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顯著增強,宏觀調控體系日趨完善;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和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經濟增長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按預定計劃,到2010年,中國將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金融危機的影響
直接影響相對有限
中國官方儲備及商業銀行投資的美元資產在本輪危機中壹度暴露於風險中,但總體而言投資損失有限,不會對中國金融體系產生較大沖擊。
具體的影響
美國消費減少影響中國出口
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閉和美林公司被收購與始自去年的次貸危機壹脈相承,在眾多專家看來,這個事件僅是整個危機過程中泛起的壹朵浪花,不應該被孤立看待,其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實際上也是次貸危機對中國宏觀經濟影響的延續。可以從出口和進口兩個方面來理解這次危機對我國的影響。出口方面:可以預料的是我國宏觀經濟的外部環境將由於此次席卷華爾街的金融風暴而更顯嚴峻。海關總署的進出口數據顯示,2008年前8個月,我國外貿出口額的增幅下行放緩的趨勢明顯,由於美國是中國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場,壹度在6-7月份沖高的中國外貿出口增速又將遭遇考驗,外需下降意味著外國消費者對高附加值產品和低附加值產品需求的同時下降。在這種環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沒有動力革新技術,而是被迫通過壓低產品價格去維持市場份額,這可能導致中國出口企業貿易條件的進壹步惡化。進口方面:受此次金融危機的沖擊,美國經濟在下半年仍有下滑的可能,從而導致其國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欲望繼續降低,而投資支出將出現增加,“這對中國的外貿出口並不是壹個利好消息”,如果美國國民的消費需求減少而制造業因投資增加而逐漸恢復活力,那麽勢必減少從中國進口商品的數量。
加大國內進口商品成本
進口方面,由金融風暴帶來的沖擊則與美元匯率密切相關,目前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幾乎都以美元定價,美元走勢的強弱決定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高低,從可以觀察到的數據來看,由於近期美元逐漸反轉走強,原油、鐵礦石等商品的價格顯現下降趨勢,這對需要大量資源性產品的中國來說本屬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倒閉、美林公司被收購不期而至,再加上壹周前被美國政府宣布接管的“兩房”,美國金融市場反復動蕩嚴重影響到美元匯率的走勢和持有者的信心。雖然美國經濟形勢在二季度表現優於預期,體現出了足夠的韌性,但這是由於美元弱勢所帶來的強勁出口所致,因此,在金融風暴襲來,國內需求更趨疲弱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將繼續推動“弱勢美元”下的出口,給美聯儲預留出進壹步降息的空間。雖然中長期還是看好美國經濟走強和美元匯率走高,但是短期內弱勢美元的政策似乎已被市場所認可,如此壹來,原油、鐵礦石等資源性產品的價格將被再度推高,我國進口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為增加。
重創國內金融市場信心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雷曼兄弟公司破產是美國次債危機的延續,帶給金融機構的損失和震動相當大,華爾街五大投行擁有強大的投資和研究團隊,資產超過數千億美元,信息資源也極為豐富,這樣大型的投行也紛紛倒閉,說明了此次危機的嚴重性。“不同的金融機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失,有所區分的只是損失額度大小,像雷曼兄弟,還包括前面被美國政府接管的“兩房”和3月份被摩根大通收購的貝爾斯登等,但與其估算投資者的直接損失不如考量對金融市場的信心打擊。具體到中國而言, ,影響在兩個層面上,第壹個層面是市場信心,美國出大問題的機構相繼破產,給中國的投資者心理蒙上了壹層陰影。可以獲得印證的是,雷曼兄弟公司破產消息傳來的次日,正值A股結束中秋三天假日開市,滬深兩市銀行板塊全線暴跌,其表現只能以“慘不忍睹”來形容,其中,工商銀行跌9.95%,建設銀行跌9.94%,中國銀行跌9.17%。在多方利空消息的垂直打擊之下,滬深兩市銀行股全天放量大跌超過9.0%,多達8家銀行股跌停。招商銀行持有雷曼兄弟公司發行的債券敞口***計7000萬美元,其中,高級債券6000萬美元,次級債券1000萬美元,並且公司尚未對上述債券提取減值準備。
[編輯本段]雷曼兄弟破產給國內金融機構帶來影響
壹方面,我國的金融機構、投資者持有較多的次級債券,形成實際損失;另壹方面給國內金融機構帶來直接損失,金融危機導致美國出現衰退,它會傳導到中國來。對持有大量美國金融機構股票和基金的中國銀行業的擔心。根據破產文件顯示,雷曼兄弟前30大無抵押債權人主要是亞洲金融機構,包括日本的Aozora銀行、中央三井信托、住友三井金融、瑞穗實業銀行、信金中央金庫、國內金融機構中中國銀行再度被牽涉其中。據報道,雷曼對日本Aozora銀行欠款額達4.62億美元,對瑞穗實業銀行欠款額達3.82億美元,對花旗集團香港子公司欠款額約為2.75億美元,而中國銀行紐約分行也曾主導給雷曼貸款5000萬美元。
