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龍具有圖騰的基本特征,是各民族都崇拜的圖騰神。《說文解字》中解釋:“龍,鱗蟲之長,可靜可明,可大可小,可長可短,春分登天,秋分入深。”傳說顏地、黃帝、堯、舜、漢高祖劉邦的誕生和出現都與龍有關,都是龍種、龍子。古代越南人也認為他們是龍,所以不斷紋身就像壹條龍。時至今日,我們常說的“龍的傳人”或“龍的傳人”,都是圖騰祖先觀念的殘余。至於龍圖騰神的概念,則更為普遍,大部分民族都曾視龍為保護神。
有納西族把牛當做上古創世獸。在納西族的《東巴經創世紀》中,描述了這只由海中巨蛋孵化出的神奇的牛,用它的角和蹄沖破地面,引起了大地的震動。是納西族的祖先,開地的七兄弟七姐妹所殺,用牛頭祭天,牛皮,肉,土,骨,石,筋,山,血,太陽,肝,月。這樣,就會有壹個清澈明亮的天空,太陽和月亮,以及萬物生長的寧靜世界。從此以後,牛就被當作聖物,用來祭祀和祭祀天下的山川。納西族人非常崇拜牛神。
對馬的崇拜多流傳於北方的遊牧民族和獵人之間。保安民間流傳著壹個雪白神馬的神話。滿族有祭祀馬神的習俗,清代文獻中有很多祭祀馬神和修建馬廟的記載。達斡爾人稱神馬為“溫孤”。這種神馬是不讓女人騎的,可以吃,可以到處走,誰也不許趕。甚至可以在田裏隨意吃苗。大部分馬都是全白的,整個尾巴都是鬃毛。它們從未被修剪過,彩色的絲綢經常被綁在鬃毛上作為壹種標誌。
羊圖騰在許多民族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古代經典《山海經》描述了壹只沒有嘴,沒有食物的古代神仙羊。哈薩克族崇拜山羊神,稱為“謝可謝可阿塔”。他們認為世界上所有的山羊都屬於它,它是為了山羊的繁衍而被獻祭的。祭拜的羊神叫“少盤阿塔”,掌管天下所有的羊。在祭祀中,這位神被要求保佑羊多產。柯爾克孜族崇拜山羊,稱山羊神為“七裏盤阿塔”,是第壹個馴養野羊成為家畜的神。
漢族是古代最早訓練養狗的民族之壹。早在《山海經》中就有狗能抵抗兇猛攻擊的記載。《後漢書·南蠻傳》中記載了上古堯始祖神話,即神犬盤瓠幫助壹家殺死吳將軍,壹家的女兒嫁給盤瓠,生下堯後裔。救亡圖存的神犬盤瓠作為氏族的始祖神話,壹直被湘桂粵瑤族綿支奉為氏族始祖,被尊稱為“王磐”、“潘”等,不僅口頭傳唱,而且記載在族譜中。滿族從狩獵開始就崇拜狗,視狗為虧欠滿族的動物。後來他們又重聚,傳說是壹條義狗救了努爾哈赤。到目前為止,他們沒有吃過狗肉,打過狗,也沒有戴過狗皮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