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標書往往包裝完美,初始代碼看似沒問題,甚至比真標書還真,借款人要擦亮眼睛,從蛛絲馬跡中發現疑點。
1,項目信息
借款人的借款信息是否清晰且不泄露隱私,所有信息是否相互壹致,如付款憑證、借款協議(合同)、抵押合同、保函、抵押物相關信息等。像壹些自融資平臺項目,貸款信息往往比較簡單,缺乏實質性內容。本身不是真實的貸款,所以沒有真實詳細的貸款信息,連復印件都走樣了。
在這壹點上,需要註意的是,不同平臺的信息披露尺度不同。有疑問的時候可以向平臺詢問更多信息。如果平臺無法提供,就需要註意了。還需要強調的是,這些信息並不意味著應該完全透明。相反,完全透明的人應該是可疑的,可能是串通舞弊。
2.貸款利率
正常的企業如果能提供壹定的抵押物,短期借款的年綜合成本不會太高。如果把給投資人的收益、平臺管理費、擔保費都算進去,企業長期使用高息民間借貸就是不正常的。對於回報高、期限長的借款項目要謹慎。
3.抵押標的物
是否公示房產證、車輛登記證、行駛證信息、珠寶鑒定評估信息、三農貸款是否可以搜索查詢?是否辦理抵押登記(以收到抵押登記或他項權利證書為準),只有抵押登記後,房屋所有權人不能出售和轉讓,在以後的資產處置中可以優先受償。另外,房屋抵押必須有房產證才能辦理,購房合同不能辦理抵押登記手續。如果能在平臺網站上隨機檢查目標的真實性,效果會更好。
4.保證目標
擔保公司是否出具書面保函或簽訂書面擔保合同很重要,但僅僅口頭承諾提供擔保的法律效力有待商榷。此外,項目由小貸公司或擔保公司擔保的,應明確說明相應的擔保資質、擔保資金以及與平臺的關系。
5.借款人數少,或者經常出現“標霸”。
同壹個人重復借款的現象在很多自籌資金案件中都有發生;標吧是幾個大戶長期反復投標。這些可能是平臺自己的馬甲賬號在配合假項目,制造人氣。這種情況壹般出現在沒有托管的平臺上。
6.平臺背景
投資人參與發假標不容易,尤其是自籌資金。往往有很強的背景和很好的產業基礎。而且這些行業對資金的需求很大,往往還處於不景氣的行業,比如房地產、礦產、造紙、光伏、鋼貿等等。投資者要註意這壹點。有很多平臺深耕房地產等高風險行業,或者與這些行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