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265438+20世紀經濟報道》報道,2019-10,字節跳動保障中心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啄木鳥2019”專項行動,嚴厲打擊抖音短視頻平臺刷贊、黑灰粉等作弊詐騙行為。但不好的是,記者調查了壹些專門為短視頻刷流量的平臺。他們的業務分為機器交通和人工交通。還說人工流水不會受監管影響。
毫無疑問,面對真實粉絲的虛假刷量行為,Tik Tok的平臺依然束手無策,只能任由這種欺詐欺騙的現象繼續猖獗。
隨著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網絡名人中出現了“帶貨”現象和“種草拔草”的消費模式,刷贊、刷量亂象泛濫,對消費者、商家、市場秩序和內容生產者都是有害的。有專家表示,在利潤的驅動下,國內刷單行業的人數已經達到900多萬。
此前,網絡名人刷單現象,Tik Tok多次被媒體曝光,而Tik Tok已經成為流量造假的重災區。隨著整個互聯網行業技術和戰略對抗的升級,虛假流量的具體實現方式和產業運營模式也在不斷更新。刷贊和刷粉走上了“智能化”和“規模化”的道路,Tik Tok成了虛假的流量池。
記者調查發現,壹個QQ群裏的客服稱,粉絲和播放數、點贊、評論是分開賣的,1000的真實粉絲至少需要200元。最多可以刷65438+百萬贊,3萬轉發,30萬播放,* * *花費8000元。另外,Tik Tok的直播人氣也可以刷,15元壹次50個,25元50個。
此外,市場上還出現了壹些任務獎勵app,為用戶提供了進行金錢和流量交易的平臺。比如表揚、試喵、獎勵貓咪等。,用戶發布Tik Tok作品的鏈接供其他用戶贊。但主要是粉絲數量較少的用戶發布,需求較小(
在Tik Tok上,超級網絡名人只要發壹個幾百萬甚至上千萬贊的視頻,幾分鐘就能賣出60-70萬件商品,帶貨記錄不斷被刷新。
今年7月15,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報道了Tik Tok棘手的商業變現。據央視記者暗訪,網絡名人中某新媒體的工作人員透露,抖音平臺上網絡名人的粉絲很多都不是真實的,網絡名人的形象不僅是包裝的,所推廣產品的粉絲、關註度甚至成交額都是公司精心包裝的,各大互聯網平臺也會默契配合,導致Tik Tok平臺無產品、無商品、非法產品的亂象。
不僅如此,刷單詐騙現象也粉碎了年輕人想通過新興互聯網平臺創業的夢想。
以字節跳動為例,很多中小商家經不起暴利的誘惑,被字節跳動營銷公司龐大的發動機銷售人員吸引進了“坑”。然而可悲的是,Tik Tok的廣告費太高,還有數量龐大的引擎營銷機構協助虛假宣傳,導致價格錯誤、虛高,被消費者多次要求退貨。商家不僅要自己承擔物流費用,還有投訴官司的風險。事實上,包裝的虛增訂單量只是Tik Tok平臺收取廣告費、賺取“黑心錢”的幌子。
顯然,Tik Tok壹直對流量數據造假視而不見,對數據造假大開綠燈,在灰色產業鏈上教唆欺騙消費者,甚至與網絡名人刷單詐騙公司勾結,背棄平臺底線。這壹次,字節跳動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流量整治行動,但結論卻是仍然沒有辦法處理真正粉絲造成的亂象,這讓人懷疑所謂的“整治”不過是逃避和應付輿論和監督的“緩兵之計”。
這種虛假好評、刷粉、刷量的行為,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搶占優質商品的市場資源,擠壓誠信經營品牌的生存空間,嚴重損害電商行業的正常秩序。Tik Tok對虛假刷單的縱容,不僅觸犯了法律紅線,也讓電商行業烏煙瘴氣,對普通消費者的財產安全和社會風氣造成了負面影響。
然而,為了保住“流量池”的優勢及其帶來的滾動紅利,即使Tik Tok和字節跳動犧牲用戶的信任,也難以忍心抓網絡名人的流量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