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天津市第十九中學的歷史沿革

天津市第十九中學的歷史沿革

1920年夏,廣東會館主席陳祝嶺和廣東音樂會會長麥慈銀提出在天津創辦私立廣東學校,並率先由廣東會館創辦半私立小學,這是十九中最早的雛形。

1921年秋,麥慈銀先生捐地壹畝,陳祝嶺先生第壹次捐巨資在和平區濱江路與陜西路交口創辦粵派,後決定4月9日校慶。

1922 65438+10月9日,校舍竣工。首任校長是武元吉,舉人,清末廣東高官。

1923年春,完全小學,初中四年,高中兩年。

1924年夏,吳因年老退休,校董事會聘請廣東開平人、天津南開大學文科畢業生周為校長。

1926,學生人數增加到460人。考慮到畢業生繼續深造的願望,同年秋開辦了初中,廣東學校從完全小學發展到初中。

1930年4月,小學和中學同時立案。

1932年,周因故辭職,校董事會聘請羅光道先生為中小學校長。

1933年,羅光道決定將廣東學校分為中學和小學,中學部開始招收女生,這在當時是壹個創舉。

1937年秋,增加了壹所高中,成立了理化實驗室,購置了大量理化儀器設備,包括十幾臺顯微鏡,成為當時天津市教學設備比較齊全的完全中學。

1938年買了壹棟女生教學樓(現山西路156號),男女分班教學。

1940,有了第壹屆高中畢業生。

6月1944 11日偽滿教育局撤銷廣東中學註冊,解散校董事會,免去羅光道校長職務。

1945年,日本投降後,羅光道復職。5438年6月+當年2月,天津學生展開了反對審判的鬥爭。羅同情和支持學生的政治活動,並提供了學校的小禮堂和教室作為開會的學生代表在城市。天津學生會的辦公室就設在這所學校。時任天津學生會主席的秦肯,是廣東中學的學生。

1949年,天津解放時,廣東有兩所中小學,男女兩校,* *學生2000多人。

1949年秋,廣東中學成立團支部。

1949 65438+2月29日,廣東中學被鐘* * *地下支部公開領導。

1950成立校務委員會。

1952 12 2月23日,廣東中學由民辦改為公辦,更名為天津市第十九中學。

1953後,實施以教學為中心,加強教研組建設,開展互講互學活動,繼續強調直覺,開展自制教具活動,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1956年7月遷至和平區河北路42號【現河北路30號】。

天津市第十九中學位於天津市和平區河北路30號。其前身是廣東先賢於1921年創辦的“廣東天津中學”。簡稱廣東中學,已有88年歷史。1952 65438+2月更名為天津市第十九中學。2006年被天津市教委批準為天津市第壹批歷史名校。學校歷史悠久,有優良的辦學傳統。是壹所學生喜愛、家長信任、社會滿意的公辦優質初中。學校占地面積近14畝。2008年,某歷史名校改擴建工程開工,新增面積5001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2000多平方米,包括綜合樓、教學樓、實驗樓。它配有體育館、閱覽室、大會議廳、演播室、網絡管理中心和地下停車場。有先進的理化實驗室、微機室、音樂舞蹈多功能廳、藝術教室。每個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網絡教學設備。學校現有24個教學班,學生1000余人,教職工115人。學校秉承“勤奮、自強、尊公、愛社”的校訓,“誠信、嚴謹”的校風,“嚴謹、博學、愛生、敬業”的教學精神和“勤奮、尊師、善思、創新”的學風,積澱了深厚的校園文化。學校領導始終堅持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學校各項工作,以“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堅持勵誌、成功學、拇指教育,走“規範加特色”的辦學之路,以“資格加特色”培養有用人才,即以興趣激發愛好,以特色促進綜合,以特色促進發展;堅持“主動參與、精講精分”的教學策略,在教育中實施“七個優先”,面向全體學生,關註個體差異,加強教育教學管理,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