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經濟學家王幸平在《財經》雜誌2012年增1期的“貨幣錯配疊加效應”壹文中提出的壹個概念,其表述為:商業銀行以處於升值過程中的、受到政策限制的本幣為基礎(質押),發放壹種處於相對貶值過程中的、不受政策限制的外幣貸款,導致本幣存款增加推動信貸投放規模擴大;而外幣貸款的超額發放又進壹步促進本幣存款增加及本幣貸款發放,彼此相互關聯,繼而拓寬了整個社會的貨幣投放及信用的擴張膨脹,形成“貨幣錯配疊加效應”(Superposition Effect of currency mismatch)。
或者也可以這樣理解:
客戶(企業)利用不同貨幣在某壹時段上存在的利差與匯差,在與銀行進行資金交易的過程中,使用同壹筆資金重復操作,利用金融杠桿效應使其借貸金額不斷放大,繼而達到貨幣錯配狀態下的銀行資產與負債規模極速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