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作構思階段,作者的思維活動異常活躍。確立主題,選擇好材料,再考慮如何表達主題,如何安排材料,從而逐漸形成清晰、連貫、獨特的思維路線——思考。至此,文章的大致框架已在作者腦海中“閃現”。
當作者用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文章的結構會有詳細的安排。因此,作者的思維與文章的結構密切相關。思維是作者思維活動的路線,是作者對頭腦中的內容材料進行梳理和組織的過程和結果。是作者對客觀事物本身組織的觀察和理解。
具體表現:
(1)?思維是結構的基礎和核心。結構是文章的主要表現形式。要使結構完整、嚴謹、對稱,在寫作之前,作者需要別出心裁,形成清晰、連貫、獨到的思路,然後將其“外化”為清晰、嚴謹、透徹的結構。但文章反映的是客觀事物,絕不是對其原有形式的簡單照搬照抄,而是基於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主觀創造。
(2)?因此,不同的作者。不同的風格有不同的想法。思路開闊,獨具匠心,文章結構新穎獨特;思維狹隘、庸俗會使文章結構僵硬;如果思維紊亂,文章的組織必然不清晰;思維松散,文章的結構就不可能嚴密緊湊。
(3)?結構是思想的體現和反映。結構是思想的外在形式和文本載體。只有思維嚴謹清晰,文章的結構才能完整、嚴謹、清晰,主題才能準確表達;如果思維紊亂,遺漏,堵塞,文章就會邏輯混亂,文字亂序,首尾不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