本,法規定義超過60米就屬於超高層建築;在美國,則普遍認為152米(500英呎)以上的建築為摩天大樓。
目錄 [隱藏]
1 摩天大樓的歷史
2 世界最高摩天大樓
2.1 高度計算的方式
2.2 最高摩天大樓排名
3 各地摩天大樓排名
3.1 臺灣摩天大樓
4 世界超高摩天樓的變遷
5 高樓對周遭環境的沖擊
6 計劃與興建中的摩天大樓
7 相關條目
8 外部鏈接
9 參考出處
[編輯]
摩天大樓的歷史
直到19世紀,超過六層樓的建築物仍相當罕見。人們不願爬太多的階梯,而水壓僅能提升約15米的高度。發達的鋼鐵技術,鋼筋混凝土與抽水幫浦讓建築極高的大樓成為可能,那些極高的建築物之中有些超過300米高。實際上摩天大樓的發展,主要的因素源於電梯的發明。
摩天大樓首次興起於19世紀末美國紐約市與芝加哥地價昂貴用地不足的區域。為了城市商業發展,增加更多營業面積興建摩天大樓。
1871年10月8日美國芝加哥發生大火,災後重建時為了節約市中心用地,高層建築應運而生。城市的重建計劃廣泛地采用新的建築技術與新的建材,包含電梯的使用。隨之誕生的芝加哥學派探討了新技術在高層建築上的應用,也探討了高層建築的造型問題。
威廉·勒巴隆·詹尼設計的的芝加哥家庭保險大樓被世界公認為第壹幢摩天建築。這座十層樓的大樓建造於1884年-1885年,毀於1931年。
第壹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經濟重心從歐洲移轉至美國,至1929年經濟大恐慌是美國建築的繁榮期,摩天大樓也隨著美國經濟而快速發展。1931年102層的帝國大廈於紐約落成,此後長達40年的時間帝國大廈雄踞世界第壹高樓的地位,帝國大廈成為摩天大樓甚至是紐約的象征。
1974年芝加哥西爾斯大樓竣工,取代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塔世界最高大樓的地位,也讓世界第壹的光榮重回芝加哥——這座被稱為摩天大樓發源地的城市。近年來,亞洲新興國家的經濟實力逐漸擡頭,超高摩天大樓的排行榜,也從原來的美洲獨霸,轉移到亞美爭鋒。1998年完工的吉隆坡雙峰塔將原來競逐世界第壹高的美洲大陸,轉移到亞洲。已於2004年完工啟用的臺北101,則是現今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
[編輯]
世界最高摩天大樓
[編輯]
高度計算的方式
根據高層建築暨都市集居委員會(CTBUH)在1997年7月10日所宣布的四種高樓評定標準:結構體或建築頂部高度、最高的使用樓層高度、屋頂高度、天線高度,壹般認為最高的建築排名是指結構體或建築頂部高度而言。
[編輯]
最高摩天大樓排名
這份排名[1]由高層建築暨都市集居委員會所認可。它包含最高的建築細節但不納入不算是建築結構所帶來的高度,譬如天線。 此種排列方式允許看起來比較低的建築比起壹些看起來較高的建築還要高。許多看起來更為高大的大樓,因頂部的天線或尖頂不被認為是建築物主體的壹部分而被排除計算。若比較最高使用樓層高度與天線高度,西爾斯大樓均超過雙峰塔。
此外,此列表不包含非大樓的高聳建築,譬如西恩塔之類的通訊塔,橋梁或鉆油平臺的獨立建築。這張表是從2004年起排列,並將被毀壞的大廈從表中除名,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在倒塌之前在這張表中的位置是第6名。
名次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高度 樓層 所在城市
1 臺北101 Taipei101 508m 101 臺北
2 雙峰塔 Petronas Tower 1 452m 88 吉隆坡
3 雙峰塔 Petronas Tower 2 452m 88 吉隆坡
4 西爾斯大樓 Sears Tower 442m 110 芝加哥
5 金茂大廈 Jin Mao Tower 421m 88 上海
6 國際金融中心二期 Two 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 420m 90 香港
7 中信廣場 CITIC Plaza 391m 80 廣州
8 信興廣場(地王大廈) Shun Hing Square 384m 69 深圳
9 帝國大廈 Empire State Building 381m 102 紐約
10 中環廣場 Central Plaza 374m 78 香港
11 中銀大廈 Bank of China Tower 367m 72 香港
12 阿聯酋大廈 Emirates Office Tower 355m 54 杜拜
13 高雄85大樓 Tuntex & Chien-Tai Tower 348m 85 高雄
14 怡安中心 Aon Center 346m 83 芝加哥
15 中環中心 The Center 346m 73 香港
16 約翰漢考克中心 John Hancock Center 343m 100 芝加哥
17 柳京飯店 Ryugyong Hotel 330m 105 平壤
18 阿拉伯塔 Burj Al Arab 321m 60 杜拜
