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原名出國留學,壹般是指壹個人去本國以外的國家接受各種各樣的教育,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長期的(從幾個星期到幾年)。這些學生被稱為國際學生。在中國大陸,學生去香港、澳門和其他地區學習,這也叫出國留學。
這是因為這些地區有不同的教育制度。美國等國組織的短期海外交換生項目,英文名“Study foreign”直譯為出國留學,請參考海外留學(中國大陸稱海外交流)。
2019年6月3日下午,教育部在國新辦發布2019第1號留學預警。警告指出,壹段時間以來,壹些在美國學習的中國學生的簽證受到限制。
簽證審核期延長,有效期縮短,拒簽率上升,影響了中國學生正常赴美留學或順利完成在美學業。
來源:
留學生省略了“留學”這個詞。
“國際學生”這個詞是日本人創造的。
在唐代,為了吸收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政府多次向中國派遣使節。作為外交使節,駐唐使節不能在中國停留太久,所以日本政府在第二次向唐朝派遣使節時,同時派出了“留學生”和“留學生”。
所謂“留學生”,就是仍在中國學習的學生。“留學生”是在唐使節被遣送回國時壹起回國的。後來就壹直用“留學生”這個詞,凡是留在國外學習的都叫“留學生”。
主要原因:
1.拓寬自己的視野和閱歷。
2.學習與該國相關的語言和文化知識。
3.追求更好的教育條件。這個原因在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發達國家留學生中最為常見。
4.外交原因。政府可以向對方的學校派遣學生、官員或士兵,以示友好和合作。
5.與移民有關的原因。
6.隨父母暫時居住在外國的未成年人。
7.以留學生身份申請學生簽證,獲得臨時定居權。
8.熟悉國家的社會,積累經驗,為以後永久定居做準備。
9.為以後獲得更好的工作環境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