得到的教訓
(1). 寬松的貨幣政策易引發資產價格泡沫,給日後金融系統危機帶來潛在風險。
(2). 面對國際市場這碗“深水”, 中國的“走出去”政策須更為謹慎,對外投資需要有嚴格的風險評估和多元化的投資策略。
[編輯本段]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
觀察中國經濟問題,要註意到“總量”和“人均”兩個方面。2000年中國GDP達到89004億元人民幣,按當年匯率計算超過10000億美元,世界排名第六,經濟總量已經相當可觀。如果按購買力平價,也就是按國際***同價格計算,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上的位次還要提前。但是,現在人均還不到1000美元,剛剛進入中等偏下收入國家的行列,還是壹個比較窮的國家。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完成了頭兩步,並不是走完了現代化全程的2/3。大約還要經過50年左右時間,到本世紀中葉,才能基本實現現代化。對於實現現代化的艱巨性和長期性要有清醒的認識。
從新世紀開始,中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始向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的新的發展階段。今後10年,中國經濟預期年均增長7%左右,2010年GDP比2000年增長1倍。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是7%,雖然有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增長減速的不利影響,下半年經濟增長速度會慢於上半年,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仍然可以達到,明年仍有可能保持7%左右的經濟增長率。
今後5到1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和政策取向,可以概括為以下七個方面:
第壹,調整經濟結構。這是今後相當長時間經濟發展的主線。要通過經濟結構的調整,使我國經濟發展上壹個新的水平,而不僅是GDP總量的低水平的擴張。產業結構調整是當前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內容。中國技術和經濟發展不平衡,在產業結構調整中需要註意處理兩個關系:壹是發展新興產業和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關系,壹是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系。
第二,加快城市化進程。農村經濟發展有近期的問題,也有遠期的問題。90年代以來有兩個基本情況:壹是糧食產量年均增長速度明顯高於人口增長速度,二是城鄉居民人均口糧消費下降。這帶來了過去所沒有過的相當多農產品銷售困難的現象。現在不少農產品高於國際市場價格,很難再用提高農產品價格的辦法增加農民收入。中國農業單產並不低,種糧不賺錢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達不到規模經營,單純務農很難使農民富裕起來。農村有大量剩余勞動力,加上農業季節性的特點,許多地方是“壹個月過年,三個月種田,八個月賭錢”。鄉鎮企業是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來源,非農業收入在農民收入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但許多鄉鎮企業面臨生產過剩和銷售困難,初始階段那種低水平的規模擴張已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應該包括鄉鎮企業。從長遠來說,農村問題的根本解決,要靠工業化和城市化,靠大量農業人口向非農產業轉移。可以這樣說: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最困難之點,不在城市,而在廣大農村地區;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起步點在城市,最終落腳點是在農村。這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最艱巨的任務。推進城市化是21世紀中國經濟發展的壹個根本性的問題。為了推進城市化,長期以來所實行的限制農民進城的政策需要改變,同時要完善制度,加強管理,保持社會穩定。
第三,西部大開發。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是普遍規律,中國在幾千年歷史上,地區發展就是不平衡的。不論東部還是西部,省、自治區內部各市、縣之間,差距呈擴大的趨勢,這是各個地方經濟發展要解決的問題。區域經濟政策要強調兩個大局。允許壹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是壹個大局,這個政策要堅持。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不是放松或者延緩東部地區的發展。東部地區的發展,過去是,今後相當長時期仍然是從財力、物力和技術上支撐國民經濟全局的極為重要的力量,也是支持西部開發和加快中西部發展的條件,東部地區仍然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實現地區協調發展和***同富裕,這也是壹個大局。西部地區不實現現代化,也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
