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成語並不難理解,但卻有著深刻的含義,“飛黃”壹詞的由來也很古老。我們先來看壹個有趣的歷史故事。
明朝永樂年間,有壹位著名的天才,名叫解縉,從小才華橫溢,被十裏八鄉的人們譽為“神童”。
解縉出生在壹個書香門第。據說當他還在繈褓中的時候,他的母親經常在地上給他寫信。他五歲的時候什麽都忘不掉,七歲的時候就能寫壹篇好文章。
因為解縉從小就出了名,所以當他參加兒童測驗時,他被認為是名列前茅的。
為了避免路上的顛簸和勞累,解縉的父親把兒子扛在肩上,讓他自己騎著去考試,恰好被考官看到了。
在古代,讀書人最註重的是誠信,壹個懂事的人應該把“孝”放在第壹位,所以考官看到解縉騎在父親頭上,責怪他“讓父親出馬”,就連連搖頭。
這個嘲諷碰巧被解縉和他的兒子聽到了。父親雖然覺得不好意思,礙於面子不敢反駁考官,但解縉不屑壹顧,隨口答道“父親要兒子做壹條龍”,既回應了考官又很利索,周圍的人都誇他。
後來解縉中了第壹名,在終審中與哥哥謝倫、姐夫黃金花同中進士,於是謝佳也有了“壹家三口進士”的美譽。
從那以後,人們經常用“望子成龍”這個成語來表達父母對子女的殷切期望,希望子女有壹天能像龍鳳呈祥壹樣成就輝煌的人生。
二、飛黃騰達的初衷和內涵
“飛黃騰達”這個成語也意味著祝願別人取得輝煌的成就,但這個成語的由來並不簡單。首先,我們不妨把這個成語拆解壹下,壹個壹個來分析。
“黃飛”和“騰達”只是壹個主語和壹個謂語,構成主謂結構。謂語動詞“騰達”很好理解,意思是在空中起飛,直達天空,寓意向上進取。
相對而言,“飛黃”這個詞更為隱晦,在日常交流中似乎很少看到這個詞單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