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招聘高潮中,很多人找到了工作,也有很多同學被騙。作弊者層出不窮,防不勝防。以下是幾位受騙畢業生的經歷。希望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們能夠吸取教訓,謹防上當受騙。
案例1:
華南理工大學的壹個同學收到壹家公司的短信,讓他盡快來公司面試,但是這位同學從來沒有投資過這家公司,於是打電話詢問,對方回復說是在某人才網站上看到的。學生準時赴約,找不到地方再聯系公司。不久,壹個騎摩托車的人來接他的同學。汽車壹啟動,騎摩托車的人就讓他的同學通知公司,他們很快就會到達。電話裏,公司告訴同學,摩托車手接電話另有安排。同學剛把手機遞給摩托車手,壹份文件就從車上掉了下來。出於禮貌,這位同學下車幫忙取文件。取文件的時候摩托車沒了,手機和包也跟著沒了。
在之前的招聘高潮中,很多人找到了工作,也有很多同學被騙。作弊者層出不窮,防不勝防。以下是幾位受騙畢業生的經歷。希望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們能夠吸取教訓,謹防上當受騙。
案例二:
暨南大學學生韓在壹場招聘會上投資了壹家科技公司。簡單的現場面試後,被告知下午去公司面試。下午,她是上午的招聘人員。招聘人員把她領進壹間辦公室,當著她的面叫了“經理”,然後告訴她“經理”壹會兒就來,讓她等壹會兒。在“經理”來之前大約五分鐘後,招聘人員想再次給“經理”打電話。不幸的是,他的手機沒電了,所以他借了曉寒的手機,沒多想就直接給了他。招聘人員說室內電話聽不清楚就出去了,結果壹去不復返了。
案例三:
小劉順利通過了壹家公司的面試,參觀了這家公司,感覺很正規。不久,公司通知他參加培訓,並支付250元的培訓費。小劉覺得機會難得,交了錢,參加了培訓。培訓結束後,公司組織體檢,體檢費100元,但公司以視力不好為由拒絕錄用。後來,幾乎在小劉發現的每壹場招聘會上,這家公司都在招聘人才,才知道自己被騙了。
相關人士提醒,求職過程中壹定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防止上當受騙。
首先,大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壹定要清楚自己要找的單位的真實背景和性質。投簡歷前,可以通過朋友、工商部門、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等關系核實單位的真實性。
其次,妳要進入招聘會和信譽度高的專業網站去應聘。但是保留壹些必要的個人信息,尤其是在網上。現在很多畢業生都是通過網絡找工作,但是壹些專業的人才網缺乏嚴格的審查,容易出現非法招聘。而且學生的個人信息也是公開的,就連他們的詳細地址和手機號碼也是公開的,這就給騙子提供了有利條件。
第三,國家明令禁止在招聘過程中以任何名義收取費用,包括培訓費。任何索要費用的人都要提高警惕。但是要註意,學歷太低,工資高。
;