第四,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世界性大課題。在新的發展階段,應該把可持續發展放到突出的位置。主要是人口、環境。
人口問題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特殊問題。人口問題過去是兩句話: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現在應該加壹句話:註意老齡化問題。我國現在60歲以上人口占10%。西方國家在人口基數小、經濟發達的條件下,經過長期的發展出現了老齡化,尚且遇到很多問題。我國在經濟不發達、人口基數很大的條件下,在很短的時期內進入老齡社會,困難更大。老齡化會帶來“生之者寡,食之者眾”的問題,需要預謀對應之策,健全社會保障制度。
環境保護是提高生活質量的需要。環境保護可以推動企業技術改造,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形成環境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環境惡化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扭轉,現在溫飽問題已經解決了,對於環境問題應該給予更多的關註。按照“十五”計劃,2005年經濟增長50%左右,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要比2000年減少10%。經濟發達國家在人均2000美元時開始治理環境,我國在人均不到800美元的條件下開始大規模控制環境汙染,難度更大,要靠長期努力。
第五,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現在只是“初步”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說,有了壹個雛形,壹個大的框架,不健全、不完善之處還很多,仍然需要強調體制創新,通過深化改革為經濟發展提供體制保障。加入WTO標誌著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就是建立與國際市場經濟規則接軌的、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階段。體制創新是中國現代化事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六,發展開放型經濟。中國所處的國際經濟環境和對外經濟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主要是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對外開放的擴大。經濟全球化是壹種趨勢,交織著各個國家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和激烈的競爭,必然經過許多曲折和反復。其後果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進壹步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是實現現代化的條件,但我國經濟技術落後,在同發達國家的競爭中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加入WTO給我國經濟帶來新的機遇,這是具有很大挑戰性的機遇;我們面臨的挑戰也是包含著發展機遇的挑戰。加入WTO只是獲得入場券和參賽資格,關鍵是提高我國經濟的競爭能力。
第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妥善處理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關系,在積累和消費的關系上,要兼顧國計和民生;在社會政策上,要註重調節社會分配和解決就業問題。我國面臨著沈重的就業壓力。今後5年城鎮將新增就業崗位4000萬個,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4000萬人。達到了這樣的目標,城鎮失業者仍將有1200萬人以上,農村仍將有1億以上的剩余勞動力。積極擴大就業是需要長期堅持的壹項基本政策。中國市場商品短缺的狀況已經結束,現在是供過於求,沒有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國內市場不可能開拓,經濟就不可能持續增長。
中國經濟的黃金發展時段
今天,我們要對今後壹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進行壹些展望,我們正處在壹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可以說正處在壹個黃金發展時期,同時也處在壹個矛盾凸顯時期,我們既面臨著很多戰略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們可以說,我們耽誤不得也失誤不起,我們要謀劃好我們的發展思路,謀劃好我們的藍圖,謀劃好我們的路線圖,我們才能趁勢而上,才能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如果我們戰略上有失誤,那我們就會貽誤發展的時機,就會為此付出沈重的代價,所以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黃金發展期的中國經濟,我講五個問題:
