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長春市消協接到三起市民被中介服務公司欺騙的電話或投訴。為此,長春市消費者協會昨日發布消費警示,提醒求職者不要盲目相信中介公司,不要輕易支付任何費用。
小李(化名)反映,他在壹家中介服務公司了解到壹家公司的招聘信息,而且很符合他的專業。得知小李的要求後,中介欣然同意,小李按照中介服務人員所說的服務價格支付了5000元傭金,中介也給了他收據。
讓小李意外的是,他去公司後發現,他們不需要技術工人,也不知道小李在中介的工作要求。隨後,小李找到中介要求退款,但中介負責人表示不知道此事,讓他找收錢人解決。
為此,小李認為自己被騙了,於是向長春市消費者協會投訴。消協工作人員在查看小李中介公司出具的收據時,發現公章名稱有些問題。經過名稱查詢,他們得知小李提供的中介服務場所中有壹家中介服務公司,但與他的公章註冊名稱完全不壹致,也沒有這張收據的公章名稱的中介服務公司。
通過此案,長春市消協提醒市民,如果通過中介機構找工作,壹定要找合法的勞務中介機構,以免上當受騙。
長春市消費者協會秘書長鐘平表示,求職者必須在求職時到達。三證?壹整套找工作的職業介紹所。通過中介等機構找工作時,要註意核實服務機構是否具備相關服務質量。如果是正規的職業介紹機構,首先要有三證,即職業介紹許可證、營業執照、收費許可證。即使是代理也要有相關的代理證書。據介紹,目前服務市場不是很規範,良莠不齊,特別是由於誠信缺失、介紹不準確、信息不真實,以及求職者意識不足,導致謊言造成的經濟損失。所以,求職者在求職之前,要對用人單位的信息和自己專業的市場做壹些簡單的了解和考證,不要輕易支付任何費用。最好先對自己職業的市場做壹些簡單的了解,在壹些不公平的職業介紹中,往往會有很多收費項目,市民要避免上當受騙。
?比較規範的中介服務公司會有文字記錄和協議,所以求職者在辦理選擇工作的手續之前,要核實是否有文字記錄和求職者與中介簽訂的協議中的條款。同時,要註意在協議中簽署職業介紹機構服務者宣傳承諾的專業內容,並加蓋公章,檢查公章名稱是否與職業介紹機構的咨詢質量壹致,確保求職者自身權益。?鐘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