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顧:安徽淮南壹小學生接到詐騙電話後迅速報警。警察趕到後,他問孩子為什麽報警。孩子的回答讓民警哭笑不得。孩子說:他以為爸爸沒有五千萬那麽多錢。雖然這是壹個成功的防騙案例,但現實中還是有很多孩子防騙意識薄弱。
作為未成年人,他們屬於無完全行為能力人,在生活和學習上需要父母或老師的正確引導。他們沒有判斷能力,也沒有防止作弊的意識。他們的孩子被騙的幾率非常高。壹般在以下幾個地方被騙:1。在家裏,這是壹個父母很容易放松警惕的地方。只要家長稍不註意,孩子就可能在眼皮底下被騙走。2.學校門口來來往往的車和人很多。即使學校的警衛配備齊全,也還是不能做到萬無壹失。第三,公園,公園是大家休閑的地方,人流量大,小孩容易亂跑,不安全因素比較多。
面對詐騙分子的詐騙手段,壹定要給孩子樹立防騙意識,降低被騙的可能性,把孩子的安全系數控制到最高。第壹,在學校安排防騙課程,甚至設置防騙場景。第二,家長要經常給孩子講騙子的行騙手段,不要吃陌生人給的糖果零食,不要隨意和陌生人說話,做壹個熱心的孩子但不要隨意給陌生人帶路。第三,告訴孩子獨立旅行不要去偏僻的地方。第四,學校組織孩子參加防騙意識演練。第五,多帶孩子參加公安部門舉辦的防騙宣傳講座。
孩子是弱勢群體,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我們需要在生活中不斷給孩子講防騙意識,讓孩子少受意外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