第壹個問題,黃金發展期和矛盾凸顯期並存的時期。為什麽說我們現在正處在壹個黃金發展時期?按照世界銀行的分類,我們說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650美元以下我們叫低收入國家,650到2555美元我們把它劃為中等收入國家,2555美元到7911美元叫中高收入國家,7911美元以上我們就叫高收入國家,我們中國是在1996年超過了650美元,也就是說1996年,我們就開始告別低收入國家向中等收入國家邁進。2003年我們開始我們突破了壹千美元,人均GDP突破了壹千美元,那麽我們要實現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那個時候我們要達到多少呢,就是人均三千美元,那樣我們就可以由壹個中等收入國家向中上等收入國家邁進。
從工業化的進程來看,我們也處在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去年我們人均國內產總值是壹千二百七十美元,今年我們有可能達到壹千四百美元,按照匯率計算,我們按錢納裏的模型,我們也基本達到了就是正處在壹個工業化中期階段,那麽從各個國家的發展經歷表明了走出低收入國家向中等收入國家邁進的這麽壹個時期,或者說工業化正處在中期的這麽壹個階段,往往會出現壹個黃金發展時期,同時這個時期也可能是矛盾凸顯時期,為什麽?它處在壹個社會轉型之中,也就是說農業為主導的社會向工業為主導的社會轉化,中國現在正處在這種大的社會轉型之中。
所以我們要強調的是這個階段為什麽是黃金發展時期,我們說理由有這麽幾個方面:第壹,消費結構開始出現升級,它就為經濟增長創造了巨大的需求,市場需求。我們消費結構在發生什麽變化呢?就是說我們正處在由吃、穿、用為主導的這麽壹個消費階段,正在轉向住和行為主導的壹個消費結構,大家在北京很直觀可以感覺到,這個街上的汽車是越來越多,交通越來越擁堵,我們每個月的汽車的銷售量都可能在三到五萬輛之間,這個說明我們汽車正在進入家庭。另外,大家也可以感受到,住宅、小區像雨後春筍不斷的湧現,人們正在大量的購置不動產,這就表明我們的消費結構正在發生轉型,經濟學上有壹個用恩格爾系數來表達我們消費中用於實物支出的比重,那麽我們恩格爾系數已經由1995年末的39.4%下降到去年的37.7%,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就是它用了三分之壹多壹點用於實物支出,那麽其他的會用於什麽呢?就會用於住和行的積累和支出,甚至用於人力資本投資,包括教育和培訓。
那麽農村居民,由1995年末的49.1%下降到2004年的47.2%,也就是農民居民恩格爾系數也下降到50%以下,除了住房的消費以外,我們還會有許多新的消費熱點,包括電信,我們現在移動電話用戶超過三億人,我們城鎮居民也就五億人。
還有醫療保健的消費等等,我們說這些住、行和新的消費熱點就會對經濟發展形成巨大的需求,我們的生活,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型,就是我們不但追求我們的基本的物質需求的滿足,我們還在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
第二、我們產業結構正在發生迅速的變化。這種變化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我們說住和行的需求,它跟吃穿、用的需求是不壹樣的,我們說要建房子,就需要鋼材、水泥、鋁合金,要發展汽車,同樣需要大量鋼的薄板,這是比較高端的產品,需要各種電子,汽車用的電子產品,需要玻璃,需要橡膠做輪胎,這些產業有什麽特點呢,它的產業鏈條比我們說吃、穿、用這些產業的鏈條要長得多,那麽它就會形成很多中間需求,就是我們說投資品中間品的需求,那麽它就會使得產業鏈條拉長,使得我們的產業結構發生變化,這幾年來看,我們的產業結構正在發生很明顯的變化,比如說本世紀以來,2000年我們的工業比重占GDP的比重是多少呢?是50.2%,到去年我們提高到52.9%,也就是說提高了2.7個百分點,這表明什麽?我們工業還在加快,它占GDP比重還在提高。而在工業結構內部,妳會發現,鋼材、水泥、有色金屬、鋁合金這些重工業部門的比重提高在加快,妳比如重工業部門占工業增加值比重,2000年是62.5%,去年2004年67.6%,提高了5.1個百分點,也就是四年中提高了5.1個百分點,表明什麽呢?我們正在呈現工業化過程加快,重化工業部門提高的這樣壹個態勢,這種態勢也會帶來壹些新的問題,對環境的排放量就迅速增加,這對我們這種處理生產的工業化和生態環境的關系就提出了挑戰,所以我們說這個階段由於需求結構的變化,產業結構也發生變化。
2010年,中國會有多少人居住在城市?
第三、為什麽是黃金發展時期,我們說城鎮化在加速發展,為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也在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可以說,當今中國正處在可以說是世界發展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過程,我們現在流動人口總規模有多少,有壹億兩千萬人,相當於比很多國家的總人口還多,大家都學歷史都知道,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圈地運動,那時候的人口流動跟我們現有的規模相比那是遠遠無法相比。那麽我們正處在壹個城市化的加速進程當中,按照通常的規律,我們說城市化達到30%以後就進入了壹個加速期,我們是哪年達到30%呢?我們是1996年,我們城市化率達到30%,那麽去年我們城市化率是多少呢?是41.8%,也就是說全國已經有40%的居民已經集中在城市居住。那就是說,城市社會就開始占據主導地位,所以城市化會帶來什麽?人口進入城市,它必然帶來對住房、對基礎設施、對公***服務的需求,進城子女要受教育,要有醫療保證,要有各種公***服務,對道路、供水、供電、供氣有基礎設施需求,這些需求就會帶動經濟的發展,那麽還帶來什麽?我們說大量人口進入城市以後,有相當壹部分會居住下來成為城市居民,這部分人又會形成比較龐大的壹個消費品的市場。
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什麽?
