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是給朋友的,所以從告別開始。第壹副對聯的意思是我們去年春天在長安分手已經壹年了。要在花叢中相遇,場景勾起往事,有美好回憶的意義;與百花齊放的壹年相比,既表現出時間的迅速,又透露出繼他人之後形勢慘淡的感覺。
顓頊寫了他的煩惱和痛苦。“物是人非”指的是國家的前途,也包括個人的前途。當時長安還被朱_占領,皇帝逃在奉賢。消息被封鎖,情況不明。在這種情況下,他不得不感嘆自己無法預測國家和個人的未來,覺得每天都是壹片。作為朝廷任命的地方行政官員,上任壹年,眼前是壹片明媚的春光,但他只有悲傷和壓抑,感到無聊、無助、無所事事和陰郁。
頸聯專門寫自己的思想矛盾。正是因為他的野心和無奈,疾病促使他辭職退休;
威廉說,當他看到人民貧窮和逃亡時,他覺得他沒有盡自己的責任,對國家和人民都有罪,所以他不能離開。在這樣的困境下,詩人非常需要友誼的安慰。威廉最後感謝李偉的問候,並期待著他的訪問。
這首詩的藝術表現和語言技巧沒有突出的特點。有人說它的前四句全是場景,挺好看的。這種評論不實際。因為第壹聯是壹種對立互補的對比,美而不歡;對聯感慨萬千,也是壹個人看著春光的悲涼,卻又陰郁憂傷。它不是場景的混合。其實這首詩之所以被傳誦,主要是因為詩人真誠地揭示了壹個清正廉明的封建官員的思想矛盾和苦悶,真實地概括了這樣壹個官員野心勃勃又無可奈何的典型心境。
這首詩的思想境界很高,尤其是“我病了,想起鄉下的家,這麽多人閑著,羞於取薪”這幾個字,自宋代以來就備受推崇。範仲淹嘆為“仁者之言”,朱熹生稱之為“聖人”。這些評論都是從思想角度出發,贊揚魏的思想品格。但也反映出這首詩中間的兩副對聯在封建時代確實具有很高的典型性和很強的現實性。其實也是這樣。詩人之所以能寫出如此真實、典型、感人的詩篇,正是因為他的思想境界高,生活閱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