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財經新聞 - 貨物入庫驗收的程序編輯

貨物入庫驗收的程序編輯

驗收是壹項技術性很強、組織性很強的工作,關系到整個倉儲業務能否順利進行。因此,它必須準確、及時、嚴格和經濟。[1]

驗收操作的程序為:驗收準備、憑證驗證和實物檢驗。

1.驗收準備

倉庫接到到貨通知後,應根據貨物的性質和批次做好驗收前的準備工作,壹般包括以下內容:

(1)人員編制。安排負責質量驗收的技術人員或物資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及配合數量驗收的裝卸搬運人員。

(2)資料準備。收集並熟悉檢驗項目的相關文件,如技術標準和訂單合同。

③設備準備。準備驗收用的檢驗工具,如衡器和量具,並準確檢查。

⑷貨艙的準備。根據倉庫內貨物的性質、特點和數量,確定貨物的存放位置和存放方法,其中存放位置應預留給可能出現的不合格貨物。

⑤設備準備。大批量貨物的數量驗收必須與裝卸機械協調,並做好設備申請。

此外,對於壹些特殊物品的驗收,如有毒物質、腐蝕性物質、放射性物質等。,必須準備相應的防護用品,計算並準備堆放和墊料,並通知有關檢驗部門會同進口物品或庫存單位進行質量檢驗。

2.檢查憑證

倉儲項目必須有以下文件:

(1)業務主管部門或貨主提供的入庫通知單和訂貨合同復印件是倉庫收貨的憑證。

(2)供應商提供的材料證書、裝箱單、重量單和交貨時間表。

(三)貨物承運人提供的運單;如果在倉庫前發現貨物損壞,還應該有承運部門提供的貨運記錄或普通記錄作為與責任方交涉的依據。

3.體格檢查

實物檢驗是指根據入庫單和相關技術資料對實物的數量和質量進行檢驗。壹般情況下,或合同中沒有規定檢驗項目時,倉庫只檢驗貨物的品種、規格、數量、外包裝狀況和外觀質量,而不開箱和拆箱。然而,在進行分揀和組裝作業的倉庫中,通常需要檢查貨物的質量和狀態。

數量檢查是確保貨物數量準確性的重要步驟。根據物品的性質和包裝,數量檢查主要采取計件、稱重、量尺和求積的形式。在數量驗收期間,必須與供應商采用相同的測量方法。驗收記錄中應該記錄哪種測量方法,在出庫時也應該用同樣的方法測量,以免出錯。

按件數供應或按件數測量的項目應在數量驗收時進行計數。正常情況下,計件物品應逐個清除。對於以固定件數包裝的小件物品,如果包裝完好無損,打開包裝將不利於將來的存儲。因此,通常情況下,國內物品只檢查外包裝,不進行開箱檢查,而進入L】的物品則按合同或慣例處理。

對於按重量供應或按重量計量的物品,有些采用按重量稱重的方法,有些則采用理論換算的方法。根據理論換算重量的物品必須首先通過計量秤,如金屬材料中的板材和型材,然後根據規定的換算方法換算成重量驗收。原則上,所有進口貨物都應稱重,但如果訂單合同規定貨物應按理論換算重量交貨,則應按合同辦理。

對於按體積供應或按體積測量的物品,應先檢查數量,然後再乘以數量。如木材、竹子、砂巖等。

在數量驗收前,還應根據貨物來源、包裝質量或相關部門的規定確定是采取抽查還是全檢。

正常情況下,數量檢查應該是完整的,即所有的件數都應該清點;所有按重量供應的都應稱重,所有按理論重量供應的都應測量,然後轉換為重量,以檢驗結果的實際數量作為實收數量。對於包裝和規格相同、不易損壞、質量可靠的大批量物品,可采用抽查的方式進行檢驗。

4.貨物驗收中發現問題的處理

在貨物驗收過程中,如果貨物的數量或質量有問題,應嚴格按照相關制度進行處理。驗收過程中發現的數量和質量問題可能發生在所有流通環節。按照相關規章制度處理問題,有助於分清各方責任,督促相關責任部門吸取教訓,改進今後工作。