19 克萊斯勒大廈 Chrysler Building 319m 77 紐約
20 美國銀行廣場 Bank of America Plaza 312m 55 亞特蘭大
21 聯邦銀行大廈 US Bank Tower 310m 73 洛杉磯
22 Menara電信大廈 Menara Telekom 310m 55 吉隆坡
23 Emirates Hotel Tower Emirates Hotel Tower 309m 56 杜拜
24 美國電話電報企業中心 AT&T Corporate Center 307m 60 芝加哥
25 JP摩爾根大通大廈 JPMorganChase Tower 305m 75 休士頓
26 彩虹中心第二期 Baiyoke Tower II 304m 85 曼谷
27 慎行廣場二號大廈 Two Prudential Plaza 303m 64 芝加哥
28 王國中心 Kingdom Centre 302m 41 利雅德
29 第壹加拿大廣場 First Canadian Place 298m 72 多倫多
30 橫濱地標大廈 Yokohama Landmark Tower 296m 70 橫濱
31 Wells Fargo Plaza Wells Fargo Plaza 296m 71 休士頓
32 311 South Wacker Drive 311 South Wacker Drive 293m 65 芝加哥
33 賽格廣場 SEG Plaza 292m 70 深圳
34 美國國際大廈 American International 290m 66 紐約
35 Key Tower Key Tower 289m 57 克裏夫蘭
36 恒隆廣場壹號大廈 Plaza 66 288m 66 上海
37 自由廣場壹號大廈 One Liberty Place 288m 61 費城
38 美國銀行廣場 Bank of America Plaza 285m 76 西雅圖
39 明天廣場 Tomorrow Square 285m 55 上海
40 長江集團中心 Cheung Kong Centre 283m 62 香港
41 川普大樓 The Trump Building 283m 70 紐約
42 美國銀行廣場 Bank of America Plaza 281m 70 達拉斯
43 華聯銀行大廈 OUB Centre 280m 63 新加坡
44 ***和廣場 Republic Plaza 280m 66 新加坡
45 大華銀行大廈 UOB Plaza One 280m 66 新加坡
46 花旗集團中心 Citigroup Center 279m 59 紐約
47 香港新世界中心 Hong Kong New World Tower 278m 61 上海
48 Scotia Plaza Scotia Plaza 275m 68 多倫多
49 威廉斯大廈 Williams Tower 275m 64 休士頓
50 武漢世界貿易中心 Wuhan World Trade Tower 273m 58 武漢
[編輯]
各地摩天大樓排名
[編輯]
臺灣摩天大樓
名次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高度 樓層 所在地
1 臺北101 Taipei 10 508m 101 臺北
2 高雄85大樓 Tuntex & Chien-Tai Tower 348m 85 高雄
3 新光人壽保險摩天大樓 Shin Kong Life Tower 244m 51 臺北
4 長谷世貿聯合國大樓 Chang-Gu World Trade Center 222m 50 高雄
5 漢萊大飯店 Grand Han-Lai Hotel 186m 45 高雄
6 金沙休閑購物中心 Golden Plaza 178m 22 臺中
7 世華國際大樓 Shr-Hwa International Tower 175m 47 臺中
8 宏總亞太財經廣場 Asia-Pacific Financial Plaza 170 42 高雄
9 遠企中心二座 Far Eastern Plaza II 165m 43 臺北
10 遠企中心壹座 Far Eastern Plaza I 165m 41 臺北
相關模版:臺灣摩天大樓
[編輯]
世界超高摩天樓的變遷
建成年代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城市 狀態 屋頂 尖頂 樓層
1885 家庭保險大樓 Home Insurance Building 芝加哥 已毀 180 英尺; 54.9 米 - 12
1890 世界大樓 World Building 紐約 已毀 309 英尺; 94.2 米 349 英尺; 106.4 米 20
1894 曼哈頓壽險大樓 Manhattan Life Insurance 紐約 已毀 348 英尺; 106.1 米 - 18
1899 公園街大樓 Park Row Building 紐約 尚存 391 英尺; 119.2 米 - 30
1908 勝家大樓 Singer Building 紐約 已毀 612 英尺; 186.6 米 - 47
