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有平原路和文化路兩個校區,占地2000多畝,建築面積近60萬平方米。普通全日制學生25000多人。學生分布在全國28個省市(區)。學校教學設施齊全,有現代化實驗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微格教學室、畫室、健身房等。圖書館藏書豐富,有紙質圖書654.38+0.7萬冊,電子資源數據庫654.38+07個。教學儀器設備總價值約654.38+0.6億元。學校環境優美。有春明湖、夏夢湖、裘蕓湖、東太湖、文秀山,亭臺水榭,荷花垂柳,碧波蕩漾,湖光山色。
學校有20個系和3個教學部。本科專業64個,專科專業26個,涵蓋10個學科。逐步形成了以文理為主、工科和藝術為新增長點、基礎學科強、應用學科前景好、新興學科快速成長的學科結構體系。目前擁有4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國家級專業,7個省級專業,1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4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省級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省級教學團隊。學校堅持高層次人才強校戰略,努力建設壹流師資隊伍,大力引進“應天學者”、“特聘教授”等學術帶頭人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學校現有教職工1622人,其中專任教師11500人,教授、副教授390人,博士197人。20名教師被聘為其他大學和研究所的博士生和碩士生導師。學校堅持以各類技能競賽為抓手,鼓勵學生開展科研活動。與英國伍斯特大學、美國卡普蘭大學等國外高校合作,招收俄羅斯、韓國、尼日利亞等國留學生,逐步形成了“開放、國際化”的辦學模式。
學校加強科研和學科平臺建設,各級和在建科研平臺31個,其中已建成3個省級科研平臺,分別是“河南省高校生物分子識別與傳感重點實驗室”、“河南省高校生物質降解與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功能材料合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學校堅持科研服務社會的理念,走本土化、特色化科研發展之路,實施重大科研項目帶動戰略,高水平科研項目數量逐年增加。截至目前,我校已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5,其中國家重點項目1。
學校以服務中原經濟區建設為己任。建立了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級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和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開展了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探索與實踐,走出了壹條“產學研結合,多種形式合作”的新路子,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春風將雨水融於夜色,潤物細無聲地教育著人們。學校堅定不移地堅持校園文化建設,積極營造和諧的育人環境,努力培育博大、厚重、睿智的大學精神,傳承“師法自然、睿智務實”的校訓,弘揚“學以致用、篤信實學”的校風,深入開展師德師風和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不斷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幹部隊伍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大力加強和改進。
學校高度重視地域文化的研究,自覺承擔起文化傳承的重任。目前,學校擁有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韓良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文化產業研究基地和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取得了壹大批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壹批獨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學校先後獲得河南省文明單位、河南省高校“五好”黨委等省級以上榮譽稱號40多項。被大眾媒體評為123“中國發展最快高校”、“河南省公眾最滿意的十大本科院校”、“河南省最具影響力的十大教育品牌(本科院校)”、“河南省綜合實力20強本科院校”,並在第六屆河南省高等教育就業公信力調查中榮獲“河南省高等教育最佳就業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