(1)承運部門造成的貨物短缺和外觀損壞,憑提貨時取得的貨運記錄向承運部門索賠。

(2)如果到貨與訂單、入庫通知或采購合同不符,倉庫原則上應拒收其倉庫為收貨人的貨物,或在與相關業務部門溝通後將貨物放在待處理區域並進行相應標記。

(3)如果必要的文件不完整,應將貨物放置在待加工的區域並進行相應的標記,並在文件齊全後進行驗收。

(4)相關文件已到達倉庫,但貨物未在規定時間內到達倉庫的,應及時報告庫存單位進行查詢和處理。

(5)供應商提供的質保書與庫存單位的倉單和合同不壹致時,待處理貨物應等待處理,不得隨意使用,並通知庫存單位按庫存單位提出的方法處理。

(6)當數量差異在允許的增減條款範圍內時,倉庫可以核算幾筆應收賬款;如果超出多或少條款的範圍,應進行檢查和核實,並做好驗收記錄,提出意見,然後送庫存單位進壹步處理。結案前不允許隨意使用貨物,結案後才能辦理入庫手續。

(7)當規格、質量、包裝不符合要求或發錯時,應先驗收合格品,再對不合格品或發錯件進行分離檢查。經核實後,應向收貨人說明不合格情況,並將貨物放置在不合格產品隔離區並進行相應標識。對於錯誤的貨物,貨物應放置在待處理的區域並進行相應標記。並應及時通知有關業務部門或托運人,以便盡快處理。

(8)進口貨物的訂貨合同中規定了索賠期限。如有問題,必須在索賠期內報商檢局檢驗認證,並提供驗收報告、外貿合同和國外發票、運輸單據或提單、裝箱單、稱重單、檢驗標準等文件資料供商檢局審查復檢。如果沒有必要的文件和技術資料,應分別向有關外貿公司和中國外運公司索取,以便商檢局重新審查簽發證書和辦理索賠手續。

(9)對於需要對外索賠的貨物,如果貨物未經商檢局檢驗,或經檢驗後退貨或換貨,應妥善保存證書並保留貨物的原包裝以供商檢局復檢。參考文獻1.2.0 2.1王禹洲編輯。現代倉儲配送運營管理。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短缺、質量不合格等問題應根據不同情況及時處理。

(1)凡驗收發現問題等待處理的物品,應單獨存放,妥善保管,防止混雜、丟失、損壞。

(2)數量短缺在增減條款範圍內的,可按原數量記錄,超出增減條款範圍的,應檢查核實,做好驗收記錄和磅單,並會同業主提交主管部門與供應商協商。實際數量超過原數量的,主管部門可以將多倍數量退還給供應商或重新支付貨款。貨物入庫驗收過程中出現數量不符的原因可能是交貨過程中存在錯誤,貨物被錯誤發送,或者貨物在運輸過程中被遺漏或丟失。在商品驗收過程中,如果沒有嚴格檢查數量,或因粗心大意而放過了商品數量的短缺,將會給倉庫造成經濟損失。

(三)質量不符合規定的,供應商應當及時處理退貨或者換貨事宜,或者征得供應商同意代為修理,或者在不影響使用的情況下降低價格。當貨物規格不壹致或錯誤時,應先將規格正確的貨物入庫,規格錯誤的貨物應制作驗收記錄並移交主管部門更換。

(4)單據未到或不齊時,應及時向供應商索取,到達倉庫的貨物應作為待檢貨物堆放在檢驗區,待單據到達後再進行驗收;在證書到達之前,不能受理,不能入庫,不能開具。

(5)因承運部門原因造成貨物數量短缺或外觀包裝嚴重損壞的,憑提貨時取得的“貨運記錄”向承運部門索賠。

6.價格不符的,供應商應當拒絕支付多收部分,對少收部分經核對無誤後,應當主動聯系並及時糾正。

⑦凡“入庫通知單”或其他單據已到,而貨物未在規定時間內到達倉庫的,應及時報告主管部門查詢處理。

在商品驗收過程中,如發現商品數量或質量問題,應嚴格按照相關制度進行處理。驗收過程中發現的數量和質量問題可能發生在所有流通環節中,例如,它們可能是由供應商或運輸部門或收貨人本身的工作引起的。按照相關規章制度處理問題,有利於分清各方責任,促使相關責任部門吸取教訓,改進今後工作。因此,在處理驗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時,應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1)在貨物入庫證明未到達之前,不得正式驗收。如果入庫憑證不規範或不壹致,倉庫有權拒收或暫存,待憑證到達後再接受入庫。

(2)當發現貨物的數量或質量與規定不符時,應與有關人員當場詳細記錄,並由雙方簽字。如果是發貨方的問題,倉庫應該拒收;如果是運輸部門的問題,妳應該提出索賠。

(3)在數量驗收中,應按件及時驗收,發現問題時按規定程序在規定期限內向有關部門索賠;否則,如果超過索賠期限,責任部門將不對損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