第四、為什麽是黃金發展時期,我們說我們正處在壹個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增強的階段,為我們國家參與國際分工,利用國際資源,創造了壹個十分有利的條件,現在全球處在壹種什麽狀態?我們說不光是資金,而且這個技術人才都在大規模流動,當然我們說這種流動對發展中國家還是有限制的,比如說,全球化為什麽人口不能自由流動呢,如果人口自由流動,我們中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兩億多勞動力都可以流動到美國去,到那兒去尋求就業機會,我們說這個不能自由流動,但是高端人才可以,我們說全球化資金技術都在大規模流動,那麽這種態勢就是為我們利用國際資源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我們可以利用國際資本,我們現在大規模引進外商投資,我們引進的外商投資規模有多大呢?去年是六百零六億美元,由於這種大規模的引進外資,也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管理方式,大大促進了我們的產業的發展,我們去年已經成為什麽?世界上第三大貿易大國,我們進出口總額有多大規模呢?有壹萬壹千億美元,我們今年可能達到壹萬四千億美元,所以我們的貨物貿易這個規模應該說是非常大的,那麽它對周邊國家都帶來了相當程度的影響,包括對東亞國家,妳比如說東亞壹些國家的傳統產業,比如說日本、韓國的鋼鐵由於我們這個進口規模的擴大,使得他們這些傳統產業延續了什麽?延續了他們的生命周期,使他們生命周期拉長了。那麽我們這種大規模的進口對周邊國家經濟也起到了巨大的拉動作用,所以我們說,今天的中國已經跟世界形成了壹種互動的發展關系。
黃金發展期也是矛盾凸顯期
首先我們說社會矛盾,社會利益,更加復雜多樣,社會矛盾更加突出,社會矛盾突出是體現在什麽方面呢?比如收入分配,就是由於新興產業部門的成長,由於市場化機制的逐步發揮主導作用,由於要素在參與分配,那麽就使得不同群體的收入差距開始擴大,這種擴大甚至表現在方方面面,甚至表現在人們的社區,以前人們可能都在壹起,大家都是壹個單位的,今後由於隨著大家購置不動產,妳會發現有些人逐步的向高檔社區遷移,有些人在向中檔社區遷移,就是說在空間上也在表現出來,那麽如果收益差距擴大了,以後我們的利益***同點就會發生變化,是不是?
第二個、我們說矛盾凸顯,我們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的加速發展時期。我們正在面臨巨大的什麽?資源的瓶頸的制約。中國以前是號稱地大物博,但是中國有巨大的分母效應,我們有十三億人口,就是什麽東西拿來被中國分母壹除,就變得微不足道了。所以我們說,我們由於工業化的發展,對資源的這種需求,也是非常的巨大。我們正在大量的進口資源,我們不僅進口石油,也在進口鐵礦石,進口各種金屬礦產,由於我們資源供給的不足,所以我們受到這種資源的約束也在越來越大,這種進口也有商業風險,大家也知道,前壹段原油漲價,我們就要付出的成本,就會大大提高。
另外,我們環境的約束也在加劇,由於我們重工業的發展,我們的排放正在增加,我們二氧化硫的排放,現在是世界排在第壹位,我們現在電廠都在進行脫硫裝置的改造,我們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僅次於美國,我們是第二位,我們也參加了《京都議定書》,我們有減排義務,到壹定階段我們要履行減排義務,這些都是我們面臨的新的壓力。
第三個,我們說為什麽矛盾凸顯呢?由於我們國際化程度的提高,我們正處在國際競爭壓力不斷加大的壹個時期,大家看媒體都知道,歐盟、美國都給中國紡織品設限,我們面對的貿易摩擦越來越多,而我們的出口規模又在迅速的增加,這種壓力很大,另外壹方面,我們由於出口產品大量是加工組裝,由於沒有自主的技術,沒有自己的品牌,我們的附加值很低,我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去出口,但是所得收益非常有限,這種參與國際分工的這種方式,這種外貿的增加方式,也面臨巨大的調整的壓力。另外,我們由於利用國際資源,面臨國外這種礦業集團價格的壓力也在加大,可能是壹種戰略聯盟,他們可能建立壹種戰略聯盟來跟我們討價還價等等,所以我們說我們正處在十分重要的關口。
五句話提煉中國經濟的經驗啟迪
很快第十個五年計劃就要完成了,那麽第十個五年計劃給我們哪些啟示呢?我想有這麽幾點,回顧過去這幾年,從進入二十壹世紀以來,我們說有這麽幾點啟示非常重要,第壹就是我們說要用好,要抓住我們當前的有利時機,在發展中來解決我們前進中的問題。
不好意思,超過1000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