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機器人介紹
世界上最早的聊天機器人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名為“阿爾伯特”,用BASIC語言編寫。在今天的互聯網上,已經出現了比利和愛麗絲這樣的聊天機器人,以及網民制造的瑪麗莎和烏賊娘這樣的中國聊天機器人。據報道,還有壹個“約翰·列儂人工智能項目”,旨在重現披頭士樂隊主唱的風格。1950年,圖靈在哲學期刊《思維》上發表了壹篇關於“計算機器與智力”的文章,並提出了後來的經典圖靈測試——交談可以測試智力。如果計算機能像人壹樣說話,它就能像人壹樣思考。他因此被稱為“人工智能之父”。1991年,美國科學家、慈善家休·洛伯納設立了人工智能年度競賽——洛伯納獎,號稱是圖靈測試的首次實踐,旨在獎勵最擅長模仿人類真實對話場景的機器人。2008年6月65438日+10月65438日+2月,羅布納人工智能獎決賽在英國雷丁大學舉行。包括阿爾伯特在內的六個軟件程序擊敗了其他七個程序,獲得了決賽資格。艾伯特與12個陌生人交談,試圖讓他們相信這是壹個“人”。經過壹番爭論和歡笑後,這個計算機程序成功欺騙了三個人,並在今年的人工智能競賽中獲得了壹等獎,離“成為歷史上第壹臺思維機器”的目標又近了壹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