1909 大都會人壽保險大樓 Met Life Tower 紐約 尚存 700 英尺; 213.4 米 - 50
1913 伍爾沃斯大樓 Woolworth Building 紐約 尚存 792 英尺; 241.4 米 - 57
1930 川普大樓 Trump Building 紐約 尚存 927 英尺; 282.5 米 71
1930 克萊斯勒大廈 Chrysler Building 紐約 尚存 925 英尺; 281.9 米 1046 英尺; 318.8 米 77
1931 帝國大廈 Empire State Building 紐約 尚存 1250 英尺; 381 米 1472 英尺; 448.7 米 102
1972 世界貿易中心壹號大樓 World Trade Center 紐約 已毀 1368 英尺; 417 米 1727 英尺; 526.3 米 110
1974 西爾斯大樓 Sears Tower 芝加哥 尚存 1450 英尺; 442 米 1730 英尺; 527.3 米 108
1998 雙峰塔 Petronas Towers 吉隆坡 尚存 - 1482 英尺; 452 米 88
2004 臺北101 Taipei 101 臺北 尚存 1470 英尺; 448 米 1667 英尺; 508 米 101
[編輯]
高樓對周遭環境的沖擊
相較高層商業建築在美國大都會蓬勃的發展,擁有悠久歷史的歐洲城市較為重視維持城市傳統面貌,許多歐洲城市保存著從中世紀以來各個不同時期的建築作品。新建的高層建築必須與附近的建築景觀互相協調,想要在古城中鶴立雞群的建築計劃往往在動工興建之前就會被阻止。
超高層建築會影響鄰近的居民,大樓引起的旋風會破壞附近樓房,綠色植物也缺乏日照。在日本,法令規範達到壹定高度的建築必須內縮,以減少對鄰近居民日照權的損害。許多商業高層建築使用玻璃帷幕,玻璃帷幕節省日間照明,在中高緯度地區也可因為玻璃反射日照,提高室外溫度;但在低緯度的城市建造玻璃帷幕大樓,則會加劇熱島效應所帶來的影響。
除此之外,建造摩天大樓也需要評估所帶來的交通問題、地盤位移或地層下陷、電波障礙等等。
1970年代環保意識興起,至1990年代,強調降低環境沖擊、與自然調和、節能、可持續發展與居住品質的綠建築逐漸成為國際潮流,超高層大樓的興建備受批評。而在2001年的911事件之後,高樓災難也成為摩天大樓探討的議題。
[編輯]
計劃與興建中的摩天大樓
位於中國上海市浦東新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建設案,於1997年動工。變更設計後的環球金融中心於2003年復工,根據新設計方案,大廈高492米、101層,整體工程仍將按照原計劃在2007年完工。
在香港九龍,490米高、118層的聯合廣場第七期香港環球貿易廣場已於2002年動工,預計2007年落成。
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加盟國迪拜,已經開工建設壹座高600米以上的摩天大樓迪拜塔(BURJ DUBAI),具體高度仍是秘密,有報道說將達到800米高。截至2004年,迪拜已經擁有世界前25座高樓中的3座,該國仍以前所未有的熱情繼續建兩座高樓,其中壹座就是迪拜塔,計劃2008年完工。
在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舊址,計劃建築名為自由塔的建築群,最高的高度為541米(根據美國獨立宣言之年設計為1776英尺),預計於2010年完成。
[編輯]
相關條目
芝加哥學派 (建築)
現代主義
城市氣候
摩天大樓列表
世界最高建築
[編輯]
外部鏈接
您可以在維基***享資源中查找與此條目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摩天大樓
SkyscraperPage.com
The Skyscraper Museum
SkyscraperCity Forums
Emporis
高層建築暨都市集居委員會(CTBUH網站)
摩天漢世界
[編輯]
參考出處
大英百科全書,2003,臺灣,見大英百科全書在線繁體中文版 [online]。np:Encyclopadia Britannica, Inc.。[引用於2004年12月5日]。[2]
施植明,亞熱帶摩天大樓的新設計思維——從臺北101談起,/GB/guoji/1031/3071661.html,2004-12-20(14)
建築網絡世界,高層建築發展史,w21.com/maindoc/new/world/high/1.htm
美國,David Macaulay,(王梅春譯),建築巨無霸,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160-191,ISBN 986-7475-04-6
人與環境研究電子報 HERS 電子版第6之1號 [3] 2004-2-1
取自"blog.org/wiki/%E6%91%A9%E5%A4%A9%E5%A4%A7%E6%A8%93"
Category: 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